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2015-05-30周艳华
周艳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怎样才算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能力?怎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发展最需要的?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现代教师深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个问题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教育话题之一。新课改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这就说明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活教育;政治课;全面发展
生活教育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了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英国哲学家罗素宣称:“教育是使儿童过可能的美好生活!”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也就是说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人们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一、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内涵及意义
生活,指生物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对人来说,它主要指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物质生活和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生活。作为有意识的生命有机体,人更多的是追求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即“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生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打破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的传统印象。
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使学生在生活的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操作过程
1.积累生活经验,充实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生活实例完善教材知识。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准备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让教材知识能更接地气。特别是注意寻找一些当地、当时的实例,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实际地去理解教材知识。在讲到“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我以“重庆长安集团”为例,讲到其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兵工厂变成为如日中天的西部汽车巨头。这个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而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2)学生在生活中吸收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老师需要准备大量的实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参与到生活教育中。学生只有通过在生活中不断地认识和体验,才能建立起教材内容和生活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用实例分析,深化教学过程
(1)首先,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导入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寻找答案。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联系生活。如教学“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时,我以“你们经常到银行去干什么?”为开头,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能否办理这些业务”的问题,诱发学生兴趣,很多学生都在思考,都是银行,但为什么我们从未去中国人民银行办理过业务?这些银行与一般见到的银行到底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从而顺理引入银行性质和职能的相关知识。
(2)其次,用新颖、典型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理透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所在。高中政治课中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哲学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可用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同时,在选择素材时,教师要注意事例的典型性和时效性。如在学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时,我结合当时的两大热点:“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和“‘打老虎和‘拍苍蝇”,用正反两面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并且这种方式还让学生感觉到哲学知识并不枯燥、高远,它就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透知识。
(3)最后,作业设计体现生活特色。在传统作业布置上,往往以练习册、试题为主。这些作业只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少之又少。然而,作业不仅有巩固和检查功能,还应具备深化和提高功能以及体验和发展的功能。作为教师,只有充分明确作业的功能,才能让作业真正成为沟通政治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业上,可以采用一些开放式的设计方案,例如,要求学生对新闻进行点评以培养其时政敏锐感。此外辩论赛、情景模拟、即兴演讲等也是生活作业的组成部分。
3.采取开放形式,评价教学成果
新课改在提出生活教育的同时,对应的教学评价也应体现出生活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为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这就要求不但要予以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还要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公正、客观的评价绝不应只以考試成绩为标准,应是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4.注重课后延伸,体会学以致用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课后也是学习的重要场所,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验证课堂设想,反思课堂体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后,可以设计一个课后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对通过自己的分工负责,对当地某一农贸市场展开调查,剖析其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这样就使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提升了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一展风采,并且巩固了所学知识,享受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总之,在政治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育,教师就要做到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方 军.高中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作者单位:重庆市育才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