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基点

2015-05-30辛向阳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辛向阳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我们党对于当代中国国情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深化了对于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情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告诉我们:认识当代中国的国情就要深入把握“三个三”即三个没有变、三个前所未有、三期叠加和“五个不会改变”。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个没有变;三个前所未有;三期叠加;五个不会改变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5)04-0010-0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的时代脉搏,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三个没有变”、“三个前所未有”、“三期叠加”和“五个不会改变”等理论阐述,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了扎实的现实基础。

一、当代中国有“三个没有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揭示了当代中国国情的本质。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有人说,中国的GDP总量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4年10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测算显示,到2014年年底,中国将占购买力平价法得出的全球GDP总量的1648%,达17632万亿美元;而美国则占1628%,总量为17416万亿美元,而且未来这一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国际社会有的人讲中国的国情已经不是初级阶段了。还有人说: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了,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了,初级阶段不适合描述当代中国的国情了。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呢?2012年11月17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是以GDP总量和人均GDP数量来衡量的,即使未来10年、20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美国20%、30%或者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20000美元,中国仍然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根本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程度来决定的,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止。

其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有人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不符合当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现状。那应该是什么矛盾呢?有人说:“我们可以断言: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否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的文章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2]为什么主要矛盾没有变?一方面是因为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正如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总结的那样,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生产还不能高质量、高效能地满足这些要求。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第三,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多次。2013年4月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要使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说:“中国经济总量虽大,但除以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中国城乡低保人口有7400多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有1000多万人,几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和落户城镇,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3]中国的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但是人均水平还是很低的,人均GDP在世界上还是在90名左右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二、当代中国有“三个前所未有”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古田会议召开前不久,曾深刻地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面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国家和军队改革的新风险新挑战,面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矛盾新问题,我们重温古田会议精神,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至关重要。[4]“三个前所未有”是对当代中国国情的具体深刻的认识。

当代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法国史家布罗代尔在1985年去世之前明确提到,“一代或两代内,中国可能再次成为经济世界的中心”;“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沃勒斯坦也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体系的中心。为什么这样多的大学者看好中国?因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是世界第一。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中国年均进口7500亿美元,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20%。从2009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根据测算,2013年、201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30%。就进口商品来说,达到近2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0%。2013年中国416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约占2013年全球贸易的12%,中国已经成为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土耳其中央银行北京经济参赞尤科赛尔·戈迈兹2015年4月10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中国正在重构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受欢迎的程度表明了这一点。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已经收到了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的参与申请。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2015年3月19日讲:“投行不仅受到区域国家的欢迎,更引发美国盟友的倒戈,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美元霸权的反感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热烈期待,不能不称之为中国金融外交上的胜利。”

当代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5]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新中国成立66年来,我们不断奋斗,已经离这个目标很近了。从时间上已经很近了,只有30多年的时间了,“弹指一挥间”的时间;从发展的进程看,也十分接近目标了。未来五年,我们就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有了这样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到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当代中国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首先,我们有三大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次,我们有13亿人民的坚强团结。13亿人民有共同理想,有强大凝聚力,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第三,我们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有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还有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依靠。

三、当代中国处在“三期叠加”时期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

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从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一直2011年,中国经济在长达32年的时间内,年均987%,接近10%,这一增长速度,无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战后,日本曾出现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至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前GDP年均增速达到10%;中国香港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1年,年均增长87%;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6年,年均增长95%;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30年,年均增长85%。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没有一个超过中国大陆的32年的时间段的。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为30年,几乎接近中国大陆,但其增长速度为85%,低于中国大陆137%;日本的GDP年均增速达到10%,超过中国大陆013%,但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只有20年,时间段上少于中国12年。中国在人类经济史上创造了真正的奇迹。但经济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经济高速增长不可能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到中高速换挡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人们担心的是:高速换挡成中高速甚至是中速会不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矛盾和麻烦,比如会不会使就业更加困难?改革开放37年来,随着GDP的不断增长,我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源源不断地惠及广大百姓,这些年,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多解,解决了一系列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了新进展,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同甘的机制越来越完善。随着增速到中高速、中速,如果经济缓慢增长的时间比较长,要建立起人民群众愿意与党共同面对困难的机制,使人民群众永远跟着党走。

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涉及内容广、地域大、问题复杂,包括大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中西部不平衡,还包括城乡不平衡、城市之间的不平衡,还有产业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带来了经济的高血压现象。所谓经济高血压是指:经济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血是指发展中带来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过多,压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压力大(资源压力、土地压力、环境压力、空间压力、工作压力)。首先,“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严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78-2011年中国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太高。中国每消耗1吨标煤的能源仅创造14000元人民币的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消耗1吨标煤创造25000元GDP,美国的水平是31000元GDP,日本是50000元GDP。其次,就是血:发展带来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过多,包括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用药安全带来的问题比较严重。第三,就是压: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大。中国社会是一个具有强烈内在紧张的社会:经济的紧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紧张、资源的紧张,每天都会围绕资源的争夺而发生冲突;“社会结构性紧张”,这种因素的表现是人们普遍感觉社会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通常集中于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社会问题上,如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等;环境空间的拥挤,环境容量不足。

