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雅明城市美学的当代意义

2015-05-30位俊达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本雅明城市

位俊达

摘 要:通过对本雅明笔下十九世纪巴黎的进行解读,分析了本雅明观察城市的独特视角,并体察了他梦想中城市的审美幻象,他以一种辩证的视阈来审视城市,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当今都市复杂现实下的生存思考。

关键词:本雅明 城市美学 城市

本雅明的城市研究主要基于巴黎这个十九世纪的大都市,他借鉴了超现实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想,运用蒙太奇的拼接手法,还原了第二帝国时期巴黎所弥漫着的都市情绪,同时巴黎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审美批判的诗意空间。在城市美学与城市文化不断受到追捧的今天,本雅明的城市美学无疑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人群中的人:观照城市的独特视角

本雅明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他认可了马克思的分析:人,在资本主义的流水线之前,变成了游走的“商品本质”。工人、律师、财会……,对于他们,日常劳作更多关注的是物,在流水线、帐本、货币、商品建构的物质世界里,“他者”逐渐丧失了合法的地位,或者说,在他们的目光里,他者也被物化了。在机械化和技术化的时代,人被机器工具化、变成了具有商品本质的劳动力。渐渐丧失差异和分歧,丧失了个性存在的一切可能性,同化使主体与他者不再能够得到恰当区分,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人”的消失、“人群”的出现。

人群在本雅明笔下,是一个含混而暧昧的意象。它消灭个人痕迹于拥挤和雷同之中,又使个人的孤独感成倍地放大;它是游手好闲者窥视的对象,也是赋予诗人们安全感的隐遁场所。可以说,人群是屈从于工业化商品社会的残余意象之一,是另一个后来被文化研究置于中心地位的研究对象——“大众”(乌合之众,mass)的前身。城市人群的注视功能被明显地剥离开来,丧失了作为独立个体所应具有的“看”的后继能力。

人群是一个吞噬个人的庞然大物,但是,反过来说,它也成为一个隐遁的最佳场所。于是,在又一个意象从乌合之众背后浮现出来,那就是:人群中的人,或者说,就是“闲逛者”的一个更文雅的说法。他们在人群中游荡、窥视,我们可以看到本雅明冠以他们的各种所指和标签:密谋者、波西米亚人、拾垃圾者、游手好闲者……秉持这些身份的人有着共通之处:他们是独立于体制之外的单数的人。这些在人群中窥视,凝视,围观,人群为他们提供了绝好的庇护,对他们的排斥从某种角度上又是对他们评判和观察地位的绝佳保护。这就是波德莱尔在巴黎的处境——他有机会去观察和描述一个波德莱尔的巴黎。

这些人有着和“人群”不同的注视能力。他们与后者始终处于一种窥视与被窥视的关系之中。街道与玻璃橱窗则是他们的道具。“在‘游手好闲者身上,看的快乐是令人陶醉的。”人群中的人”是与“人群”不同的、还没有失去东张西望能力的那一些;但是,和纯粹看热闹的人不同,他们又充分地保留了自己的个性。他们注视中的他人形象没有被完全物化,是因为他们自身并未完全被挤压入这个拥挤而嘈杂的物质世界。 因此,本雅明的闲逛者意象为我们探讨城市经验、城市空间和审美现代性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和成为最近重新被发掘的重要城市文化理论的源泉,对我们理解城市空间美学、现代性研究乃至城市后现代视觉消费文化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视野。

二、光韵:现代城市的审美幻象

光韵是贯穿本雅明美学思想的一个关键概念。“光韵”的含义是艺术作品的原真性,就像本雅明在书中所说的“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 。”本雅明还特别强调“光韵”是一种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感,而这种距离感的产生源于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和膜拜价值。由于作品独一无二,人们不可能亲身处于它的此地此刻,有历史(时间)和位置(空间)的不可完全接近性。由于欣赏时始终怀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膜拜的心情,就如同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神,这一敬而远之的态度使欣赏者与作品保持着不可逾越的距离。本雅明认为前工业社会城市是具有 “光韵 ”的,给人一种亲切感,是唯美与诗意的最完美表达,正如《高翔》中描述的那样,“幸福的是那个羽翼坚强的人,能够飞向明亮安详的田园”。虽然它具有即时即地的独一无二性与不可接近性,但毕竟是充满温情与友爱的场所,是昔日乡下人向往和怀恋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新鲜事物和文化展示,有时代前列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而机械复制时代城市的崛起,城市中到处都是千篇一律的高层大楼、风格相同的住宅小区和缺乏特征的公园广场,这样的环境忽略了对人自身的情感关怀,成为了一片美学的荒原。环绕我们的只是建筑的外观而非内容,环境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也只是形象而不是实体,这样的都市环境让我们失去了自然的根基和自然的庇护,失去了亲情和同情心,失去了诗意和浪漫情调,失去了幸福感乃至生产的意义。不能使我们产生归属感,感到闲适与自在,从而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意味着本雅明在城市中所发现的“光韵”已经消失。

现代社会进程离不开城市化,在现代城市中我们都难逃现代社会流离不定、漂浮无依的宿命,心中总会弥漫着一股忧郁惆怅、失落无奈的情绪。本雅明在都市的风景中展开他的独特思考与批判性建构 , 以一种辩证的视阈来审视城市,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当今都市复杂现实下的生存思考。

参考文献:

[1] [德]瓦尔特·本雅明.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王才勇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 [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本雅明城市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试论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
——以《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为例
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