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手稿》对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2015-05-30孙雨泽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手稿意义

孙雨泽

摘 要:在中国美学研究中,《手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中国时代背景下,《手稿》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起引导作用,形成具有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国内学者通过不断地阐释《手稿》的美学思想,结合中国语境,形成各种理论观点,出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等理论。通过解读《手稿》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探析《手稿》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稿》 中国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意义

在中国美学研究中,《手稿》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手稿》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在中国美学理论发展阶段起着引导作用。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讨论中,很多学者不断地阐释《手稿》的美学思想,发掘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闪光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思想界延续对《手稿》的美学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各种观点,构成中国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具有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思想不同,《手稿》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对象,对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国内学者通过对《手稿》的解读与理论研究,结合中国语境,形成了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等中国美学思想。本文通过解读《手稿》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探析《手稿》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手稿》的主要美学思想

《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阐述异化劳动与劳动实践的美学观点。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实践过程创造美,人通过劳动实践改造自然,在这个过程创造美、形成美感。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创造美的物体。人的美感是通过劳动实践形成的,不是单纯的意识行为,是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从劳动实践角度分析美学及其规律,构成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将人的本质与美的根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人是客观存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劳动实践改变自然。因此,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转化和自然人化的过程。人在劳动过程中,改造社会,获得劳动成果。劳动成果包括意识形态及精神形态的东西,比如内心的愉快、自然规律等。因此,人的感官,美感的形成是通过劳动实践创造的,而后可以对自然具有审美意识。

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美的创造及美感本质的观点,是从劳动实践角度对美学进行分析。人的美感具有丰富性。劳动实践是社会活动,人的美感也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具有延展性。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的美感会随着美学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异化问题是《手稿》美学思想的重要观点,马克思通过异化角度分析人的本质,形成人与动物的区别,即人具有社会属性,人通过社会劳动改造自然和社会,改变和解放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在劳动实践基础上进行发展的,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及哲学的基础。

二、《手稿》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中国美学思想是基于《手稿》之上的哲学观与美学观,从劳动实践、人的本质等角度分析,结合中国时代背景与语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在五十年代的美学讨论中,一直围绕美的本质进行讨论,形成多种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有蔡仪、吕荧与高尔泰、朱光潜、李泽厚等。蔡仪坚持美是客观性,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李泽厚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提出美是客观存在,但不是一般的自然属性或者自然规律,它具有社会存在性,即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和现象。

蔡仪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出美的客观性,认为美与美感是有本质区别的。人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美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美是事物存在属性,不以人的意识改变;美感的形成是基于事物美的属性,脱离客观事物,美感不会存在。蔡仪强调美的本质,通过美的存在,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典型性。蔡仪把美与美感分开,强调美的客观性。朱光潜则认为美与美感是统一的,人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影响美。朱光潜在《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中就提出人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影响美,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美与美感密不可分。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主观意识与客观规律会得到统一,主观的能动性与客观存在形成统一,美观与客观事物紧密联系,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提出美的客观存在性,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依存于人类社会。人类产生之前,美早以存在,在自然界中,事物本身已经存在美。他认为《手稿》中的自然人化观点就是社会存在性的过程,美的社会性就是自然人化的结果,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美感,改变自身和社会,获得美的意识与审美能力。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创造美、自然人化、异化等观点,强调了美与美的存在的重要性,提出从劳动实践角度分析美学,这些理论基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劳动实践角度探析美的本质、美感形成,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根据中国环境形成的实践美学理论,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三、《手稿》对构成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意义

在中国美学研究中,《手稿》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引导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发展,对构成中国美学理论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的理论产生,到九十年代的理论发展,再到当今的理论创新,《手稿》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美学理论体系不断壮大,出现多种理论观点,实践美学研究、后实践美学研究、审美文化研究、生态美学研究等。《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美学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对当代中国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主要论述经济学与哲学问题。马克思美学思想立足于人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人与自然、社会、其本身的异化过程提出人的本质属性,人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劳动,通过劳动获得美感,形成审美意识。《手稿》影响苏联数十年,在苏联形成审美本质大讨论,出现审美社会派。在西方,《手稿》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研究,出现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理论、法兰克福学大众文化观点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观点。在中国,形成了实践美学,随后构成中国美学思想体系,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体系。《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理论源泉,是世界范围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发展的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到来,社会出现转型,中国美学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多年来,对《手稿》的阐释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发展,形成实践美学等理论观点,随着中国语境的改变,中国美学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但始终围绕在以《手稿》的哲学基础之上。当然中国美学思想因为各种理论本身存在时代局限性与缺陷。前期的实践美学,到之后的后实践美学,都是互相补充关系,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从而促进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

新的时代背景下,《手稿》仍然是中国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继续发挥重要的理论价值,它是一种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研究手段。《《手稿》中基本理论观点仍然符合现今社会发展。

四、结 语

《手稿》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手稿》是马克思早期重要著作,主要论述经济学与哲学问题,其中提到美学思想,提出异化、自然人化观点。在中国,形成了实践美学,随后构成中国美学思想体系,一直影响中国美学理论发展,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蔡仪.论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自然人化”说[J].文艺研究,1982(04)

[3] 李泽厚.论美感、美和艺术(研究提纲) ———兼论朱光潜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J].哲学研究,1956(05)

[4] 朱立元.美学与实践[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朱光潜.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J].哲学研究,1957(04)

[6] 汝信,王德胜.美学的历史:20 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7] 杨柄.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和美学[M].北京:化艺术出版社,1982

[8] 卢卡契.审美特性[M].北京: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手稿意义
大家手稿
大家手稿
一件有意义的事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有意义的一天
丢失的手稿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有意义和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