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赴日研修的旅游日语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2015-05-27翁嘉周驰

语文学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工学研修日语

○翁嘉 周驰

(1.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6)

工学结合已经成为当今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侧重实践技能的高职院校语言类人才显得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某校的国际化工学结合模式已逐渐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在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笔者通过对赴日研修学生的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拟为推动国际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提供对策建议。

一、赴日研修模式简介

赴日研修模式属于国际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范畴,其根本宗旨是以学生为本,通过学生在国外专业领域进行短期实训、实习研修或顶岗就业,以期达到国际化行业标准的就业目的,是全球一体化形势下的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以国外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顶岗实习为核心,使得顶尖企业进而成为高职院校的实训课堂;

二是授课内容与国际行业标准相吻合,帮助学生掌握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是用校企合作的国际化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国际化工学结合更加强调学生的校内理论学习和国外实习工作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职业技能素养,拓展个人的就业范围至国际舞台。[1]94-98

二、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杭州市某高职院校的外语系,对2014-2015 学年所有参加赴日研修项目的4 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按赴日研修时间将这4 批大学生分为三组(A 组:研修工作满一个月;B 组:研修工作满半年;C 组:研修工作满一年)进行比较研究。共调查研修满一个月的46 名大学生、研修满半年的57 名大学生和研修满一年的48 名大学生,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51 份,回收有效问卷151 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2.调查问卷:(1)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2)赴日研修情况:研修的动机与期望,该部分内容主要参考谭瑜[2]51以谢克洛夫等人设计的留学生留学动机与目标调查量表[3]199-222为参照的修订稿,并在此基础上修订而成,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

3.数据处理。利用EpiData3.1 建立数据库,录入所有数据,并使用SPSS20.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等。

三、结 果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51 名学生中,男生12 名(7.9%),女生139名(92.1%),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1±1.03 岁。

表1 赴日研修生基本情况统计

20 岁50 33.1 21 岁54 35.8 22 岁30 19.9 23 岁11 7.3 24 岁2 1.3研修时长A 组:研修满1 个月46 30.5 B 组:研修满半年57 37.7 C 组:研修满一年48 31.8

(二)研修现状

1.研修动机。学生认为最重要的研修动机前三项分别为“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经历”、“提高抗挫折能力”、“可以提高我的日语水平”;而最不重要的三项为“为我以后在日本定居提供帮助”、“有人建议我参加赴日研修项目”、“赴日研修经历对我在日本找工作有帮助”(见表2)。个人成长与语言能力的研修动机最受到重视,而将来留日生活工作和朋友建议等方面的研修动机最低。

其中,各项研修动机的得分均随着研修时间的增加,经历了研修满半年后的下降,于研修满一年又回升,呈“V”型的得分波动(见表2)。其中A、B、C 三组学生在“可以提高我的日语水平”(F1=5.529,p <0.01)、“提高交际沟通能力”(F2=6.390,p <0.01)、“我想锻炼自己应对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能力”(F3=5.464,p <0.01)、“提高饭店服务与技能水平”(F4=5.362,p <0.01)、“提高抗挫折能力”(F5=3.318,p <0.05)、“得到一个在日本旅游了解异国文化的机会”(F6=3.873,p <0.05)、“积累人脉为我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或工作提供便利”(F7=4.597,p <0.05)、“为我以后在日本定居提供帮助”(F8=3.291,p <0.05)的选项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不同研修时间组的研修动机比较(N=151 名)

2.研修期望。学生认为最为重要的研修期望前三项分别为“能够理解日本人说的日语”、“能够用日语顺利表达我的想法”、“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愉快的心情”;而最不重要的三项为“适应服务业的工作”、“在日本的生活和食宿没有问题”、“能够被日本人接受”(见表3)。基于日语的理解能力以及心理状态上的提高是最受到学生期待的,而对于服务业工作的适应性以及在日本的适应性方面的研修期望最低。

