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5-05-30刘敏
刘敏
摘 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依据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从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方法掌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意识
在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兴趣是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第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不同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学生兴趣与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通过游戏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视野与思维的拓展,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第二,实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契机。第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学生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2.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1)鼓勵学生想象与创新。想象是进行创新的第一步,只有在想象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进行诱导,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之间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性,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延伸与发展而得来的。例如,在“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除法及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对“比”进行学习。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中分数值不变的性质进行复习,然后指出除法、分数与比之间存在的较为密切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通过除法与分数的性质对“比”是否具有比值不变的性质进行想象。通过学生的想象与讨论,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了解与掌握。
(2)强化课堂小组合作。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能够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从而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的交流能够实现学生思路的开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小组合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创新。例如,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进行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的组成及面积计算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想,教师通过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对知识与规律进行总结与掌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实际上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会学”更加侧重的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新知识进行发现,对新问题进行提出与解决。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实物或者图例对其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等活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进行发现与研究,之后将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讲述出来。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不能急于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而是应该对学生的想法与思维进行了解,让其他的同学对错误进行发现与解决。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要注重学生对思维方法的掌握,让同学对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方式进行掌握。
4.总结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应该实现改革与创新,为学生创造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中,要坚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一方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翠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民营科技,2011(04):72.
[2]王培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10(04):70—71.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泉县榆树林子学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