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瞬与永恒: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包裹艺术的言说方式

2015-05-30郭林凤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2期

郭林凤

摘 要: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艺术是大地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他们的对自由的渴望、对社会和价值的思考、对欢乐与美感的追求都融合在其作品中,70年代之后,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方式以及使用布料发生了一些改变,具有形式美的点、线、面的分割以及体量等因素都在传达着艺术家对作品的思考方式以及包裹艺术给观者带来的美的体验。

关键词:大地艺术 包裹艺术 克里斯托

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大地艺术(Land Art、Earth Art或Earthworks)经过两次“大地艺术”展览而声名大噪,这一艺术形式迅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并获得艺术界的认同。这些艺术家以大地为基本依托,利用大地上可用的静态和动态材料尝试创造艺术作品,并借此探讨与大地有关的问题,表达他们对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大地艺术选择自然作为自身的艺术领域,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存的深度忧虑。”作为一种室外艺术的大地艺术,其作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只能被欣赏而无法成为个人私有,亦无法进入博物馆进行展览,只有少量尺寸较小的可移动作品以及作品的手稿、纪录片、照片等能被其收藏,与此同时,它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又为大地艺术带来了瞬间性的特点,他们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一样能一直被留存在博物馆中,大地艺术家的创作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都付之一炬,如大地艺术的标志性作品的螺旋防波堤,随着湖水的上涨它已慢慢没入大盐湖之中。

出生于保加利亚的克里斯托?克劳德是大地艺术的核心艺术家,他虽未参与前两次“大地艺术”的展览,但他与妻子珍妮?克劳德参与了第三次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举办的名为“艺术元素:土、气、火、水”的展览,他们的包裹艺术成为大地艺术的典型代表。从克里斯托夫妇的官网上可以看到,除了克里斯托前期完成的小件包裹作品之外,1961年的科隆海港(Cologne Harbor)是夫妇俩第一次合作,也是克里斯托第一件大型的室外作品,之后二人陆续完成了31件作品,包括室外作品20件,其中有著名的包裹海岸、飞奔的栅篱、包裹国会大厦以及伞系列。室内作品11件,主要为包裹美术馆,例如包裹贝纳美术馆、芝加哥美术馆等,另有两件作品正在进行中。他们的大型作品每件都能带给人视觉震撼,这些气势恢宏的作品给观者带来的震撼让人不得不感叹克里斯托夫妇野心勃勃的艺术理念。

克里斯托夫妇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做这些艺术作品是出于纯粹的审美思考,并不想对任何作品阐释深刻含义。事实上,他们成功的通过大量的媒体广告,照片,手稿等工业手段将艺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可能,这些短暂存在的艺术作品,对大地、艺术界以及观者都有着永恒的影响,克里斯托并不是单纯的将对象进行随意捆扎,尤其是由他团队工人操作的包裹大型建筑,都是以他手稿为依托,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一、点、线、面的空间营造

克里斯托的包裹艺术创作始于1958年,从他尝试创作的包裹油桶的小作品开始,后期他包裹的对象越来越大型化,克里斯托夫妇开始将目光投向地球上每一个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地方。他们的认为他们的艺术十分简单平实,技术上很好实现,但是又同时说“我的创作几乎总是濒于不可能的边缘,但这正是令人兴奋之处。我面前的道路总是显得十分狭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艰难过程。”简单又好实现的技术充其量只能是建筑工,若是以形式分析来欣赏克里斯托夫妇的艺术,便不难发现他们的包裹艺术在空间营造有着精心的设计。他们的艺术在侵入自然时,人为艺术与大自然相互衬托,二者和谐存在,大自然成为克里斯托艺术的一部分,他把桥梁、公共建筑、海岸线包裹起来,去掉一切杂质后,留下以点、线、面为基本的最简单的形体。

