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党的启示
2015-05-30张政王忱
张政 王忱
作者简介:张政(1988.06-),男,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王忱(1990.02-),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共产党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党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思想。正式这些重要的思想在我党开辟新道路的历程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的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认真研究我党关于“三农”思想,就是抓住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本质。
关键词:三农共产党;小康
十八大报告中对谈到了针对三农问题的新内容: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城乡一体化。要加大城乡一体化的禄蠹,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帮助广大农民平等的享受现代化的成果。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确保国家粮食供给。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全面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重点提高农民的收入,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搞个土地制度,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互惠互助的新型工农关系。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三农”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三农”政策经历了从土地公有到耕地农有的转变。1931年,《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指令》在中華工农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这个规定指出: “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及其它私有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实行没收,被没收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减租减息”政策。这样政策是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农民抗日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联合地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一致抗日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党最早实行的土地改革实在解放区实施的,随着解放区慢慢的扩大,土地改革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土地改革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这一举措帮助巩固我党的证券既有重大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
1.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偏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第二农民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数量最大但是也是社会上的规模最大的弱势群体。第三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民收入低,种地效益也很低,大量农民外出打工,随之而来的就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2.农业问题: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第一产业。我国农业的普遍状态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在许多地方还是依靠人工体力和落后的传统的工具,农业的财政投入不高,农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产品很难进入市场。这些严重的问题都阻碍着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的规模发展。
3.农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村问题农民问题都不一样。农村问题是一个比较概括性的问题,农村问题是很多社会问题的统一体。他的集中表现为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文化程度底下、文明程度落后,导致了很多矛盾的产生。导致这些矛盾的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政府机关的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不高、农民及社会保障缺失,农村的医疗设施匮乏。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1.增加对“三农”的财经投入
我国各级政府机关要切实贯彻我党对的主要任务,把社会的发展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提高我国的财政经费和固定资产主要要用于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要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和信贷服务,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加强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帮助改善农村经费紧张的问题,经费问题解解决了农村就可以安心的搞生产建设。
2.积极改善农业发展水平
要改善农业生产水平,首先升级农业基础装备,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机械化的程度,走符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道路。提高农作物生产率,适当的加大农业机械化的生产规模,重点开发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做个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工作,帮助农业经营者接受并且使用机械化设备,帮助农业经营者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和高效化的农业产业。
3.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政府应加大开发式扶贫,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增加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重视农村的残疾人事业,帮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实际困难。密切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情况,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关心,遇到实际问题帮助解决。营造良好的环境,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