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金融支持探索安徽农村土地流转新途径

2015-05-30朱琦周一成

2015年29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土地流转

朱琦 周一成

摘要: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而农村金融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动力。建设一个成熟、完整、全面的农村金融体系,有助于土地流转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经济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借助土地流转,金融机构可以打开隐藏巨大潜力的农村市场,将金融和土地的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互利共赢

土地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人民生活的立命之本。中国的土地制度自建国以来经过多次改革摸索,直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才逐渐的稳定下来。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粮食的总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进一步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真正的将农民与土地联系到了一起,让人民从贫穷走向了小康,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逐渐出现了不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红利正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它的弊端正在不断显现。土地流转的出现在保证原有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三权分立,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优化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新一轮的土改拉开了序幕。而作为农村改革动力的农村金融,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土地流转,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从土地改革的契机中发掘出更广阔更稳定的农村市场,实现农村经济的价值效益和互利共赢显得至关重要。

一、安徽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

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拥有13.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45%,其主要的地貌特征有四种,分别为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其中以平原地貌为主,地势低平坦荡,适合大规模的现代化机械耕种。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常住人口为6082.9万人,同比上年增加53.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19%,农村65周岁以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达7.78%,高于全省平均7.45%的人口老龄化水平,这表明安徽农村已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同时安徽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无法继续耕种土地,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由于身体能力的限制也无法继续耕种土地,导致了农村大量的土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并发挥安徽省自身所具备的自然地理区位方面的优势,安徽省成为了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地。至2014年底,安徽省城镇化率达到49.2%,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3393.14万亩,耕地面积有2541.7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1.09%,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流转方式主要有转包、出租、换耕、代耕、合作经营、入股等。为响应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响应,安徽省2014年5月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为深入开展安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稳定安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安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供了保障,使安徽省农村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总体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避免的在流转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下的特点和困局:

(一)土地流转规模较小

安徽省土地流转起步非常早,但是土地流转规模却一直不大。近几年在滁州凤阳县、安庆太湖县、蚌埠怀远县等土地流转试点地虽然发展迅速,流转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但是流转规模相比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较小。如在2010年,上海土地流转就达到了58.2%、北京达到了46.2%、江苏省达到了41.2%,而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土地流转占全省耕地总面积才达到41.09%。究其原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资金来源广泛充足,资本积累相对雄厚,农户有能力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并配备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相反,欠发达的安徽省,由于农户缺乏土地流转的资金,所以整体规模相对较小。

(二)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混乱

进行土地流转的是为了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单位土地价值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然而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土地流转的市场也逐渐火热起来,一些不法商贩,看中了土地流转背后巨大的商业利益,于是像炒房一样对土地经营权进行倒买倒卖,从中赚取差价,使很多农民拿到手的土地并不是原来的最低价格,农民土地流转单位成本上升,导致土地流转的原有的优势丧失。土地流转本来就是一种市场主导的行为,这种破坏正常市场交易的行为,给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带来了严重阻碍。

(三)缺乏健全的流转机制

土地流转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市场的主导和价格机制的约束,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但是安徽省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价格体制,也未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一些乡镇甚至没有出台土地流转的相关实施细则,所以全省还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土地流转机制,导致很多交易私下进行,缺乏公平与效率,农民也缺乏对于土地流转的认识,没有土地流转的意识。

(四)农村金融建设不足

由于农村金融机制尚不完善,金融产品种类过少,金融服务不到位等原因,很多农户出现贷款难融资少的问题,使得农村土地流转动力不足,农户缺乏大规模土地流转的资金,所以安徽土地流转呈现出规模小、碎片化的特点。即使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土地流转,也由于无法实现现代化、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或者半自动化的种植方式,所以规模效益不明显。同时仅仅依靠农户自身资金周转,往往难以保证后续资金稳定持续的供给,所以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

(五)缺乏涉农保障机制

农业生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不可控因素有自然灾害和市场,而农民几乎所有的经济来源都仅仅依靠农业生产。所以大多数农民抗风险的能力很差,很可能因为一次自然灾害,或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导致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劳动白费或者出现亏损。而安徽省关于农产品的担保的合作社和信用社很少,农民的财产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抗风险能力差。很多农户都不敢尝试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因为没有承担高风险的能力,从而阻碍了土地流转的推广。

二、安徽农村金融建设现状及特点

2014年,面对诡谲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国的金融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安徽省金融业却稳步前进,发展速度继续保持了两位数。虽然增幅比上年降低了4.9%,却比全国水平高2.4个百分点。至年末安徽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9817.7亿元,相比于上一年增长了11.5%,;人民币贷款余额22088.3亿元,也增长15.7%,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根据官方统计显示,在2014年,安徽省金融业的增加值第一次超过千亿元,达到1046.7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同期安徽省服务业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高出4.8%和4.4%。同时,金融业拉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1%,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逐渐的成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金融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动脉,一直为改革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了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虽然安徽省金融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农村金融发展缓慢且单一,主要靠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金垄断,这就造成了农户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从金融支持角度探索土地流转的新途径

(一)降低农民贷款门槛,简化贷款过程

大多数农户他们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文化程度低,只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劳动,没有过多的资本积累,所拥有的财产除了土地就是住房,所以很多地方出现了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一局面,银行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放贷门槛和贷款程序,不能将涉农信贷等同于一般的金融信贷。可以通过农户联保,合作社农民互保的手段给农民贷款。同时简化自己的贷款过程,使农民可以更简单的得到贷款,降低贷款难度,减短办理贷款的时间。

(二)丰富涉农信贷产品,提高配套服务

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推广,土地流转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种类也越来越繁多,金融部门应该根据农产品的自身的特点,提供相关配套信贷产品。可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和贷款周期的长短提供不同的贷款额度和利率梯度,并根据以往贷款的历史信誉度将贷款人进行客户信誉分级,级别高的客户也可以享受较高的贷款额度和低利率。同时农村金融在提供资金信贷的同时,也应该提供农业风险担保相关金融产品的服务,引导鼓励农户参保农业保险,降低农民农业生产的风险。

(三)增加农民贷款时间,降低农民贷款利息

农业生产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很多农产品从投资、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可能历时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同时其产值受外部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是个周期长、高风险、低回报的产业。根据农业这一特点,金融部门应该增加农民贷款的利息周期,并提供低息贷款,保证农民至少在一个周期内拥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流。同时,由于农业是事关民生的第一产业,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政策性优惠,尤其是为了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应该给予相应的利息补贴,减轻农民在资金上的巨大压力。

(四)政府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支持农村金融建设

政府应当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与监管,全面有效的进行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制定相关交易过程实施细则,制定符合市场、科学的价格机制,构建完整全面的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体系。为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投资、担保、融资、评估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保证土地流转与农村金融的协调发展。

四、总结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经历和推广的阶段,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民生大计,政府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土地流转又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本身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会自主引导交易的进行与发展。所以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应该秉持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理念逐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农村金融应该成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重要燃剂,加速整个土地流转的工作开展的速度与规模,并借助土地流转背后的巨大契机,完善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XSKY1527ZD)

参考文献:

[1]张景坤.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镇伊琳,冷罕欣.浅析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64-65.

[3]赵耀.基于金融支持视角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4]谢文.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

[5]黄振香,谢志忠.农村土地流转及其金融支持研究述评[J].科技和产业,2013,06:16-20.

[6]李长健,赵峰.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的困境与出路[J].时代金融,2014,17:312-313.

[7]张营周.从金融支持土地流转的不适应看农村金融改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105-108.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土地流转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