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学生膝关节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康复运动的探究
2015-05-30冉雯雯
冉雯雯
【摘 要】以舞蹈专业学生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舞蹈专业学生膝关节损伤特点、致伤因素和损伤机制;运用康复运动对舞蹈专业学生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实验;为舞蹈专业学生膝关节患者提供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行的康复运动训练和防治方法。为现代临床医学对舞蹈专业学生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发病因素、机制、诊疗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舞蹈专业学生;膝关节损伤;康复运动
现代舞之母邓肯说:“凡是借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都是舞蹈艺术”。舞蹈的动作并不是随便的一些动作,各种类型的舞蹈,其自身的动作都有自己的规范。如果违背了人体正常的解剖原理是很容易造成损伤的。膝关节由胫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它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关节最大、杠杆作用最强且又最易受伤的关节。它主要是屈伸运动,在屈曲位时作旋内旋外运动。康复运动是以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学、病理学为基础,以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舞蹈专业的学生膝关节损伤大部分会采取保守治疗,如按摩、理疗等方式进行功能锻炼。总体来说,疗效不理想,治疗后有缓解就投入舞蹈训练,所以,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膝周围损伤复发率很高,许多舞蹈专业的学生长期被伤病所困扰,有些因伤病而改行,中断了舞蹈生涯,伤病给舞蹈专业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影响。探寻安全、有效、患者能接受的治疗方式给舞蹈专业的学生成为笔者的迫切研究的课题。
一、舞蹈演员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
1.髌骨软化症
本病因髌骨关节面损伤和劳损所致。膝关节是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以及胫骨下端前方的髌骨由关节囊以及周围的韧带与肌肉将其连接在一起组成的一个椭圆滑车关节,股胫关节头大、关节窝浅,关节囊薄而松弛,这些特殊的解剖结构是运动损伤的潜在因素。舞蹈专业的学生在训练的时候的种种动作均以利用股骨和胫骨为人体最长的骨、杠杆为主,周围肌肉少最易损伤。主要症状为膝前区不适和疼痛半蹲位时疼痛显著为本病特点,疼痛一般局限在髌骨后方。当膝关节伸屈活动时疼痛加剧,如久坐起立、上下台阶时。早期疼痛呈间歇性,时轻时重,晚期持续性。损伤者会感觉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有时髌骨下出现响声。
2.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为纤维软骨组织,也叫半月软骨,介于股骨两髁与胫骨平台之间,附着于胫骨两髁的边缘。舞蹈运动为了表现情感与意境,大多数动作以跳、跑、旋转为主,对半月板产生极大的重力。半月板损伤多有膝关节外伤史。症状与体征多有:关节肿胀,行走后关节疼痛,股四头肌萎缩,活动时关内有响声,活动时膝关节突然卡位,经活动后可解锁,特别是走下跛路时容易跪倒,行走时有脱位样不稳感。
3.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的稳定性更主要地依靠关节内、外韧带的完整,屈伸膝关节的肌肉力量,半月板的辅助作用,以及髌骨作用等。其中韧带的完整最为重要,半月板的辅助作用亦不能忽视。这些结构协同完成膝关节的滚动、滑动、旋转、负重等功能。膝关节交叉韧带的前十字韧带,为关节内韧带,起自胫骨髁间前窝内侧,止于股骨外髁内面的上部。作用:防止胫骨向前的异常移动以及限制小腿外翻及内旋。而后十字韧带,为关节内韧带,起自胫骨髁间后窝及外侧半月板后部,止于股骨内髁外侧面。作用:防止小腿向后过度移动及限制小腿的内翻。膝关节交叉韧带受伤后关节内有撕裂感,关节松弛,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膝关节明显肿胀,关节内积血、疼痛,活动功能丧失,抽屉试验阳性,X线照片检查,有可见胫骨棘撕脱之骨片。
二、对膝关节损伤的舞蹈专业学生康复运动实验方案和Thera-Band带的运动处方
Thera-Band,作为世界公认的渐进式阻力训练系统的开创者,在增强使用者力量、灵活性、功能以及缓解关节疼痛方面的作用已被充分证明,同时得到了美国物理治疗协会(APTA)的强力渐进推荐。基于严格循证的弹力带与弹力管训练在创伤康复、改善老年人功能性活动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以及其他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1.实验方案
康复运动训练在康复实验室进行,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10天,每天1次,每次练习时间为1h。运动处方实施30天。在实验前由运动康复专业人员对实验对象进行技术性指导,掌握了解Thera-Band弹力带和其它训练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在每天康复训练时给予技术指导和运动量、强度进行监督。笔者记录每天每个实验者的训练状况。
实验环境:80平方米室内康复实验室,实验室温度为25°左右,湿度在50°。
2.实验工具
Thera-Band带、关节量角器、医疗床、方凳。
3.研究对象
经过医院诊断,确诊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舞蹈专业学生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19.8±2.1)岁,其中髌骨软化症4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2例、膝交叉韧带损伤2例、半月板损伤2例。实验对象已排除:骨折和骨结核、肝肾疾病、血液病、肿瘤、呼吸、心脑血管和自身免疫系统等患者。
4.膝关节损伤康复运动处方
第一阶段:以增大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肌腱、腱鞘粘连的被动牵拉练习为主,练习幅度以无痛和自己能承受为限。①膝关节的主动活动练习:在正式开始练习之前主动的进行膝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活动,以无痛为原则,为正式练习做准备,每次3min。②膝关节被动牵拉练习:患者坐在垫子上,脚向前伸直,将弹力带一端系于脚前部,另一端由患者牵引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牵拉,牵拉过程中膝关节周围肌肉放松,以无痛和患者能忍受为度。牵拉到最大位置时保持1min,每个方向牵拉5次。
