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05-30缪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缪琨

摘 要: 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出发,提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在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开发职业岗位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训基地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课证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6-0020-04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2014年6月,教育部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同时指出:“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基于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从宏观上来说,“课”代表专业人才培养,“证”代表职业岗位要求,“课证融合” 是指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从微观上来说,“课”代表专业课程,“证”代表职业考证,“课证融通”是指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相融合。所谓基于“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把职业考证项目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使学生毕业时实现“双证”,甚至“多证”,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目标的一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时所面临的问题

(一)经管类职业岗位标准尚未开发到位

截至目前,我国经管类职业岗位标准尚未开发,这使得各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设计人才目标时跟着感觉走,很难科学合理地拟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所要达到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因此,这些专业所开展的人才培养就显得有点盲目。尽管最近几年我国陆续推出了各种经济管理类职业考证项目,但是相当一部分职业考证项目存在缺少考试大纲、缺少统一教材、考试时间随意、考试内容随意、职业考证通过率高但含金量低等问题。

(二)经管类专业教学团队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来源单一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教师行列的,从未在专业人才培养对应行业的企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缺乏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一方面,由于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处于规模扩张期,在校生人数不断在增长,而校内专任教师的增长速度远不及学生增长速度,从而使得校内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有些学校每个专任教师的周平均工作量都超过20节,已经超负荷在工作。如果安排一部分校内专任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必将使得其他专任教师工作量大增,无法承受。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学校没有丰富的行业企业资源和很好的产学合作机制,使得很少有对口企业愿意接受校内专任教师进行较长时间的顶岗实践。教学任务重和下企业难等客观原因,使得校内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和时间较少,无法使大量校内专任教师真正成为双师。

即使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聘请部分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作为行业兼职教师,但他们往往都只是做一两个讲座或上一两次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他们富有行业从业经验的优势。以这样不具备双师素质的校内专任教师为主,流于形式的行业兼职教师为辅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无法胜任职业人才培养重任的。

(三)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满足职业人才培养要求

目前绝大多数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是偏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和堆积,忽视或缺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培养,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懂一大堆专业知识,但是不懂具体业务操作,且不具备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各项职业素质。以学科体系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很难满足职业人才培养要求,不能培养胜任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而不适用于高职专业课程体系。

(四)经管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单薄,很难培养学生业务操作能力

绝大多数经管类专业都只有一个校内实训室,往往只能对应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某个职业岗位,并不能对应所有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主要职业岗位群,并且许多教学软件都是按照专业教材编制的,往往与实际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有很大的出入。另外,校内实训室实训材料建设力度不大,导致实训材料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大量实训的要求。

三、基于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结合2012—2015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项目,在2014年级进行了基于“产教融合、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开发职业岗位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根据江苏省外贸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结果,确立了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3个外贸岗位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向大量外贸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确立了这3个岗位的职业岗位标准。职业岗位标准的开发,为专业建设解决了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问题,即人才培养规格。

例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确立的外贸单证员职业岗位标准包括岗位名称、岗位内涵、岗位定位、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配套专业课程、实施要求等内容。其中岗位内涵是“指托运、报检、报关、投保、结算等进出口业务中从事开立信用证、审核信用证、制作单据、办理单据、审核单据、交接单据和单据归档等工作的外贸从业人员”;岗位定位是“外贸公司负责业务履行的主要岗位,是协调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工作的枢纽岗位,是保证外贸业务得以顺利履行的重要岗位,是外贸公司不可或缺的必备岗位”;知识要求有“掌握进出口业务基础知识,掌握国际结算基础知识,掌握单证审核原理、方法,熟悉货物出运操作基础知识,熟悉商品报检报关基础知识,熟悉货物保险基础知识”等;能力要求有“能根据外贸合同和UCP600正确审核信用证内容,能根据信用证、货物装运信息、UCP600正确缮制和办理信用证项下常用外贸单证,能根据信用证、货物装运信息、UCP600审核信用证项下常用外贸单证,能根据外贸合同和货物装运信息正确缮制和办理汇款和托收项下常用外贸单证,能根据外贸合同和货物装运信息审核汇款和托收项下常用外贸单证,能准确进行外贸单证的归档处理”等;素质要求有“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具有较好的诚信品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具有较好的忠诚品质,具有较好的开拓精神”等;岗位职业能力和配套专业课程分别见表1与表2;实施要求是“既适用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针对外贸单证岗位设置学生培训目标,同时适用于外贸企业对单证从业人员进行员工培训。两者在实施本方案上要求有所区别。高职院校实施本方案,培养面向外贸单证岗位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办证、师资队伍、实训场所等方面做好配套工作”。

(二)打造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保证,行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的比例应不低于1:1。为此,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提出了“双元双优”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校内专任教师通过培训提升职业教学能力和考证培训能力,到企业顶岗实践以及与外贸业务专家“朋友式”结对提升业务操作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教师;从大量外贸从业人员中按照财尽其用原则遴选出热心教育事业、拥有丰富行业资源的外贸业务能手,组建数量稳定、结构合理的优秀外贸职业人队伍(行业兼职教师)。两者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能胜任外贸工作的合格职业人,实现“优秀职业人+高职院校学生=合格职业人”的人才培养效应。

(三)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根据外贸企业单证员、跟单员、业务员岗位的人才培养定位,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岗位分析,明确三个岗位针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以三个外贸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主线,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确立了9个学习领域,即9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国际结算操作》、《外贸单证操作》、《外贸单证综合实训》3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用以培养外贸单证员;《出口跟单操作》、《进口跟单操作》、《外贸跟单综合实训》三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用以培养外贸跟单员;《出口业务操作》、《进口业务操作》、《外贸业务综合实训》3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用以培养外贸业务员。

(四)建设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训基地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了由对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包括外贸业务员实训室、外贸单证员实训室、外贸跟单员实训室在内的校内实训基地。各专业实训室能够模拟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与业务操作流程,以TMT软件作为教学软件,让学生以对应岗位职业人的身份,开展相关的专业操作实训。为了使校内实训基地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能有业务实训,校内专任教师还联合了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开发了大量的用于专业实训的项目活动载体,即国际贸易业务资料,以开展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9号[Z]. 2014.

[2] 教育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教发〔2014〕6 号[Z]. 2014.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马树超,郭扬. 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章安平,方华. 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1):58-60.

Abstract: Taking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mode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suggestions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urse certificate; talent training mode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网络教学“课证融通”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