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学生现状反思小学生情感教育
2015-05-30郁炜
郁炜
摘要:针对国内大学生令人堪忧的现状,研究了情感基础培养缺失的问题。本文提出小学是情感教育成型的重要阶段,其效果主要在于家庭情感教育。针对现代家庭及孩子特征,建议以《弟子规》作为教育核心思想原则,采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的措施予以实践,最终让孩子形成坚实而又健康的情感基础,在人生的道路上乘风破浪。
关键词:情感教育;弟子规;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67-01
引言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现状令人堪忧,一些普遍现象频频被报道:“上课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下课要么看连续剧要么玩游戏”、“学技术不肯动手,学理论不肯动脑”、“学无所成,怪学校;考试挂科,怪老师;犯错受罚,怪制度;人际孤独,怪同学”等等。作为高校教师,常常为这些情况心痛而无奈。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曾提到:从少年进入成年阶段需要培养的是情感基础、思想基础、思维基础以及技能基础,而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往往急功近利的只看到了最后的“技能基础”,忽略了其他三者。
小学阶段是“技能基础”培训的初始阶段,更是情感教育成型的重要阶段,但家长们往往会陷入孩子“技能基础”培养的焦虑之中,忽视情感教育。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源于小学阶段中家庭情感教育失败。
一.情感的重要性
1.情感是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情感是构成学习动力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爱恨与喜优,都可以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对祖国、科学,乃至父母、老师等亲人的爱,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都没有情感 ,既没有爱,也没有恨 ,他就会感到生活空虚而无意义,自然也就失去了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的动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必须培养学生对学习、真理、事业、祖国、家人的健康情感。
2.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情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可降低学习的效率。有些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在快乐情绪之下,儿童理解问题和解决认知课题的速度快;反之,负面情绪的干扰 ,则使认知操作的速度减慢。因为情感反映着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凡主观认为有意义的事物,就能激起大脑的兴奋性,大脑神经活动便处于最佳的状态,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清晰;反之,或被认为不快的事物,会使大脑神经细胞产生抑制过程,从而降低智力活动的效率。
3.情感是制约人格和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情感是构成人格的重要成分,学生身边的人的情感影响着学生人格和品德的形成;同时,学生已经形成的情感也制约着人格和品德的形成。
4.情感是维护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人的情绪是大脑皮质与皮下神经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人体的生理活动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和必然的产物,所以人的情绪影响健康。据调查,在近年休学、退学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焦虑障碍和情感障碍。
由此可见,情感是同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关,情感教育是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二.小学阶段的情感教育
近十年来,学校学生情感教育呈逐渐上升趋势,增加了许多学生品德和情感教育方面的课程和活动,但仍然无法解决许多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恶化情况,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是家庭情感教育的欠缺或失败,尤其是小学的情感基础成型阶段。
众所周知,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其父母大多是六十年代出生的,现在的小学生父母大多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究其自身成长过程,要么认为情感教育没必要,小孩就应该像他们一样自然成长;要么按照社会中一些个例胡乱给小孩灌输一些思想;要么推卸给学校,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犹如树无树干,房无大梁,在我国现在迅猛发展的社会浪潮中,很容易被吹的摇曳飘零。大学现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思及中国家庭现状,笔者首推《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集孔孟圣贤道德教育之大成的读物,国家已经意识到它的价值和意义,大力在学前教育阶段推行,很多幼儿都能朗朗背诵,父母往往大家赞扬,但有多少能付之于日常生活呢?“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些中国千年传承下来的教育,如今还有多少孩子身上能看到呢?笔者认为:幼儿太小,《弟子规》可做启蒙,但其内容应该在小学阶段予以巩固,不仅背诵理解,更要在家庭教育中实施。
三.小学阶段的情感教育措施
“大了,我管不了了”,这句话会在很多父母嘴里常常出现。其实这句话只能体现两个含义:一是不负责任,二是家庭教育失败。其实以《弟子规》思想为原则,再辅以一定的措施手段实施,家庭情感教育完全可以成功。
所谓措施手段,笔者一点心得如下:
1.尊重——自尊是情感教育中的核心,也是孩子人格与品德形成中的顶梁柱。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对象,是帮助孩子人生启程的第一任舵手,如果在父母处没有获得尊重,又怎么指望获得他人尊重,形成自尊呢?
2.换位思考——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世界不同,现代孩子的世界与父母的童年世界又不同,所以不能采用刻舟求剑的态度看待孩子行为思想,如果实在无法理解,就主动提出和孩子玩玩“换位思考”的游戏吧。
3.卖好——大人总认为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辛苦,其实情是孩子不知道。父母们把自己从高高的神坛上拉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吧,经常告诉他“把你背到教室,老爸腰都快断了!”、“今天妈妈给你做饭时差点累得睡着了!”。这种“卖好”式沟通会渐渐让孩子了解原来很多行为都是一种爱的体现,而不是理所应当。
4.示弱——坦诚告诉孩子自己的无奈之处,无力之处,纠结之处,伤心之处,让孩子欣喜的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帮助安慰父母的。
家庭情感教育贵在思路清晰,贵在坚持,但这一切当听到孩子说:“爸爸不要再长白头发了,我看着好心痛!”、“妈妈放心,我自己会做好的。”那一切努力就值了,而且可以放心了。
(作者单位:衢州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德辉.论情感教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14-19.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J·H·弗拉维尔,邓锡平.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