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引导中职生就业创业

2015-05-30林燕

职业·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中职生

林燕

摘 要:就业创业是中职生永恒的话题。本文提出,要使学生从学业人转变为职业人,可以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帮助教育他们在就业创业时要有计划性、要敢行勤为,以及要讲究包括团队合作在内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优秀文化思想 中职生 就业创业

就业创业是中职学生永恒的话题,因为中职生本是一群准职业人。当初,许多中职生怀揣就业创业梦,冲着寻一份好职业、争做一个优秀职业人而来职业学校求学;现在,也一直把它作为最近发展目标。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关注就业形势,牵挂职业前景,努力培养职业素养,设法积累职业经验。有时乐观自信,有时彷徨焦虑,不管怎样,就业创业就像一块大石,压在他们的心头,产生压力,也成为动力。

从学业人到职业人,是一次质变,这种质变需要奋然一跃才能实现,这样的一跃需要战略储备。就中职生来说,这种战略储备就是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就能帮助学生做这样的战略储备,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有效文化的应用仍然需要教师们掌握方式方法,不能采用传统的说教法、灌输法,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笔者多年的职教经验,笔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学生就业创业时要注意计划性、要敢行勤为,以及要讲究包括团队合作在内的管理方法。

一、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教育学生就业创业时要有计划性

漫无目标,浑浑噩噩;目标模糊,得过且过;虽有目标,却无行动计划。这正是许多中职生的通病,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学习做事,虽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帮助中职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也就成了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未雨绸缪,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制订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更成了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时至则为,过则去。”(《管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道德经》)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计划的重要性,给就业创业的计划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

认识计划的重要性,为的是更自觉地制订计划。用中国先贤有血有肉的案例和现代管理知识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及职业规划就显得特别有意义。我们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表”测试学生的职业性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定位未来;我们用成功的案例,帮助他们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全程跟踪。其中涌现出很多优秀而可行的职业规划设计和创业规划设计,如我校12电气班俞晨洋在今年浙江省服装纺织教育集团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教师因此激励指引他开始创业。这些规划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避免盲目,紧张而有序,效率显著;而且,反过来还能使目标更清晰可见,更切实可行。

二、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鼓励学生就业创业时要敢行勤为

自古文《尚书》提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后,“知行观”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哲学命题。尽管围绕“知”和“行”的关系争论不休,但都没有否认“行”即实践的重要性。如孔子主张知行结合,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墨子把认识的来源归结为“闻之见之”,主张“口言之,身必行之”;荀子明确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管仲认为“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务”就是努力实践或实行的意思;韩非子更是认为:事情做了,即使失败也比不做好得多。可见“行”“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如今这个“望父成龙”的拼爹时代,在这个享乐主义盛行的泛虚化时代,传统的优秀文化就像是一剂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猛药,更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代圣贤莫不鼓励人们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勇于行动,勤于劳作。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鼓励学生就业创业时要敢行勤为,其实质就是培养中职生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踏实肯干的务实精神,爱拼敢赢的职业勇气,勤勉做事的职业态度。如我校汽修班朱振霖同学利用他创新的汽车防盗装置,在课余与他人合作创办了一家企业。因此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把一个个轻狂无知的少年,塑造成高职业素养的未来顶尖职业人,不仅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给学生铺展了广阔的人生前景,也为国家贮备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使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了坚实的人力保证。

三、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帮助学生就业创业时要讲究包括团队合作在内的管理方法

“和”是儒家伦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既是一种人生理想和理想的社会模式,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如《中庸》首章指出:“喜怒哀乐久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提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伦理价值观。“和”它包含两级层面:一是和睦相处,和谐共容;二是和衷共济,守望相助。一个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彼此和谐包容,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同舟共济,从人和、家和到国和、民和,再到世和,最终实现天下大同。这种思想非常契合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管理中所推崇的团队合作精神正是古老的“和”思想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中职学生很快将走上就业创业之路,这条路并不平坦。如果能秉持“和”思想,立足于合作共赢的理念,树立团队意识,建立“和而不同”“合理组合”的团队,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职业环境,那么这条路一定会走得舒坦得多,也一定会收到1+2>3的效果。这学期,象山某职业中学的校园创业蓬勃兴起,那些校园小微企业的创业者们深得“和”之意义。尽管专业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家坚持“不同而和”,求同存异,各施所长,齐心协力。半年来,小微企业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大家虽累但快乐着。如2014年10月11日成立的“至高数字媒体工作室”,是由8名高二学生自发组织创建的。这8名创业者分别来自计算机技术、外贸营销、财会等专业。他们从偶然走在一起设想酝酿起,到开门试营业,再到现在平稳运转,一直秉承儒家的“和”思想,以“和而不同”为座右铭,组建创业团队,凝聚团队力量,发挥团队优势,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把小微企业办得像模像样,进入正常的成长轨道。

当然,传统文化思想中也有腐朽的东西,如孔子就轻视体力劳动,鄙视农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于人”“学而优则仕”等观念,至今仍然危害不浅。所以,我们在用传统思想指导职业教育时,要坚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的原则,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以相信,职业教育的大鹏乘着传统文化思想的大风,一定能直上九万里。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社会与人生[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象山县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中职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创业理念引导及对策研究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途径的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