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赵树理小说的审美取向

2015-05-30华向娟

关键词:审美取向艺术特征人物形象

摘要:赵树理小说之所以蜚声文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满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究其原因是由作者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这两个审美取向决定的。

关键词:人物形象 审美取向 艺术特征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赵树理是广大农民和一般劳动群众读者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之所以有这样的读者群,是其作品有独特的审美取向。首先是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由于使用的是通俗和简洁的语言,很容易使研究者一览无余,忽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作品的文化底蕴通常由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意识决定。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个作家的作品的文化底蕴时,必须从其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意识两个方面切入。自五四运动以来,许多新一代文学作家都将他们的创作视野转向农村,开始关心农村的社会风情变化,农民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变化,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形象,成为许多作家关注的焦点。赵树理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对农村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再熟悉不过,因此,用他的生活体验、生活经历去描写农民,表现农民的生活,是他最得心应手的事。他创造出的农民和地主这些典型的生活群体,通过他独特的审美取向,表现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创作在四十年代中国北方抗日根据地获得巨大成功。

我们分析其原因,是因为赵树理以反映农民生活为创作动机,他通过细心观察,描绘了许多个活灵活现的农村人物形象。第一,赵树理是农民出身,是地地道道在农村中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的“土”知识分子,他对农村的风俗人情、生活风貌、生活秩序,风俗民情的一切特征都熟烂于心、了如指掌,而且有切身的体验;第二,赵树理本身有一种民族情结,这种情结从心灵深处来讲,是对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的热爱,从外在表现来说,就是关注农民、关心农民、同情农民、为农民鸣不平,一心为农民写作的农民作家,所以他总能站在农民的立场来反映事情,描绘生活,这是他的作品之所以深得民心的客观因素;第三,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人物形象我们不难发现,他所倡导的是大俗大雅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他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恰恰迎合了农民读者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观念,讲的就是农民的生活;第四,赵树理创作的高峰期,正是我国处在土地革命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身历其境者,赵树理目睹了农民争取自主权利的全过程,他深知农民对所处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主宰命运的期盼,并且能够以深刻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因此,赵树理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自成一种个性化的艺术整体形象。这种艺术整体突出的个性特点是:一是作者将主观情感与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的人物形象完美融合,浑然天成,字里行间全然不见刻意雕琢和修饰的突兀感;二是作家驾驭乡土语言的能力非常了得,人物形象的特质通过个性化的、鲜明的语言表现出来,非常具有乡土气息。因此,赵树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客观的反映农村地区的文化风貌和时代变革,这是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所无法比拟的。

赵树理从家庭冲突的角度成功的塑造了一批典型形象:三仙姑、二诸葛、李成娘、孟祥英的婆婆等。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是社会的缩影,因此,许多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宗法观念、重大历史变革,在家庭中便可以展现出来,通过描写家庭生活的矛盾与冲突,我们便可以窥视社会的变迁,反映社会生活的许多本质方面。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他既封建又迷信,并且迂腐顽固。通过一手操办儿女的婚姻可见一斑。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他为人本分和善良,比三仙姑真诚。他满脑子都是封建社会腐朽的思想、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劣根很自然的在他身上表现出来,如他的“不宜栽种”,仅仅针对自家田地,而未损害他家利益。他站在土生土长的庄稼人的立场上考虑小二黑的将来,同时也处于节省钱财的目的,为他订童养媳。面对小二黑和小芹的结合,他考虑到二人命相和八字不合而极力反对,也是出于为人父母的苦心。《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则不同,她远不及二诸葛厚道、本分。她是当地“神婆”,“女巫”,她以“下神”为幌子,目的是达到与其他男人任意接近和厮混的目的。在封建思想盛行的农村地区,像“三仙姑”这样的人物比较多见,她反映了当时在封建统治之下农民的生活状态,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单就这一人物形象来说,三仙姑这样的女子聪明俊俏,因为婚姻不如意,便以“下神”为幌子,乱搞男人。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之中,“下神”这种极其特殊的文化意向,可以说是封建包办婚姻体制的副产物,我们可以将其认为是封建文化的附属品。“三仙姑”“下神”这一故事情节描绘的相当精妙,有可读性。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所得知的,更多是那个时代农民的苦辣辛酸,尤其是受制于封建统治的中国女性扭曲的心灵和人生历程。三仙姑为女儿的终身大事忙前顾后,和女儿争风吃醋,恰恰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被扭曲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淋漓尽致。类似这样的例子在赵树理的作品中数见不鲜。

