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高压双腔PICC 导管在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2015-05-15陈艳丽李美娟夏小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江苏南京221003

吉林医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双腔输液导管

陈艳丽,张 迅,李美娟,王 敏,夏小卉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江苏 南京 221003)

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建立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是基本需要,常规的中心静脉导管(CVC)能够满足快速补液,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但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留置时间短,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虽能保持较长时间,但为一些急性、反复发作性、重症患者,满足基本治疗及抢救监护需要,普通PICC 导管还有些不足,如不能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不能满足多种药物同时注射,而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ower PICC)的出现满足了重症患者的治疗及监护的需要。2012 年3 月~2014 年3 月,我院静疗小组对76 例急危重患者置入了Power PICC,在完成静脉治疗的同时,满足了CVP 监测、多通道叠加给药的治疗需求,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3 月收治的76 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Power PICC 组)、对照组(CVC 组)各38 例,观察组由PICC 专职护士在超声引导下实施Power PICC 置入术,导管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耐高压注射型PICC 双腔导管,型号为5Fr,对照组由医生实施CVC 导管置入术,导管为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公司生产的舒贝康牌,型号7 Fr。76 例患者中男40 例,女36 例,ICU 26 例,NICU(神经内科监护室)24 例,神经内科12 例,神经外科14 例,其中重度颅脑损伤20 例,COPD 伴呼吸衰竭20 例,脑出血20 例,大面积脑梗死12 例,感染性休克4 例,年龄31 ~81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1.2.1 血管选择:PICC 置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尽可能不选头静脉,因双腔PICC 导管管腔较粗,头静脉置管易引起静脉炎;肘窝上10 cm 处测量并记录双侧臂围,测量置管长度(从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到第三肋间);超声显示贵要静脉穿刺位置并做好标记。CVC 置管首选锁骨下静脉,其次为颈外静脉、股静脉。

1.2.2 体位:对意识清醒者取去枕平卧,穿刺侧上臂外展与躯干呈45 ~90°,导管置入至20 ~25 cm 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次,使下颌尽量往肩部靠;意识不清者取20°~30°卧位,导管置入至20 ~25 cm 助手在同侧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处,以四肢并拢向内下方按压颈内静脉,以阻断进内静脉[1];对于颈部外伤或颈项强直者取去枕平卧,助手协助按压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处,避免送管时导管异位的发生;CVC 置管除取去枕平卧,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肩部垫高10°~15°,颈外静脉穿刺头转向对侧充分暴露静脉。

1.2.3 置管:PICC 置管由PICC 专职护士在超声引导下进行,CVC 置管由ICU 医生或麻醉科医生进行。以穿刺点为中心用75%酒精和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分别三遍常规消毒皮肤,直径≥20 cm,建立最大无菌屏障,根据预先测量好的长度修剪好导管(耐高压注射型PICC 导管为前端开口、尾端成型设计),用肝素盐水预冲导管的每个腔,并将延长管上拇指夹夹闭,有导丝的一腔不能夹闭拇指夹,用附在延长管上的滑轮夹闭,并用肝素盐水浸泡湿润导管。置管成功抽吸回血后将每一管腔脉冲冲管并正压封管,关闭拇指夹,思乐扣固定,覆盖透明敷料。置管成功后均进行床边胸部X 线摄片定位。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后每1000 d 穿刺点红肿、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导管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见表2。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导管穿刺成功率(%)

表2 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表3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d)

3 护理

使用双腔Power PICC 导管除常规导管护理外,尤其要加强如下护理:①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及渗出血,穿刺侧肢体有无肿胀,用手触摸沿导管走行的皮肤有无变硬,最好定专人,每天测量穿刺点及穿刺点上10 cm 处臂围[2]。置管后48 h内穿刺点上方用康惠儿水胶体敷料贴敷,预防静脉炎的发生。②导管维护及使用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酒精或含酒精的消毒剂擦拭导管,以免增加导管的脆性。③妥善固定防治导管移位及意外拔管。本观察组各管腔分别用纸质胶带交叉固定外又用思乐扣加强固定,对躁动者根据病情适当约束双手。④建立PICC C使用维护记录单,包括置管时间、长度、局部情况、最大流速、换药时间。导管使用过程中每8 小时测最大流速一次,最大流速>100 滴/min,说明导管通畅,如果最大流速减慢至置管时的20%~30%,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防治导管堵塞。⑤给药前后抽吸有无回血,应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输液毕用肝素生理盐水(浓度为10 u/ml)正压封管,若是双腔导管同时用,每个腔必须如上法处理,再撤离封管注射器。⑥注射全胃肠外营养(TPN)每4 ~6 h 生理盐水冲管1 次[3],其他大分子药物甘露醇、脂肪乳等,选择精密过滤输液器,通过PICC 导管输入伊曲康唑前后,用药物自带溶媒2 ml冲管,因伊曲康唑宜于其他药物起反应,导致导管堵塞[4]。⑦使用导管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时应选择主管腔,持续测压时换能器连接浓度为10 u/ml肝素生理盐水,压力袋压力为300 mm Hg(1 mm Hg=0.133 3 kPa),防止导管堵塞;使用PICC 导管推注抢救用药时应使用10 ml 以上注射器,需要加压输液时应确认是否为紫色管腔(因双腔Power PICC 导管中紫色管腔为耐高压导管),以免压力过大对导管造成损伤。⑧连续静脉输液应每24 小时更换输液器,及时评估输液附加装置(三通管、肝素帽、无针输液接头)使用的必要性,尽可能减少使用,研究表明导管连接装置可导致0.4%的污染机会,增加链接装置污染概率将成倍增加[5]。

4 讨论

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一些反复发作性疾病COPD,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重度颅脑损伤、感染休克等,在抢救治疗时除了要求血管通路高流速外,还要能够准确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多通道给药,尽可能低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CVC 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管通路,在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快速补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CVC 易引起CRI,本组CVC 导管的CRI 发生率达到23.68‰;同时留置时间短,并发症多如血胸、气胸等。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其留置时间长,感染发生率低,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推荐输液时间7 d 以上者选择PICC 导管,但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 导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仍有不足,不能达到高流速以及进行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新一代耐高压双腔注射型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采用强化聚氨酯材料,耐高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进入血液后逐渐变软,减少了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摩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可以长期留置(6 ~12 月),与CVC 相比,CRI 发生率低,本研究Power PICC 组CRI的发生率为5.23‰,平均留置时间(172.11±67.70)d,最长达365 d;Power PICC 双腔管路,可用于增强CT 检查,大量快速输液(5 ml/s)、输注高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其末端为开口式导管,可以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置管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高,本组置管成功率为97.36%,仅1例因血管畸形,送管困难未成功,因此在重危患者的抢救、监护治疗中Power PICC 导管的置入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尤其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患者的后续治疗,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金 瑛,吴玉琴,苏 琴.低半坐卧位联合指压进内静脉阻断法在神经外科PICC 置管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2(6):2267.

[2] 于淑芹,孙丽芳,赵晓玉.PICC 的维护[J].吉林医学,2012,33(22):4891.

[3] 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 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8(24):554.

[4] 李红梅,王 洁,胡娟,等.改良法输注伊曲康唑注射液降低PICC 堵管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9):237.

[5] 吴欣娟,徐 波,郑一宁,等.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猜你喜欢

双腔输液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措施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