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中的改革与研究

2015-05-30王晶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王晶晶

【摘要】為了满足计算机产业迅猛发展而造成的当前及中长期计算机人才市场的需求,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实际构成状态,构建新型的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建设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专业。本文通过对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中的改革与研究。从多个方向探讨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cyy037);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3253);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13113);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JYI40)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86-02

1 深入实际,认真调研,进一步把握计算机专业发展趋势

深刻了解当地地区经济特点和企业社会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使他们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应用知识,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相关领域中作程序开发、技术研究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以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的专任和兼职教师作为教学师资队伍,以校企完备的实践条件为保障。

1.1 制定与目前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

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格,对计算机类的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三创(即创造、创新、创业)能力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竞赛平台将更多的优秀学生推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知名度,为招生宣传、实习及就业打下基础,从而带动专业整体发展。以信息科学为平台,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兼顾应用、软硬件结合,理论和实践并重为目标的面向创新、面向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由于计算机已经朝着网络化、多元化、行业化方向发展,根据需要拓宽专业发展面,扩大招生来源。实行模块教学,设计和实施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计算机软件课程群、计算机应用课程群、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群、电子商务课程群等教学模块。

2 依托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致力创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本科第一至四学期均安排不同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1]。根据计算机相关企业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企业的专家、工程师一起讨论制定实训(实习)计划、实训(实习)大纲、实训(实习)考核标准,让学生带着任务,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实训。

要针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专业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实践法、成果展览法、悬念法、类比法、启发式教育法等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合理调整实验室布局,强化实验室功能

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现有的实验室进行整体规划和重组,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使各个实验分室之间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格局,以内涵建设为主,强化实验室功能,使专业实验室能够在本科教育、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实验室建设,锻炼和培育实验教学队伍。将实验室建成教学的基地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并拓展校外实践教学的基地。建成2到4个企业工作站。实验室建设与专业特色建设同步,充分反映行业特点,将其成为校级特色实验室。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

专业建设靠教师。根据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在强调引进人员的学历层次的同时,注重引进具有一定教学经历和技术工作经历的人员,促进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生产、科技前沿有机结合。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人才引进和现有教师队伍自身建设,重点是青年教师培养。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结合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内容,做到引而能用。明确任务,同时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条件,为其发展提供机会。完善专业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的制度[2],培养和挖掘有潜力的双师型人才,鼓励新进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同时注重科研能力。老教师在承担自己的任务的同时,需要不断的学习,还要帮助新进教师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形成梯队明显,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使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得到提升。

将结合教师岗位的需要,分批安排专业老师到企业直接参加劳动生产、学习设备操作与管理规程,参与相关企业的科技项目,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4 开展校企合作,与教学改革紧密联系,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在教学计划方面,我们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在确保理论课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实践课时,以适应学生合作顶岗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实务性的东西多讲,理论性的东西精讲;在教学管理方面,可以将当前现代化建设中,按照企业的标准来制定课程标准,企业参与课程的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将教育、企业、行业三种标准统一起来;在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上,选用适应当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实用教材。

在对实习基地的选择上,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3],进行认真的对比筛选。同时,针对学生本身的特长,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设计了相应的实习内容,大大强化了实习的效果。学生还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了企业的一些问题,或者在实习基地系统全面的学习如何将本专业知识应用在企业工作中。通过到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也使学生了解到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使教学改革做到有的放矢。校外基地的基本设施条件良好,指导教师队伍稳定,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校企合作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学生寻找可以施展才华的场所提供了机会,也为学校教学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

4.1 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实行用人单位“订单”培养模式

引入软件企业主管面对面进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不断深化各项就业服务,邀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针对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开设分类就业指导讲座,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利用实习或社会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全真项目、全真环境、全真工作压力、全真项目流程的环境下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就业市场的开拓,逐步建立相对固定的就业市场网络。

学校和企业采用“订单式”模式,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优秀的毕业生。根据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培养特色,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践性教育与培训方案。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做到由企业的需求指导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做到学生能就业,企业有人用。

4.2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學生参加国家级认证的培训

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重点扶持学术性学生团体的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研究氛围,促使学生学与研相结合[4],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创造创新能力。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外语、计算机编程及操作大赛;开展科技性、学术性、群众性相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各级别的学术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不断提升研究成果;开展更加广泛的大学生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争取在省级、国家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努力扩大获奖面,做好科研训练计划工作。

在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同时,强化学生参加关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与物联网及三网融合应用密切的相关技术认证,通过认证来进一步验证和监督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通过各种实训,组织学生开展企业或行业的工作岗位认证,并将认证作为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指标,做到学生毕业不仅可以拿到相应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还应拿到相关的国家级认证的技术证书。除了抓好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做到有创新,有亮点。

参考文献:

[1]刘少雪,程莹,刘念才.创新学科布局规范院系设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66-75.

[2]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Z3):4-9.

[3]王洪才.论现代大学制度的结构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06,(1):32-38

[4]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37-138.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