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
2015-05-30侯明灵
侯明灵
摘 要:美术鉴赏作为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目前传统美术鉴赏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的探索主动性缺失,情感体验被忽视、审美体验感不深刻等。因此,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多学、多看、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上的积极性和热情,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阐述改革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术鉴赏 教学 审美能力
卢梭曾说过:“有了审美鉴赏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和诸多事物。”由此可见审美能力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而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认识能力和欣赏能力有最直接的影响力。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由教师单方面进行讲说的教学模式,早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第一,师生转换身份,选择学生提前对课本进行预习,并由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30分钟的讲说。一方面,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平台,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养。更特别的是,学生可以自主发挥,对美术作品的特点和特色从自我角度进行鉴赏。每个人所鉴赏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论也都不同,大大开阔了每位学生的审美视角。而老师与学生的身份互换后,学生可以分析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改正。目前此种教学方法在我国的部分试点学校实行,效果显著,相信未来这种师生互换的方法将会推广至全国。第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有趣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充分地和所教授的知识联系起来,如:在对中国画进行鉴赏时,更多地增加中国风元素,中国古典音乐如古筝、马头琴等的出现恰好烘托了整个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到画中的意境,最直观地去感受美术作品呈现的美感和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教师的整体教学状态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方法为王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道理在美术鉴赏中同样适用。在美术鉴赏中,教师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将教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让学生真正掌握美术鉴赏的技巧并且融会贯通。而学生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技巧,需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在教授了美术鉴赏方面的基础知识后,需要结合实际作品,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作品信息和形象特征,同时,还要对同类作品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自身所获得知识是否真正融会贯通。第二,鉴赏方法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相互交流能够促进双方共同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不仅仅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教授,学生之间也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个人见解的基础上,加入其他人的思维,通过实践,让所学所得真正成为自身的美术鉴赏法则。第三,加强理论素养不可或缺。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石,如果理论知识得不到提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学生的审美层次,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只能停留在一定的水平,无法实现超越,因此,引导学生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前提,就是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素养,让学生在感受到美的过程中有话可说,有据可依。
总之,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必须从源头上严加控制。教师作为美术奖赏教学的主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全方位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美”进行鉴赏并发表个人言论,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从而以艺术美去熏陶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并培养他们利用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去学习美术文化,去热爱世界的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1]朱永进.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拓展型教学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蔡战霞.浅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2).
[3]任周龙.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的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0(2).
[4]刘晶.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作者单位: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