就赵树理本人而言,他喜欢“解放”这个词语,他要解放劳苦大众,不光是从肢体上解放他们,还要从精神上解放他们。《小二黑结婚》就这样问世,一经传开就引起热烈反响。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一个个小人物,或代表先进思想,或维护封建意识,矛盾冲突中展示翻身解放的曲折,曲折中却迸溅着光明的火花。赵树理让无数个小人物带着大众的意愿,在他搭建的小说舞台上不断出场,不断演绎。《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赵树理的作品和他作品中的人物广泛流传,不仅在文化人当中,也成为平民百姓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不倦话题。可以说,他投身革命是要解放穷苦贫民,奋笔疾书也不能背弃穷苦贫民。他把深深思考过的道理,化为小说故事,再用人人听得懂的话语写出来。诚如他自己所说,“我写作品的目的,就是要政治上起作用,人民群众能看得懂”。

从农村、鄉权利的更替,阶级关系的错综复杂来表现农村生活,描绘当时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特征,这是赵树理艺术创作的又一重心。他成功地塑造了李如珍、王光祖等一批地主,豪绅的人物形象,也相应塑造了李有才、聚宝、铁锁、冷元等敢于斗争的一批农民形象,以及小昌、陈小元、范登高等几个具有特殊个性发展的农民干部的形象。通过两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及权力转化,来反映封建社会的本质。在他所呈现的农民人物中,像李如珍、王光祖这样封建地主的形象尤为突出。这些人表现的是新时期新情况下地主对农民态度的转变,从开始在钱财和劳动上的压迫剥削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深恶痛绝,他们利用人们固有的意识形态及思维理念,运用各种复杂的关系来维护自己岌岌可危的主人公地位,用残酷的手段去常年为恶一方。可以说,赵树理以其丰富的文字功底所描绘的地主形象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封建传统文化的特质。

赵树理出身农村家庭,农民骨子里的淳朴与善良令他无法背叛乡村,背叛乡亲,背叛在尉迟村古老的小院深深埋下的仁爱和善良根脉。正缘于此,赵树理的小说拨动了无数农民的心弦。正缘于此,赵树理开创了“山药蛋”派,并成为领军人物。在那个年代,作家可不像今天遍地丛生,要是用他的生花妙笔养家,非光宗耀祖不可。可是,赵树理是去闹翻身的,他的笔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解放劳苦大众的武器。赵树理曾多次表示:“我每逢写作的时候,总不会忘记我的作品是写给农村的读者的。”由此可见,赵树理从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两个角度出发,认真的研究和探索人民的大众的文化,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设置,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的大众的风格。他情系底层农民,始终如一,从故土出发时是什么样子,到了省城京城还是什么样子。这种文格和人格并驾的高度,绝不是一般作家所能抵达。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一项优良传统。从赵树理的作品中我们了解了他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对中国农民摆脱封建桎梏争取自主地位的奋斗史有了深刻的认知。中华文化的发展当然要走出去与别人的文化进行交流,但最终还是要认知和回归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位置上。不浮躁、不盲从,才能坚定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找准属于现代中国的文化坐标。

参考文献:

[1]杜国景.赵树理文学意义的文化契合[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2]李永建.论赵树理及其创作的当代意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3]邵建成.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美学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华向娟(1973-),女,辽宁朝阳人,副教授,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审美取向艺术特征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文献翻译初探
浅谈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审美取向的影响
岭南四大园林的审美取向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
简论宋代画院对小品花鸟画创作的影响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