康定斯基认为“从时间角度来说,点是最简洁的形态。” ,直线和平面都是以点为基本构成要素,在克里斯托的作品中较难发现“点”的存在,但是它却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Umbrellas》的为例,该作品分布美国和日本两地,每把伞高6米,直径8.66米,1991年的10月9日的日出时分,克里斯托的1800名工人在两地同时打开。艺术作品的短暂性给该展览带来了特殊的意味,遍布的伞像没有墙的房子,又像暂时的休憩处,创造出了一个被邀请的内部空间。伞的布置亦因地制宜,当时由于日本有限的空间,伞与伞之间的间隙较小,有的沿着稻田的几何形状排列,有的散布在路旁。在加利福尼亚广阔的牧地上,伞向各个方向散去,远处观之,正如大地上一个个彩色的点,聚合的紧凑,分散的舒缓,这些伞点像是有节奏般在大地上跳跃,在山野中营造了疏密有致的空间。

同样的,克里斯托作为包裹艺术的创造者,绳索作为线的重要因素是其作品的组成部分。克里斯托的包裹出现了多种角度的线条,垂直、水平、交叉缠绕在作品表面。克里斯托的早期的作品较小,如他于1958年创作的《包裹罐头》,其包裹手段就像常用的包裹礼物的十字法,非常简单,用来包裹的绳子在物体表面进行空间分割,在绳子与布料的包裹下,罐子呈现出一种安静的状态。“包裹的美感之所以产生,不但来自包裹本身,而且页来自纤维拉扯之间产生的张力” 正如包裹艺术中的绳子力加进所得到的材料时,材料就出现张力,其构筑的表面空间亦出现大小分割。

布料作为克里斯托作品的另一个必备品,在他的作品中以“面”的因素存在,包裹对象被织物覆盖并包裹之后,一切细碎的东西都被舍去,留给观者的只剩下最简单的点线面组合。相比于早期的《包裹罐头》,克里斯托的创作于1968年的《Show Case》作品更像是一种冥想,当时他在跳蚤市场买到一些小的玻璃陈列箱和药柜,他用布料和裱糊纸遮盖在格子里面,并且在一些箱子中,克里斯托用灯泡照明并且内衬绸缎以暗示奢华堕落。这是克里斯托夫妇第一件不含裹元素的作品,并没有用到绳子缠绕,只是以布料遮盖,外部的元素被隐藏,使得原有物品的空间结构被改变。从展览照片上看,这组作品在形式上让人想起了蒙德里安的具有平面分割特点的风格派作品《红、黄、蓝构图》。这件作品对后来的《峡谷垂帘》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是相似的以面为空间构成元素,将峡谷分割成两块不同的空间。

二、材料与包裹手法的新变化

七十年代后,克里斯托夫妇的作品出现了更趋于艺术化的表现技法,包裹用的绳索、布料、以及包裹后艺术品表面出现的纹理都有了变化,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肌理效果,作品色彩更加华丽、体量更大,呈现出更加优美有序的状态。

1970年克里斯托夫妇创作的包裹费城艺术博物馆,包裹了其内部的地板,台阶,墙壁,此时包裹出现纹理变化。故意制造的布料褶皱出现密排的纵向纹理,并且呈现出如丝绸一般的垂坠感,这种褶皱的肌理效果直接影响到克里斯托的艺术风格。在此之前他的包裹艺术并没有如此有序,如他开始包裹的自行车、摩托车,布的纹理毫无规律可言,包裹对象的结构亦未能体现出。另外,在包裹结构相对简单的油桶时,布纹相对舒展,仅在绳子周围有大块的无规律的褶皱,此时的克里斯托只是在单纯的表达他关于包裹的理念,包裹对象体量变大之后,克里斯托夫妇必须考虑到布纹呈现方式,需要符合形式美的规律。