中国经济处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不久,为了应对危机,我们采取了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包括4万亿的投资和10万亿的银行贷款,现在这些刺激政策产生的一些负面结果还处于消化之中。刺激政策产生的结果需要消化的方面包括:第一,巨额投入导致产能急剧扩张,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煤炭等的产能问题十分突出。第二,政府整体负债率偏高,尤其是地方政府负债水平高。第三,制造业粗放发展带来大量生态和环境问题,单位GDP能源消耗相当高,水、大气、土壤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我们正在承受这一环境代价,包括十分严重的雾霾问题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三期叠加”的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个新常态下有“三个没有改变”,还有“三个改变”: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没有改变的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改变的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这为我国在“三期叠加”时期能够有所作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当代中国国际环境有“五个不会改变”

2014年11月28日,在出席全国外事工作会议时,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6]

国际格局发展演变尽管复杂多变,但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为什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会改变?首先,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摒弃。想一个国家主导世界格局的做法为国际社会所反对。法国《费加罗报》2014年10月25日报道,在索契召开的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强烈指责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政策,华盛顿通过“打破一切规则”来“力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世界其他国家”。普京表示:“这种想要重新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的意愿不是一件好事,美国不能继续羞辱其伙伴国。”其次,支撑世界多极化的力量不断成长壮大。2015年4月22日,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的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的亚非领导人会议就展现了这一点。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而2015年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00个国家的首脑或代表出席会议。这不仅是国家数量的增加,更是力量的增强,正如习近平在会议上所讲:在万隆精神激励下,亚非国家联合自强,区域、次区域、跨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世界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世界多极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单就亚洲而言,亚洲已经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全球国际经济政治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是世界多极化极为活跃的力量。

世界经济调整尽管曲折难测,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首先,各个国家在经济贸易上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于世界经济秩序之外。一个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会很快波及世界,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成果会扩展到其他国家。其次,全球的经济分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以科技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更加明显。这种以科技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使世界各国均被纳入全球分工体系,例如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六个国家的110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其中外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占飞机构件总重量的70%。“R-180”载重汽车,其发动机是瑞典制造的,底盘、弹簧是美国提供的,控制系统是德国制造的,车身是意大利生产的,而整车的装配则是在英国完成的。

国际矛盾和斗争尽管尖锐无比,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首先,是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特别是中国始终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给时代注入了强大的和平因素。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7]一年之后,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8]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中国最需要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任何动荡和战争都不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古就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思想。“中国近代以后遭遇了100多年的动荡和战火,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纵观历史,任何国家试图通过武力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最终都是要失败的。中国将毫不动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秉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其次,世界上要求发展的力量越来越强大。20014年9月召开的第69届联大,主题是“落实和执行2015年后发展转型议程”。非洲国家领导人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制定2015年后发展转型议程时充分考虑非洲的诉求,帮助非洲国家尽快实现减少贫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欧洲国家也致力于发展:法国在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致力于保增长、提高竞争力、扩大就业,实现新的法国梦;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积极推行能源转型,并引领欧洲整固财政,实施结构改革,推进经济发展。

国际秩序之争尽管长期不休,但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首先,世界各国人民追求更加公平合理的国家经济金融秩序的愿望十分强烈。据玻利维亚《真理报》2014年7月17日巴西利亚报道,南美国家联盟元首和金砖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一致认为金砖峰会指明了一条通往新的全球金融秩序的道路。会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表示,金砖论坛的决定成立金砖国家银行将会帮助建立一个“新的全球金融秩序”。在她看来,一个更加公平的金融体系不应发生当前这样“混乱、不寻常和前所未有”的局面,恰如她的国家同所谓“秃鹰基金”间的债务纠纷。其次,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得到积极响应说明国际社会变革经济金融秩序的要求相当迫切。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得到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截止到2015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大门正式关闭,亚投行创始成员国数量定格在57个。全部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其中亚洲国家占37个,亚洲之外的国家占20个,涵盖亚洲、大洋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五大洲的国家,并且“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均在列。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中包括G20国家中的13个国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周边环境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确定性,但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首先,亚洲各国正在形成命运共同体。尽管亚洲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分歧,但“70年来,亚洲国家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相互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认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在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在抗击印度洋海啸和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尼泊尔大地震“4-25”等灾害的紧要关头,亚洲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克服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展现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其次,亚洲各国人民都致力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努力造福于人民。2013年2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新一届政府将通过经济复兴、国民幸福、文化昌盛三大梦想的实现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为实现国民幸福,政府将进一步增加社会福利,确保人人老有所养、少有所乐。这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印度总理2014年执政以来大力度推进改革,例如,在2015年年初,印度政府正式宣布撤销已有65年历史的计划委员会,并用“全国改革印度学会”取而代之。印度总理莫迪在推特上称,国家计委阻碍了印度经济发展,新机构将以“亲民、积极、参与性强的发展规划”来取代之前国家计委一刀切的做法。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做到一个“凡是”和两个一律: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极大地丰富了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内在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值得我们深入把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2]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3]习近平.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EB/OL].新华网,[2014-04-01][2015-05-11].http://news.163.com/14/0401/23/90PJ50I600014JB.html.

[4]习近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N].人民日报,2014-07-14.

[5]习近平.青年要自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6]习近平.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讲话[EB/OL].[2014-11-29][2015-05-1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9/c-1113457723.htm.

[7]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8]近习平.习近平在德阐述“中国方案”[EB/OL].新浪网,[2014-03-29][2015-05-11].http://blog.sina.com.cn/s/blog-5F54FFZbo/02estn.html.

责任编辑:陶泽元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试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的党的建设
试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的党的建设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