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思维导向,智慧生成”型数学课堂

2015-05-30刘雅玲

新校园(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数学思维初中数学

刘雅玲

摘 要:新课改虽然实施多年,但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仍然存在着不少看似充满了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却是“新瓶装老酒”的形式,表面华丽、热闹的数学课堂的背后,却凸显着低效和粗糙。本文拟就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做出了一些理性思考和尝试,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数学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步入轨道,教师都在积极地对数学课堂进行改革。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使数学课堂教学朝着可喜的方向变化。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仍然存在不少看似充满了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却是“新瓶装老酒”的形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根本无法真正发挥,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课堂成了教师表演、出彩的舞台,这种“披着新课程理念的外衣,粉饰与作秀、形式与表面”在课堂上正在被泛化,且愈演愈烈。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轻负担、高效益”的目标无疑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构建一种“思维导向,智慧生成”的数学课堂,让课堂理性回归,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事半功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本文就如何构建有效数学课堂作出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以求抛砖引玉,为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得以实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以学为本,精心设疑,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哈佛大学也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设疑的能力,有了疑问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有了求知的欲望才愿意去思考,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实现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解题思维与应用能力。

1.预习设疑——因疑而思,由思导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初中生,他们已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的意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设疑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预习真正有效,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预习题的设置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能促使学生认真去看书;二是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因此预习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让学生通过预习题中碰到的疑问,迫使自己去思考,从而促进学习的有效性。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导学设疑——疑而起问,问而入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而生问,因问而入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学后教”。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教师的重点是“导”,引导学生去想办法,如何思考问题,怎样形成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与引导者。

“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课堂上有意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设疑,从而真正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以往的課堂教学教师讲得很细,学生听起来容易,可课堂效率不高,就像钻山洞一样,教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这样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思维仅限于书本和教师讲解,而不会主动地学习。利用导学案,通过学生的主动预习、教师的提问与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设疑,激发求知欲,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或者相互讨论,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通过教师答疑、讲解、练习、反思,这个不断反馈的过程,学生眼、心、手、脑并用,让他们的自学积极性得到调动,上课效率自然提高。

二、课堂导学,智慧生成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悉心捕捉所学知识的各种信息,并加以艺术化,突出核心知识,展开联想,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

1.以导促学——启迪学生思维迁移

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知识点学生已经知晓,教师让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这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从而逐步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内化。托尔斯泰曾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如我在讲“2.2二次函数的图象”第二课时,当提问:“函数y=2x2怎样平移才能得到y=2(x+2)2呢?”学生能很快回答。我又问:“函数y=(x-1)2如何平移才能得到y=x2呢?”大部分学生不能马上回答,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没把所学知识进行内化。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了课堂,借助多媒体,用描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x+2)2,y=(x-2)2的图象。通过观察、小组讨论以及师生的共同探讨,最后得到对于a相同的函数,可以通过平移得到,而怎么平移的只需看它们的顶点坐标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就把书本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提升,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和迁移。

2.因导求变——启发学生思维创新

教师的“导”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学习。优化认知结构认为,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并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让学生改变轻过程,重结论的想法。课堂上,教师应重在引导,而不是满堂灌,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因导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创造。

如导学案中安排了这样一道预习题: 已知A(-1,y1)、B(1,y2),C(3,y3)是抛物线y=x2-x+c上的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这道题大部分学生是把-1,1,3直接代入函数式分别求出y1、y2、y3的值,然后进行比较大小。有学生问:“有没有其它方法解答此题?”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思维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不协调,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教师有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课堂上,我用投影片给出y=x2-2x-3以及y=-x2+4的图像,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观察图像,小组讨论,把发现的结论用笔记录下来,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不仅得到了书本上的性质,还有了另外一个发现:离对称轴距离相等的点它们的函数值相等,而当a>0时,离对称轴越远的地方,函数值越大;当a<0时,离对称轴越远的地方,函数值越小。师生共同验证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这样一来,学生课前提的问题就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解了,学生的思维不断创新,思路得到拓展。

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是不同的,“导”要有时效性和实用性,要促进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创新,去提升。

三、梳理思维方法,养成思维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学习需要思考,思考促进学习。以导促学课堂教学中“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做题时要学会思考,二是做题后要学会反思。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形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促进思维形成:通过反思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对此类问题的知识达成技能,得到思维拓展。

及时反思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多学生没有领悟数学的特点,为了完成作业,只追求做题的数量,其实一道题做错了,不管是教师批改的,还是自己对答案对出来的,都应该立即反思,这题错哪儿?这样的反思不会耽误多长时间,但从此以后,遇到类似的错误就可以避免,数学会逐步学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

偶尔的“思”并不困难,如何让学生能够持续、经常地对错题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进行思考、拓展,那就需要将“思”渗透到我们的课堂。利用“导学案”,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的“思”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从而真正掌握数学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方法。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数学课堂教学中,没有教师独具匠心的思维活动的设计,就不可能有学生认知的冲突、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应扎根于课堂,心系学生,潜心构建“思维导向,智慧生成”的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育新课程下的思辨课堂,精心演绎数学课堂本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教师的智慧。

参考文献:

孟捷.有效备课:为数学生成智慧奠基[J].中学数学教与学,2013(2).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数学思维初中数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