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招聘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探析

2015-05-30申静刘格

2015年3期
关键词:就业难高校毕业生

申静 刘格

作者简介:申静(1980.06-),河北石家庄人,党员,硕士研究生,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格(1982.12-),河北保定人,党员,硕士研究生,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仍然在持续上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企业的招聘工作也同样举步维艰,企业“招聘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难”现场的并存?本文对“两年”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招聘难;并存

749万!这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历史最高”!数据显示,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在持续上升,2013年毕业生699万,2014年突破至727万,2015年高达749万,“超难就业季”来临,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而与之相对应的用人单位招工也并没有呈现出什么“喜人”现象,据报道2013年底北京市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1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近2万个工作岗位,高校毕业大学生却不愿问津;在15年年初南京市人才市场举办的一场综合性人才招聘会上,200多家单位提供了近2000个招聘岗位,而有的招聘企业“一上午却只收到3份简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聘也难,这一奇怪现象的并存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一、企业招聘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招聘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人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也发展较快,对人才的专业、层次、有无经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企业在招聘时一味的提高学历要求,而不顾及企业、岗位的真正需要,从而导致研究生抢了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抢了专科生的饭碗,其实,有些岗位是大专生就业可以胜任的。对高学历的要求不仅导致了低学历者望而却步,还造成了高学历者高不成低不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招聘难、留人难。

(二)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缺乏吸引力

通过对河北省内几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最看重的是企业是否能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在毕业的最初几年内快速成长,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让他们在企业中有归属感、成就感、满足感。在企业招聘过程中,求职者往往都要了解将来的工作条件、晋升机会、薪资待遇等,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加之对自身缺乏合理的认知和定位,求职者们会根据企业能够提供的硬件条件来判断该企业的整体实力强弱,甚至会认为找到了大企业就是找到了好工作。而有些招聘企业则认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不能为企业创造太多的价值,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成长企业还需要付出很多,因此见习期内大学生的工资按照正式员工工资的80%支付,且不发奖金。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提供福利待遇较低的企业招收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企业的招聘形式存在缺陷

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通常采取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会两种形式。校园招聘会是人才聚焦的地方,应聘率较高、招聘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可以宣传企业品牌,所以企业都会抓住校园招聘会的机会,在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开展校园招聘。由于这一时间段比较集中,高校在安排招聘会时容易出现多家企业在同一时间招聘同一类专业毕业生,从而导致综合实力强的企业门庭若市,而中小企业却门可罗雀,影响了企业校园招聘会的实际效果。表面上看,校园招聘会企业众多,而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不高。

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进一步转变。第一、大学生就业依赖心理仍然存在。目前大部分学生在就业中等、靠的思想仍然很严重,主动走出校门寻找就业机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只占少数。第二、部分大学生乡土情结浓厚。毕业生就业范围还存在局限于生源地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愿意到离家远的地方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守家待业的现象。第三、创业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没有做好准备,缺乏创业理念,找不准创业领域,创业目标不明确。

(二)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较弱,对自身缺乏合理的定位。经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定位较高的现象,大部分毕业生愿意到大城市、环境好、专业对口、待遇高的单位,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基层单位就业。很少有人能够认真分析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实力,对自己进行详细的测评,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就业期望值很高,不达目标不就业。面对大的社会就业环境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需求,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导致了“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双重矛盾。

(三)毕业生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筛选的能力还不够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会使毕业生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同学之间相互比较、人云己云,存在攀比心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相互协作,共同努力。

(一)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各种保障体系,保证大学生就业。首先,要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和服务体系,针对未就业大学生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进行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大学生就业。其次,要实行有效的就业政策,完善各种激励制度,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偏远地区就业。再次,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在养老、医疗、教育、住房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缩小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的福利差异,消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二)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学校要能够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学科结构,对于人才市场需求量较小、已经被市场淘汰掉的专业该停招就停招、该减招就减招。其次,要能够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对于企业急需的技能要加大课时量,多增加动手实践环节的教学,在教学实践环节要灵活多样,以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上手。再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让该类教育融合到大一到大四教学的全过程中,从一入学就开始就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企业方面。首先,企业要根据自己本单位的实际,合理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真正树立任人唯才的择人观,避免错误的人才高消费情况。其次,企业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与晋级、福利待遇紧密相连,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用人机制,增强企业人才凝聚力和向心力。再次,企业要搭建良好的育人平台,要对毕业生设立合理的中长远培养方案,让毕业生看到希望,看到前程,先为人负责,再为工作负责,实现情感留人。

(四)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首先,毕业生要有一定的真才实学,在大学学习期间要着力培养自己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牢固掌握所学技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毕业生要对自身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在择业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避免盲目攀比、人云亦云。再次,毕业生对“就业”、“择业”要有正确的认识。就业、择业不是两个绝对单一的选择,而是相互融合互相转化的一个过程,要避免只择业不就业的现象发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对职业、对岗位的热爱,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作者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处)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企业“招聘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探析》,项目编号:SQ134017。

猜你喜欢

就业难高校毕业生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影响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三维分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