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
2015-05-30来柏林
来柏林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探究性学习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性学习 学习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传统的教学法以“教授法”为主,课堂中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讲解教材和习题,学生开口的机会较少,这不仅养成了学生上课不爱发言、不敢发言的情况,同时使学生养成了不爱动脑思考的习惯。初中数学是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探究性学习实施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程序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模式正是这样在新课改下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施模式有多种,概括来说探究性学习实施模式分以下几种程序。
1.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
首先,提出的问题必须使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一致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教学重点。其次,问题难度要适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既要在现有认知水平之上,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点进行相关迁移,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重视后进生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在教授定理前向学生提问“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一样吗?”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和中线的知识回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进而再发问:“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循序渐进的导入本堂课课题。
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本质上有着一致性,不同的是创设情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较为真实的问题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做出的调整,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将三角形模型拿出,在解决价格方程问题时创设买卖场景等,都属于情境创设,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代入感,方便理解习题并解决习题。
2.自主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不能超之过急,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需要的是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等班上的尖子生举手发言之后立刻开始讲新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锻炼优生们的思维能力,但是容易忽略基础较弱的学生的成长。实际上,学生在听到问题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探究性学习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仔细阅读习题,翻阅相关资料,自己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比等待其他同学给出答案或者教师讲解答案更有效果。初中数学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书中会直接给出定理公式,教师教学中就可让学生自己将定理公式推导出来,加深对定理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教师给出学生探究问题公式ax2+bx+c=0, (a≠0),让学生自己通过运算,一样可以推导出求根公式。
3.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式是学生自主探究之后,以组的形式,和自己组员讨论自己的探究结果和探究思路。合作探究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通过其他学生的指导和意见,丰富自己的解题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只会选择问教师,一方面,班级学生太多,教师一人不能为学生解答所有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教师的心理畏惧感不利于学生提出新的解题方法,抑制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避免其中的紧张以及畏惧感,学生们畅所欲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已经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法,但是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快速解答,这样就能够学到两种甚至多种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表达陈述
表达陈述是指学生将讨论出的解决方法在讲台上进行表达和陈述,学生可以以组的形式上台展示,也可以以组代表的形式解说,但是每个组员应该都要给予上台展示的机会。表达陈述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梳理学生的思路。会解题不代表明白解题思路,解题也不是数学学习的目的,数学学习真正的目的应该在于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上台展示可以帮助学习进修思路梳理。因此,这一环节不能缺少。
5.教师指导,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倾听,以便发现其中的问题。表达陈述环节之后,教师可以对本章节知识进行适当的总结性讲解,同时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说。教师讲解不需要再将教材知识一字不漏再重复一遍,而要针对学生解题过程总出现的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在确保学生明白之后要布置当堂练习,进行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二、探究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数学教师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很多数学习题不存在唯一的解题思路,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成果,对于每种正确的解题思路都要予以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情感体验。例如,在解答4x(3x+2)=6(3x+2)一题时,可以采用分解因式法,也可采用二次函数图像法。这也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尽量设置与教材内容相符的习题内容,方便突出重点。第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并不代表着教师完全不发挥作用。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负责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推进教学程序和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例如,学生什么时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什么時候进行合作探究,几人一组,哪一小组上台展示等问题,都是由教师主导的,否则课堂将会失去正常秩序;第三,教师指导环节不能缺少。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也很有可能存在问题,教师指导环节一定不能缺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的情况;第四,小组的安排需要慎重。教师要通过事先对学生各方面的观察来进行分组,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差距不宜太大,否则就失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但也不能全部都是后进生,不利于学生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程序,但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型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爱丽.言之凿凿,不如行之有效——论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94):62.
[2]钟洪文.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教学应用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0):14+16.
[3]崔建东.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J].学周刊,2015,(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