同时,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艺术采用的布料和绳子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体现在二人的色彩观念上。七十年代之前的作品使用的布料很少出现蓝色、橘黄、粉红这些鲜艳的色彩,大多是卡其色、白色,材质也基本为普通布料。七十年代之后,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作品在材料的选择更加自由,与包裹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并且起到了美化作用,呈现一种崭新的外观效果。1985年9月22日,克里斯托夫妇包裹巴黎最古老的桥,巴黎新桥,该作品采用的布料采用聚酰胺纤维织物,外表如丝般柔滑,色彩如金色沙粒,随着一天时间的改变出现不同色调的金灿灿的黄色,日出的乳黄,日中的金黄,日落的橙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克里斯托夫妇甚至连桥上的灯柱都一并包裹,包裹的灯柱晚上亮灯后,被包裹的新桥犹如一件精美的雕塑,在灯光的照射下与桥下河流相映生辉,美轮美奂。同样的国会大厦也是如此,这座对克里斯托夫妇的冷战思想有着深刻影响的建筑在长达数年的努力之下被终于批准包裹。镀铝防火聚丙烯面料呈现出刺目的银色反光,深蓝色的粗绳以及周围的建筑色彩都和谐相生,在包裹时材料在绳子的束缚下出现纵向的纹理,严谨的捆扎出建筑的最本质的比例和结构。《Umbrellas》在伞布的色彩选择上,湿润柔和的日本采用蓝色伞布,加利福尼亚粗犷的牧场采用黄色伞布。《峡谷垂帘》作品中,高彩度的橘色尼龙布横跨在峡谷之上,在绿色的峡谷中异常显眼,似有生命般自由的张扬在天地间。1983年《包裹岛屿》中包裹的十一座岛屿被粉色的聚丙烯织物围绕,闪亮的布料与无人岛上翠绿的热带植物、迈阿密天空的光线、比斯坎湾海水的倒影相和谐。

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手法也日趋结构化,抛去了以往无序的缠绕手法,并不繁复的包裹方式更加突出对象的结构。包裹的越多,展露的本质越明显,线条在艺术作品中具有,包裹国会大厦中,包裹的绳索出现在建筑的关键结构处,国会大厦就在这样的简化包裹下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完美的比例,简洁的形象,它更像克里斯托夫妇重新雕刻的公共雕塑,巍然屹立在柏林,当这样一个单纯的庞然大物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引起的震撼可想而知。2010设计到2013年完成的《big air package》也充分运用了线条。包裹技法在他的气囊系列的作品中,选用透明的材质,因此绳子包裹的轨迹对艺术作品的美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与他的妻子开始进行气囊系列的创作始于1966年,这件新作品相比于前两件的气囊作品而言,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内部空间,该气囊高90米,直径50米,重达5.3吨,被克里斯托称为迄今最大的室内雕塑作品,垂直的巨大无框气囊拔地而起,光线从气囊顶部漫射下来,充气气囊平行的横向纹路与垂直的线条相交结,秩序中又带有变化。克里斯托说置身其中就像置身于90米高的教堂,带给体验着如在光中游泳的感觉,纯白又略带透明的气囊让人产生纯净的神圣感,加上环形的绳索缠绕方式,在透视的引导下让人目光直达气囊顶部的光源。

三、结 语

早期的生活经验让克里斯托对冷战和东西方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所包裹的每一件物体都有内在的艺术思考。流亡生涯让克里斯托决定成为一名纯粹的“自由”艺术家,他的团队和他耗资巨大的艺术作品全都是自费,这种超脱利益的“自由艺术”让人叹服,克里斯托夫妇的官方网站中展示了摄影师记录他所有作品创作过程、手稿以及成品的照片,这些气势恢宏的包裹艺术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得以永恒存在。以壮美形容克里斯托夫妇的艺术再恰当不过。他的作品不仅引起争议,更让人意识到大地艺术与生活如此接近。克里斯托夫妇的作品与极少主义,贫困艺术,偶发艺术都或多或少的联系,他们更像是两位环境艺术家,所做作品处于纯粹的审美思考。他们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恰到好处的干预自然。以人工艺术入侵自然,并不是改变自然,而是追求作品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让自然风景与人工风景融为一体,将大地变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 张健.大地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 克里斯托·克劳德和珍妮·克劳德夫妇(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官方网站,http://www.christojeanneclaude.net

[3][4] 蔡宸轶.专访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我们的作品是对自由的呐喊[J].外滩画报,2008

[5] 查立译《康定斯基文论与作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9

[6] 谷泉.大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