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原因分析

2015-05-30文喜兵

2015年3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作者简介:文喜兵(1988- ),男,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論与金融监管。

摘要:由于商业银行自身激进的资产负债业务管理,加上监管机构有意预警流动性风险,及国际资本流入的突然下降共同导致商业银行在2014年6 月份普遍流动性紧张。这次事件初步暴露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其盈利能力将出现拐点,对证券市场有负面影响。商业银行要顺应诸如货币政策目标回归本位、利率市场化、激活货币信贷存量等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未雨绸缪,做好化解潜在风险预案。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利率市场化

2014年6 月份以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隔夜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攀升,6 月8 日创下近5 年新高水平9.58%,6 月17 日暂时回落到4.81%,6 月20 日再度提升至13.44%,远高于今年1 至5 月3.3%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一年期银行贷款6.31%的基准利率。同业拆借是商业银行间凭信用在市场上进行流动性周转。因此,活跃的Shibor 隔夜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就是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晴雨表。高企的利率指标充分说明,银行同业市场资金紧张。由于从2011 年下半年开始,为了预防商业银行变相高息揽储,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银行发行的三十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被叫停。用债券进行贴现回购,是时下银行同业更为普遍的缓解流动性手段。然而,用债券贴现融资成本同样剧增。6 月13日,深市1 天期债券逆回购陡然飙升,最高年化利率从6%飙升至50%,沪市1 天期国债逆回购同样大幅走高,最高年化利率达32%(该利率水平属于高利贷利率),其他各期限国债回购品种同步上涨。可见,商业银行已经不惜靠借入高利贷来获得短期流动性。种种迹象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极其紧张。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成因

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首先是负债业务,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多吸收存款;其次是资产业务,即以尽可能高的利率多放出贷款;第三,中间业务,与信托及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主要收取手续费。由于涉及公众利益,影响面大,所以面临严格的监管,监管机构包括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利率管制、存贷比限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为逃避监管,更多地获得收益,导致部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过于激进。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成因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

(一) 负债业务方面

1.居民储蓄增长呈下降趋势。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经济增长优先策略,使得金融抑制非常严重,官方规定的存款利率长期低于CPI,造成居民的存款处于不断缩水状态,商业银行不能够吸收到足够多的存款,为吸引更多的存款,于是短期高息存款、送礼揽存、理财产品等变相增加存款利率的银行揽储层出不穷。长期以来,形成中国货币供应的重要来源就是外汇占款。今年前四个月新增外汇占款为15097 亿元人民币,月均增加3800 亿元人民币,而五月份的外汇占款只有668 亿元人民币,比前四个月的增量减少了约3000 亿元人民币。外汇占款增量突然减少,而银行的经营计划没有及时得到相应的调整,致使流动性出现问题。

2.部分银行为了达到外币存贷比指标要求,用人民币买入美元,导致人民币资金紧张。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为应对金融危机,都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外资金成本较低,一些银行利用美元人民币利差,通过外汇贷款间接揽存。

(二)资产业务方面

1.部分商业银行错估形势增加信贷投放。今年是政府换届后的首年,根据以往的经验,新上任政府通常会采取多种措施刺激经济的增长,部分商业银行对本届政府锐意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估计不足,认为中央政府还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今年前5个月,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弱复苏态势,税收收入、用电量、货运情况等经济指标都不是太理想。因此,部分银行认为新一轮信贷扩张的时机已经出现,纷纷扩张信贷投放。根据有关报道,6月份前10天的新增贷款就超过了1万亿元。当然,大量新增的信贷有可能是因为所投项目不能如期产生现金流而不得不继续追加所致。

2.季节性业绩考核和偶发因素。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业绩考核的需要,每到月末、季末、年末等重要节点,商业银行都要冲存款规模、贷款规模,而6 月份刚好既是月末,又是季末,因此历年的6 月末都是银行资金比较紧张的时刻。此外,部分商业银行对宽松的流动性盲目乐观。对6 月份出现的一系列影响流动性的偶发因素,如存款准备金补缴、税款清缴、假日现金投放等估计不足。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5 月底、6 月初,税费清缴的规模相当于提升存款准备金0.5 个百分点。

3.激进的表外资产业务。由于商业银行的放贷涉及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指标预防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存贷比。当前,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月末存贷比进行硬性考核,对日均存贷比进行窗口指导。而在上市银行披露的定期报表中,存贷比也是投资者用于评价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依据。最近几年来,为逃避监管层关于存贷比的监管,很多商业银行热衷于将受到监管的表内业务转化为不受监管的表外业务。

(三)监管层有意惩罚不审慎行事的商业银行

银行间市场的功能本来是调剂资金余缺:银行资金如果剩余,就借出;如果短缺,就借入。但是,现在资产业务最激进的银行总是借入,对银行间市场形成了依赖。在正常情况下,银行间市场上的短期利率总是低于表外业务的长期利率。由于“短借长贷”,这些银行能够享受比较大的利差。这个利差的诱惑很大,让一些商业银行对监管机构的窗口指导阳奉阴违。根据以往的做法,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在市场资金比较紧张时往往会及时出手,及时缓解。但是,这次监管层迟迟不出手,任凭短期利率飙升,说明监管机构有意对部分商业银行的激进行为进行惩戒。(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梁琪.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信用损失相关的度量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5(3):97- 100.

[2]梁长宝.浅析新《公司法》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安徽农村金融,2006(2):70- 71.

[3]龙海明 邓太杏.基于违约概率的消费信贷风险分析与度量[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18- 20.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