其中,各项研修期望的得分均随着研修时间的增加,经历了研修满半年后的下降,于研修满一年又回升,呈“V”型的得分波动(见表3)。其中A、B、C 三组学生在其中“能够用日语顺利表达我的想法”(F1=5.092,p <0.01)、“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愉快的心情”(F2=3.698,p <0.05)、“体验融入日本社会的乐趣”(F3=4.299,p <0.05)、“适应服务业的工作”(F4=3.177,p <0.05)的选项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不同研修时间组的研修期望比较(N=151 名)

四、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在国际化工学结合模式培养下,学生赴日研修的整体情况较好。赴日研修项目在中日双方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广大研修生及其家长、社会的认可。赴日研修生通过在一年的研修,不仅日语能力大大增强,更是对日本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对于日本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服务理念和操作技能有了深刻认识,这是在国内光凭课堂教学很难习得的。同时,由于是在异国他乡进行研修生活与学习,该模式下对于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发现,研修动机方面,个人成长与语言能力的研修动机最受到重视,而将来留日生活工作和朋友建议等方面的研修动机最低。研修期望上,基于日语的理解能力以及心理状态上的提高是最受到学生期待的,这一点在杨军红的来华留学生来华留学期望调查中有相似结果。[4]72本调查结果显示,研修期望与研修动机之间有显著正相关(r=0.652,p <.001)。

另外,本次调查中发现各项研修动机和研修期望的强度均经历了在研修满半年后的下降后,在研修满一年时再次回升这一显著现象,在其他同类文献中尚未有相关报道。笔者结合对赴日研修生的访谈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赴日研修初期(满1 个月)时,由于赴日研修学生刚刚完成集中培训进入研修的工作岗位,虽有对能否熟悉环境、胜任工作的担忧,但更多的是对新环境、新工作的新鲜感和好奇,同时也对接下去的研修工作充满期待,故此时的研修动机和期望值都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由于对赴日后在跨文化适应性方面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及困难程度没有准确的预测,在研修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一些适应困难时,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下意识地对研修动机和期望都进行了下调以和现实匹配。这也提示学校需要在这个阶段给予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以利于学生顺利渡过低谷期。到了研修结束时,学生的研修动机和期望值均有明显回升,说明在外界困难因素消失或被学生适应后,普遍对研修的目的和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五、对策

(一)在学生赴日研修前

1.重视赴日前的培训和思想教育。结合案例宣扬正确的价值观等,摒弃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幻想,为赴日学生建立现实的、积极的、正面的研修动机和研修期望。

2.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日语职业基础课、岗位技能训练课等模块提升学生日语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赴日研修准备好必需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用日语与人交流的自信,降低跨文化适应困难。

3.注重中日文化比较等课程。由有日本留学经历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日本文化及中日文化比较等课程的教学,借助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出国前能够对中日文化、习惯、思考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加快融入日本社会。

(二)在学生赴日研修过程中

1.学校与赴日生保持密切联系。以组长汇报制度进行分级管理,学校相关负责人定时了解各小组赴日过程中的情况,并对产生的困难、突发情况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协调解决。

2.赴日满半年时期加强学校的各方面支持。针对本研究所发现的赴日中期的低谷阶段,需要学校加以重视,通过老师的沟通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引导其顺利度过低谷期。

(三)在学生赴日研修回国后

1.及时总结整理。赴日研修结束后的学生提交研修报告,项目负责人对每一批赴日生的情况进行整理,尤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书面处理意见存档,以便之后工作中进行改进。

2.增加学生间交流。赴日生回国后与准备赴日的学生进行交流会,介绍在日情况,传授经验,提醒注意事项,有助于下一批的研修学生在赴日前形成良好的研修动机和期望。

综上所述,在赴日研修的各个阶段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做出相应的指导与支持有助于赴日研修生顺利完成研修任务,降低研修适应困难,增加研修收获,从而推动国际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1]朱倩倩,汪亚明.国际化工学结合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5(5).

[2]谭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Chirkov,V.,Vansteenkiste,M.,Tao,R.,etc.2007.The Role of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and Goals for Study Aboard in the Adap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31.

[4]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工学研修日语
盐工学人
——宋辉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