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龙舟竞渡
2015-05-24周凌云绘图李雨潇编辑
文/周凌云 绘图/李雨潇 编辑/任 红
唐·张建封
宋·陆游
清·郑云渠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民俗活动,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具有悠久的历史。1984年5月16日,原国家体委将龙舟竞渡列为全国体育竞赛项目,使龙舟比赛得到了新的发展,我国众多地区保留和传承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民俗活动。
秭归有“龙舟之乡”的美誉。
古时,打造龙舟无图纸、没标准,木匠打造时都是随心所欲,但是有很多规矩。直到1988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一张规范龙舟的图纸后,龙舟才有了固定的尺寸标准,长15.5米,宽1.3米,深0.47米,船体重400公斤。大龙舟可坐42人,小龙舟20人以上。龙头用杉木制作,油漆彩绘,置龙须,嵌眼珠,栩栩如生。
古时,打造龙舟无图纸、没标准,木匠打造时都是随心所欲,但是有很多规矩。首先是铺垫,即在打造龙舟前,先打好底板,放好中线,在半夜子时杀鸡、上血。然后是灌头,即在完成画肚、斗板时,再做好龙头龙尾,在龙船中间放鼓处前面放一小石磨,中间放一盏七芯灯,子时在龙头杀鸡(鸡不杀死),从左至右转一圈,然后回到中间放鼓的地方,顺手在鸡身上拈7根鸡毛成扇形放于鼓肚上,全部完工后,放鞭炮系红绸下水。
制作龙舟。
直到1988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一张规范龙舟的图纸后,龙舟才有了固定的尺寸标准,长15.5米,宽1.3米,深0.47米,船体重400公斤。大龙舟可坐42人,小龙舟20人以上。龙头用杉木制作,油漆彩绘,置龙须,嵌眼珠,栩栩如生。
龙头多用整木雕成,也有用木板嵌合而成。船身修长,黄瓜型船底,龙骨突出,雕鳞饰片,配桡片四十有二。龙尾也雕凿而成,插于船尾之左或右。这种龙舟扁长,轻巧,两头翘,无桨桩。
昂扬的龙舟与飞扫的龙尾雕刻得十分精致,竞渡前一龙三身:龙头、龙身、龙尾。竞渡时三者嵌合,才成为一体,成为一条完整的“龙”。竞渡时披红挂彩,按“龙”色着装,红、青、黄、白、黑,每条龙舟,一律统一颜色,桡手一式短打,干净利落,英姿勃发。赛事结束,将龙舟抬于屈原庙(祠)中,将龙头供奉于香案。
龙舟之上,配有旗手、挑桡手、划手、鼓手、舵工。旗手,竞渡时双手执旗,鼓劲狂舞;挑桡手,站于船头,身披红色绸带,头扎三角红巾,嘴衔口哨,以手示语,协助掌舵,相当于号角与乐队指挥;划手,身着一色的坎肩,包一色的头巾,两手持桡,奋力竞划,这是龙舟的动力,桡片在江中划动,犹如百虫之足蠕动;中间是鼓手,鼓手是前进的节奏、步调,也是划手的神经,鼓的节奏就是划手们的节奏,是全舟的核心;舵工,是富有经验的水手,长江水急,拖舵从不离手,以免龙舟倾覆。
端午节这天,屈原故里人们吃完早饭,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往长江两岸汇集,争相观看。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江上各色龙舟飞渡,岸边数万群众观战。场面壮观,气氛之热烈,令人惊叹。
祭祀屈原,是秭归人民龙舟竞渡的一个重要仪式。魏晋以来,即有官办民随的公祭屈公活动。现在虽然民间也有祭祀,但多为官方公祭。祭祀地点,不在屈原庙(祠),便在长江水滨的归州屈原沱和茅坪徐家冲。
龙舟竞渡分为祭祀、游江、招魂、竞渡、夺标、回舟六个程序。
祭祀屈原,是秭归人民龙舟竞渡的一个重要仪式。魏晋以来,即有官办民随的公祭屈公活动。现在虽然民间也有祭祀,但多为官方公祭。祭祀地点,不在屈原庙(祠),便在长江水滨的归州屈原沱和茅坪徐家冲。江边祭祀要搭建祭坛,焚香燃烛。祭坛高高在上,万人瞻仰。祭坛上供奉猪头、羊头、酒馔、果蔬和花卉。高挂巨幅招魂幡:三闾大夫魂兮归来!主祭和礼生衣着素装,神情肃穆。礼生歌赞道:屈原大夫万古流芳,以身殉国日月同光。主祭吟唱祭文:
节次端阳,岁在××,四方宾客,归乡游子,集长江之滨,谨以龙舟角黍,聊表寸心。公祭三闾大夫。
三闾大夫,诞于秭归,仕楚于郢。辅怀王图强国,联齐晋抗暴秦。乌鹊纷噪,宵小于政;丹凤钳口,孤忠远行。虎狼之师,残国辱社,狐貉之佞,弃都抛陵。《离骚》动山川,《天问》泣鬼神。开一代骚风于万代,成世界文化之名人。
惟告大夫:当今华夏,神州一统。三峡平湖,烟波浩渺,世纪大坝,巍巍挺拔。公之乡里,面貌一新。政通人和,经济振兴。公之《橘颂》,再谱新声,高楼林立,车马畅行。游客涌来,龙吟凤鸣。一江清波,为公浇奠。千万龙舟,为公招魂!
