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的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5-05-30夏海贤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协同协同创新

【摘要】当前宏观上国家高度重视协同创新,微观上各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协同创新依然存在者政府协同主导、校企协同深度、院校部门协作等方面的不足,协同之中缺乏创新,应当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上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协同创新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协同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实践研究》阶段成果之一,编号329。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01-02

一、协同创新的涵义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的内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提出,即“协同创新多为组织(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协同创新主要指创新组织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和相关要素,发挥“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优势从而实现深度合作。

二、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服务管理流程,从而具备企业所需要的业务能力。以协同创新的方式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完善专业人才培养

现代社会,越来越细的分工需要社会生产者能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组织工作。企业迫切需要那种既通晓服务知识技能,又能解决工作中所发生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90后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团队合作理念,从小到大的标准化答案又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构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具备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群体协作来完成训练项目,使学生不仅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并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及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

2013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491所,民办其他高校802所。辽宁省普通本专科招生28.2万人,在校生96.8万人,毕业生24.1万人。人才培养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制约,也是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能否发展的生命线。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努力,积极组织政府、行业、企业等不同组织,基于共同的愿景,打破思维定势,共同协作,寻找更多的创新点,不断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打造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三、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协作创新的角度去审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政府协同主导能力有待提高

从混沌状态到有序状态需要一个过程,促进协同进程常态化的必要途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虽然从国家到地方,都加大力度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投资,但是对于区域内所有高职院校实训现状缺乏详细分类和有效整合,缺乏统一规划。政府前期资金投入较多,政策支持力度大,后期管理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管。政府在促进院校之间协作,校企协作、学校和行业之间协作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之中作用弱化,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建设成效方面有待提升。

(二)校企协同深度管理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办学越是向纵深发展,层次越是向上延伸,就越要紧密结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现在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层次普遍偏低,企业的目的是急功近利,满足低层次的人才需求,大部分企业在参与教学方面只是局限于提供实习场所、提供部分技术资料、课程或设备等,在企业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出现矛盾冲突时,企业往往考虑自身的利益,缺乏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是为了解决学生实习就业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缺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三)院校、部门协作流于形式

创新不仅需要具有高瞻远瞩、打破固有思维定势的理念,还需要能够营造有利于协作、共同创新的环境。院校之间协作多限于社交形式,课题合作常常是主持人单打独斗,不同院校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推陈出新的过程。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的实训的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各自为政,遇到事情互相推诿,工作流于形式,更谈不上合作创新。在专业实习方面初期引导、中途检查、结束验收、实习鉴定等缺少明确的规范要求,难以达到有效的实习效果。

(四)协作之中缺乏创新

现在,虽然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之间有合作关系,但是大多停留于浅层融合,缺乏深入的协作。一方面因为固步自封、不敢冒险的思维定势,事业单位人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在合作中主要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缺乏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是缺乏动力机制,缺乏为政府、院校、行业和企业带来更多利益,更多发展的平台。师生之间协同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缺少协作意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能力方面的培养。

四、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发展建议

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发展,需要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各单位积极配合,联手协作,才能拥有更多创新成果,推进人才培养。

(一)政府主导,管理创新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包括企业、行业、学校在内的四方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模式。为了能够保证实训基地的有效利用,政府在进行实训投资的时候要求各高职院校要采取系统原则,统一规划,实训基地所开设的培训项目,应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关系密切,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能满足实践教学与职业培训的需要,积极开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和企业上岗、在岗、转岗人员的培训项目,在提高教学与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经济效益,积累运转资金。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特色与发展需要,选择在区域内专业领域能起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高职院校,承建公共实训基地,供该区域同一专业共同使用。承建的高职院校对基地建设的日常管理、维护、运行等建立保障机制。

(二)校企协作,服务创新

校企协作深入携手,进行人才培养创新。要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产学合作向纵深发展。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竞争机制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之中,参与并指导专业教学。将专业课程与企业培训课程、项目课程进行交叉,通过校企合作课程计划、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的深入结合,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企业实践培训课程,从而在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成为业界精英。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成为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学习型组织的后备基地,为企业服务流程再造、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院校协同,机制创新

首先,院校之间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通过借助某一院校优势专业为主,成立职教集团,由多家院校共同联合成立产、学、研共建合作。第二,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实训基地管理中心,建立校内实训教学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和考核标准》以及《实训室管理制度》等,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第三,各系部要求有专门进行实训管理的具体教师,专人管理,专项负责,定期对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检查。第四,由专业课教师共同编写专业实习教学计划、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和任务书,并在时间和内容上给予相应的保证。计划中不仅关注学生专业素养,还要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全面协作,方法创新

科技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全面协作,锐意创新,才能够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所有的协同单位能够打破思维定势,以开放性的心态共享资源,共同协作,不断创新,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共同建设实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议。建立利益动力,通过创新,达到政府、院校、行业和企业共赢。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团队协作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展现、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辽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2010-11-17)[EB/OL].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011/t2010111

7_400303_1.html

[2]刘艳.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创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J].辽宁高职学报.2013,4

[3]徐恒山,丁明利,王文华,唐突,陈志.借鉴国外实训模式理念建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J].教育经济研究2008,02:62-63

[4]刘克勤.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J].教育发展研究. 2011,5

[5]辽宁省教育厅2014年工作要点[EB/OL]http://www.mxwz.com

[6]2013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ln.stats.gov.cn

作者简介:

夏海贤(1962.11- )男,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协同协同创新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浅谈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