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5-05-20蒋彩霞周宏军

教育界·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蒋彩霞 周宏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思想观念的實践,其本身并不归属于经济生活领域,也不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是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归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是,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追求经济生活的同时,往往又会开展与经济生活融合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具有利益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以独立而专门的形式存在,而是渗透于经济生活的必需环节之中,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人们的经济生活。

【关键词】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一、 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讨

经济生活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物质利益、物质需求等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等问题,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所期望的结果。二者相互区别、彼此独立,然而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生活又相互渗透、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生活的作用,适合唯物史观一条重要的原理,即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先进的社会意识,从而对经济生活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促进经济生活的发展。

物质利益一直处于经济生活的中枢地位,那么要研究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关键要弄清楚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就曾提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类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对物质的需要、追求和满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利益观割裂精神与物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把唯物论教条化,以至于轻视乃至否认精神、道德的存在意义。唯心主义的利益观是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利益观是对立的,它漠视个人的物质利益的合理存在,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志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益既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又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人们进行各种活动,进而推动人本身的发展。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社会的物质生活决定社会的精神生活,物质利益决定精神利益,每个时代的物质生产都是该时代的思想、精神的基础。思想不能脱离利益的分析方法,成为马克思思考利益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后来经过恩格斯、列宁等人的发展,逐渐成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与社会的物质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精神性内容,而“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其主要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阶级统治的思想体系,而统治阶级的思想无非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在观念上的体现。利益决定政治权力和政治活动,一个阶级想要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自己的经济目的,必须借助政治手段才有可能。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任何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的利益,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符合自身阶级利益的需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也必须要全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二、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考察

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落后,社会物质生产水平低下,经济生活相对简单,寄于经济生活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明显。党在长期革命的实践中,抓住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灵魂,注重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之中,总结出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和解决生活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宝贵经验。无论在企业还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无不注重在经济实践、物质生活层面消化教育内容,究其本质,也是在开展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高度来重视与加强,不仅组织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在解决人们生活、生产问题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活动。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提出革命党人要时时刻刻重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问题,通过结合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和生活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而开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中,分土地给农民;建立合作社;开展贸易活动;解决人们的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注重群众的一切生活实际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仍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向经济生活实践中渗透,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把全体社会成员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结合起来。而改革必然牵扯到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实际利益,从而产生思想认识上的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这个时候,如果只对人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要求,不去考虑人们的切身利益,可能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抵触,甚至是反对。这个时候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密切结合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物质利益解决的过程中,才会有实际效果。正如邓小平所明确指出:“政治工作要落实要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实际上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具体的物质活动、经济工作中。深入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在解决群众物质利益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时期,江泽民强调:“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群众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物质利益问题来开展,思想问题本身就是由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实际物质利益问题衍生出来的,解决不好实际问题,政治思想问题自然得不到有效解决。例如,对于企业改革中的工人下岗,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不行,但仅有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行,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正如江泽民所强调:“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好群众生活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问题,同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经濟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物质生产实践是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体现,关键在于“融入”,而不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依附于物质生产实践中,也不是物质利益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冲击物质生产实践,甚至取代物质利益。

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隐寓于物质生产实践、经济工作中。从形式上来看,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经济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形式上具有唯一性。然而,就其实质来看,它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两项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本质上具有二重性。从某种意义上看,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经济工作中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经济工作。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依附于经济工作,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实现深度的融合。在经济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其实是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工作指引方向、消除障碍、提供保障,而经济工作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驱动力,两者以物质利益为结合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经济工作是载体。在经济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反对以物质利益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充分考虑及照顾到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物质利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更快地改变我国的社会面貌,推动人们观念的更新,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但绝不是片面地重视物质利益。片面地重视物质利益,会使某些领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一部分人理想、信念模糊,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滋长,从而破坏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破坏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总而言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忘记更不能无视人们的物质利益需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解决了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给人们以实惠,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甚至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利益关怀,但物质利益决不能取代思想政治教育,正如邓小平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奉行实用主义哲学,将会导致人们愈加狭隘,从而不能正确区分和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正如列宁曾指出:“如果产业工人局限于狭隘的行会利益和狭隘的职业利益,只满足于为改善自己有时还过得去的小市民生活状况而奔走,那他们就不能执行人类摆脱资本压迫和战争这一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使命。”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就能说服人。毛泽东就曾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表明,精神因素对于物质生产活动具有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经济工作发挥能动作用。但是,精神因素不能替代物质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万能的,尽管经济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经济生活中,对经济活动具有能动作用,但决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经济工作,不能片面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史记·货殖列传.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7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4]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5.

[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5.

[7]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36.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7.

[9]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