魂兮归来,伏惟尚飨!
祭坛上下,气氛肃穆,场面壮阔,震撼人心,怀念诗人,一片深情。
祭祀结束,龙舟划手们便将龙头抬至江边,将龙头嵌合于龙舟。划手就座,站头领水的持照桡站上,衔口哨,然后坐四个力气大、技术好的划手,持两对手水桡,协助领水,后坐四个会驾船、力气足的,持两对挑桡,协调调向。耍腰旗的站中舱,按节奏挥舞双旗。擂鼓者紧摸腰旗,划时锣顿鼓面,擦锣击鼓,预备划时,提锣敲三梆,停划时,提锣紧敲一阵。拖艄的站最后,扶舵把,掌握方向。中间划手,均为壮汉。
一声号子响起,各色龙舟离岸游江。
幺也哟——
幺也哟一
也幺伙呀啊——
也伙哦一
龙舟竞渡。
祭祀。
我哥呀回哟哦——
我哥的回呀啊——
也伙哦一
这是龙舟竞渡时的起桨号子,是竞渡前的祭祀歌。据说当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到秭归,屈原的妹妹屈幺姑,悲伤不已,便划起小舟,沿江招魂。一边划,一边哭喊着:“我哥——回——哟!我哥——回——哟!”从此,每年端午节,归州屈原沱都要举行龙舟竞渡,艄公和桡手们都要在鼓声中高喊号子:“我哥——回哟!我哥——回哟!”这时长江两岸,人海如潮,划龙舟的,看龙舟的,也应和着号子,深深呼唤“我哥——回哟!”,满江激情,婉转凄切。过往的船只或停泊抛锚,或鸣笛长叹。
年年(哆)有个(呀) 也伙哦
五(啊)月(的)五(啊) 也伙哦
划龙舟来(哟) 也伙哦
敲(啊)锣(的)鼓(啊) 也伙哦
人人(哪)都过(哟) 也伙哦
端(哪)午(的)节(呀) 也伙哦
纪念(啰)屈原(啰) 也伙哦
楚(啊)大(的)夫(啊) 也伙哦
屈原(哪)本是(啰) 也伙哦
楚(啊)大(的)夫(哟) 也伙哦
忠心(哪)报国(哟) 也伙哦
世(啊)间(的)无(啊) 也伙哦
当门扬眉呀 也伙哦
三(哪)炮(的)响(啊) 也伙哦
承念(哦)五月(呀) 也伙哦
五(啊)日(的)午(啊) 也伙哦
龙舟徐徐划动,江水荡漾。领头的高亢激昂,引领着号子声,划破长江的上空,划手们也亮开了悲凄的歌喉。浑厚之音,振荡山谷。
在其中的一条龙舟之上,一人扮演“屈大夫”,头戴切云高冠,腰佩陆离长剑,身着芙蓉丽裳,屹立船头,仰头问天,高声朗诵着伟大的诗篇《离骚》,龙舟缓缓移动,其他五颜六色的龙舟也在江中漫游。桡工(划手)们身穿披肩和彩衣,头系彩帕,情绪激昂,纷纷向水中投粽,此谓之“祭江”。
游江之后是招魂,这是屈原故里竞渡时最为悲壮凄楚的时刻。招魂的序歌为:
大夫壮志与天齐,人民万代怀念你。你受奸贼多少冤?你受怀王多少屈?为国捐躯投汨罗,船游江心来找你,招你魂魄归故国,招你魂魄归三闾。
然后是划手们在江心领唱和合唱:
大夫大夫哟,听我说哟,
嘿伙也!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
地不可下哟,下有九关八级。
东不可往哟,东有漩流无底。
南不可去啊,南有豺狼狐狸。
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
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盖地。
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
这就是屈原故里的《招魂曲》。《招魂曲》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揪人心魄。故里的人民唱着歌,喊着调,只愿亲人回故里。江面上,五彩缤纷,鞭炮齐鸣,在其中的一条龙舟之上,一人扮演“屈大夫”,头戴切云高冠,腰佩陆离长剑,身着芙蓉丽裳,屹立船头,仰头问天,高声朗诵着伟大的诗篇《离骚》,龙舟缓缓移动,其他五颜六色的龙舟也在江中漫游。桡工(划手)们身穿披肩和彩衣,头系彩帕,情绪激昂,纷纷向水中投粽,此谓之“祭江”,让蛟龙鱼虫抢食,勿伤屈原尸魂,这也是秭归人划龙舟时特有的仪式。这就是秭归人民划龙舟与各地划龙舟的显著区别。秭归人民划龙舟情意绵长,扣人心弦,具有深远的纪念和象征意义。
龙舟最后冲刺,是为夺取红标。红标多用红布,即彩头。
它悬挂在长江对岸。夺取红标,是龙舟竞渡最终的目的。以前,在屈原沱划龙舟时,夺取红标的龙舟队,还要起坡上街,抬着“龙头”,招摇过市,炫耀狂欢。这就是秭归人说的“游街”。
一声信号枪响,竞渡正式开始。此时,锣鼓齐鸣,千桨翻飞,龙舟如剑。江中雪花飞溅,岸上呼声振天。站头的,瞪眼挥水,哨声嘹亮;拖艄的,巧识水性,沉稳扳梢;擂鼓的,节奏急骤,如万马奔腾;划桡的,每划一桡便应一鼓声,奋力向前。号子也喊得震天地泣鬼神:
嘿左、嘿左、嘿左、屈大夫哟!