第二阶段:以增大关节活动,增强肌力的抗阻练习和本体感觉练习为主。①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练习:在正式开始前主动对膝关节进行屈伸、内旋外展的活动,以无痛为原则,为正式练习做准备,每次2min. ②膝关节的屈曲练习:将弹力带踩踏于脚底,双手紧握弹力带,保持肘部伸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将膝关节弯曲至45度,返回初始直立位,到达最大活动度时保持1min,缓慢返回初始位置并重复上述动作。每次3组,每组10次。③膝关节的伸展练习: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弹力带置于训练腿踝关节处,弹力带固定在椅子上,训练者保持坐姿,腿部弯曲90度,膝关节运动,伸直腿部,到达最大活动度时保持1min,缓慢返回初始位置并重复上述动作。每次3组,每组10次。④膝关节内收、外展练习:将弹力带打成结成环,置于踝关节高度,快速向内、外踢腿,到达最大活动度时保持1min,缓慢返回初始位置并重复上述动作。每次3组,每组10次。
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康复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膝关节的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有了很大的提高,本阶段以大力量抗阻训练为主,配合以肌肉本体感觉训练。①膝关节的主动活动练习:在正式开始练习之前主动的进行膝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运动,每次1min。②膝关节的屈伸练习:方法与第二阶段的②③④练习方法相同,只是选择难度更大的弹力带。
4.膝关节功能评分
数据分析在SPSS 13.0版统计分析软件上完成。实验前后分别测试膝关节综合评分所有数据均用(±s)表示,综合评分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P<0.05为显效疗效。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自身实验前后呈显著差异(P<0.01)说明抗阻康复运动对舞蹈演员的膝关节损伤综合功能有显著效果,(见表2)。
三、舞蹈专业学生膝关节损伤的预防和对策
1.重视准备活动
完整的舞蹈训练课是有准备活动、专业训练、放松三大部分组成的,如果准备活动的合理是直接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做到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能使舞蹈专业的学生很好的进入状态,集中思想进行专业素质的训练。
2.注重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分为专业技能素质和一般身体素质。掌握好一般身体素质是达到更高专业技能素质的必要条件。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力量和耐力都是舞蹈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
3.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
舞蹈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确的训练应该是渐进和个体对待的原则。训练内容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慢到快、有分解到全面的过程。舞蹈动作的规律、身体的重心、动作的角度、幅度都有严格的专业的规定,错误的动作会引起偏差部位的关节受压、磨损。
4.加强运动训练后的整理运动
舞蹈训练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会出现疲劳与收缩反射,长时间的收缩反射会造成肌肉、韧带的挛缩。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静力牵张(拉伸)练习,可以消除肌肉疲劳和收缩反射,增强肌肉柔韧性,预防运动损伤。
5.加强膝周围的力量训练
加强身体易损伤部位的练习,增强他们的功能性,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前提准备条件。很多舞蹈教师在对于专业的舞蹈学生注重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练习,认为技巧是舞蹈专业的看家本领,忽略了力量性的练习。其实,力量性的练习是稳定损伤的一个重要手段。
6.舞蹈动作设计应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
舞蹈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如果舞蹈动作的设计不符合人体解剖学的原理,将会造成以下甚至更多的损伤。膝关节损伤就从事舞蹈专业的人群来说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髌骨损伤,人体长期做屈曲动作,使髌骨与股骨之间反复摩擦甚至相撞击,势必导致髌骨劳损,最明显的症状是单腿蹲支撑不住。所以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学者在编排舞蹈动作时应符合人体解剖原理,从而减少学生的损伤比例。
四、结论与建议
康复运动能有效防治舞蹈专业的学生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能力、增大膝关节活动角度、恢复关节的位置觉和稳定性。舞蹈专业的学生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发生与思想不够重视、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上的错误动作、局部负担过重、身体疲劳和过度兴奋以及场地设备不完善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建议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专业的学生重视准备活动、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重视着装和场地器材设备,并能在运动后进行恢复性活动,建立个人医务档案,加强医务监督。
参考文献:
[1-2] 王予彬,王人卫.运动创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07-334.
[3]罗阿尔 ·贝尔·斯韦内·迈赫伦.运动损伤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7),307-334.
[4] Lephart SM,Henry T J.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open and closed kinetic chain rehabilitation for the upper extremity[J].J Sport Rehab 1996,5:71-87.
[5]陈香仙.Thera-Band训练系统对运动员慢性腰背痛的康复效果,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2008,14(6):57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