嘿左、嘿左、嘿左、我哥回哟!
龙舟在江面划动如百足之虫,由长江的一岸向另一岸快速爬动,这是划手与划手的拼搏,是龙舟与龙舟的较量,也是秭归人民同舟共济的检阅。两岸人山人海、吆喝加油、欢腾一片,把一场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龙舟最后冲刺,是为夺取红标。红标多用红布,即彩头。
它悬挂在长江对岸。夺取红标,是龙舟竞渡最终的目的。哪支龙舟即将靠近江边时,一刹那,擂鼓的更是把鼓击成雨点,后提锣紧筛,站头的借了龙舟的惯性,奋力一跃,跳上沙滩,飞奔而去,夺取红标,谁取红标,便是第一,这是胜利者的标志。
全舟队员,高举彩头和桡片,鞭炮齐鸣,共贺胜利。以前,在屈原沱划龙舟时,夺取红标的龙舟队,还要起坡上街,抬着“龙头”,招摇过市,炫耀狂欢。这就是秭归人说的“游街”,就是展示龙舟队的雄姿,让全城人民分享胜利的喜悦。
秭归龙舟竞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文人骚客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对秭归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都有精彩描述:
龙舟竞渡歌
唐·张建封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持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观江中竞渡
宋·陆游
楚人遗俗阅千年,萧鼓喧呼斗画船。
风浪如山蛟鳄横,何心此地更争先。
观龙舟竞渡
清·郑云渠
两序龙舟夹水开,声声齐唤我哥回。
彩旗影里招魂回,角黍香中夺锦才。
我国民间龙舟活动种类很多,主要有游玩龙舟、祭祀龙舟和竞渡龙舟。南方各地在旱地玩耍的“旱龙船”、“彩龙船”等,均以龙船形象娱乐与游戏,北方秧歌舞中的“跑旱船”也属游戏娱乐。
南方各地在旱地玩耍的“旱龙船”、“彩龙船”等,均以龙船形象娱乐与游戏,北方秧歌舞中的“跑旱船”也属游戏娱乐。龙舟竞渡在旧时除了除灾避祸、竞技速度外,主要是供人民娱乐和观赏,是端午节俗中群众参与最为广泛的民俗游艺活动。
湖南岳阳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竞渡前要举行祭祀仪式,群众身着节日新装,竞渡划手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奉粽子、酒水、果品等祭奠屈原,并为龙头点睛,宣读祭文,参加祭祀的行跪拜礼或鞠躬礼,这就是传统的“龙头祭”。这种祭祀与屈原故里秭归的祭祀大同小异。
广西划龙船有用桨的,也有用脚划的。广东龙舟,平时埋于土中,以免晒裂,赛前才见天日,冲洗干净。黔东南和湘西苗族的龙船是由“子母船”组成。三只独木船中间为母船,捆绑在两边的为子船。竞渡时,船老大坐在母船上指挥,桨手则分坐在子船上划桨。
四川乐山五通桥龙舟素以节奏强烈、号子优美而闻名,龙舟张灯结彩,用彩灯做龙眼,队员划桨的速度和航向,全凭领航者的手势和领腔者的号子引领和把握。因此,五通桥的水上龙舟将音乐和舞蹈集为一体,这与秭归的竞渡也有相似之处。
台湾龙舟竞渡叫“扒龙舟”,龙舟形体特别,龙头前冲,颈尾微翘。澎湖一带则将小渔船或小渔仔船彩绘五色,鸣锣竞斗,这叫“斗龙舟”。
澳门龙舟赛除了比速度的“斗龙”,还有“游龙”。“斗龙”船身短,轻便、灵巧。“游龙”船身甚长,船上旌旗招展,打着罗伞,在水上来回巡游,供人观赏。
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