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5-05-15杨醒鸿李焕生周丛斌颜国平湘雅萍矿合作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萍乡337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神经节达拉脑梗死

杨醒鸿,李焕生,周丛斌,颜国平 (湘雅萍矿合作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萍乡 337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日趋老龄化,在老年人群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者可致死[1]。急性脑梗死是因为脑血液循环存在供应障碍,缺氧以及缺血等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及随之而来的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分为:①溶栓治疗,改善梗死灶中心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的血液灌注;②神经保护治疗,保护缺血的脑组织,减轻再灌注损害。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窄,可能出现严重出血等潜在风险,禁忌症较多,只适用少数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而神经保护治疗却能适用大多数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鉴于此,本文主要观察对象均为超过溶栓时机的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现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 年1 月~2013 年12 月使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60 例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 年1 月~2013 年12 月收住院的共计120 例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各60 例。治疗组男42 例,女18 例;年龄61 ~80 岁,平均(69.90±6.57)岁,同时合并高血脂41 例,合并高血压病38例,合并冠心病16 例,合并糖尿病10 例。对照组男40 例,女20例,;年龄60 ~79 岁,平均(70.70±6.13)岁,同时合并高血脂39 例,合并高血压病36 例,合并冠心病18 例,合并糖尿病11例。全部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 或颅脑MRI 确诊;就诊时超过溶栓时间(起病6 h 内),但不超过发病72 h;血压≤180/110 mm Hg(1 mm Hg=0.133 3 kPa);首次发病的老年人患者。排除的标准为: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出血,血液系统疾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起病至就诊时间、梗死灶的部位和大小、临床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吸氧、降颅压、脱水、降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抗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神经节苷脂80 mg 加0.9% NaCl 250 ml 静脉滴注1 次/d,依达拉奉30 mg 加0.9%NaCl 100 ml 静脉滴注2 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估: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 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同时记录临床表现的改变。治疗前、治疗14 d 后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血电解质等相关检查。临床疗效评估:按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基本痊愈:NIHSS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0 级;显著进步:NIHSS 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1 ~3 级;进步:NIHSS 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NIHSS 评分降低18%以下;恶化:NIHSS 评分增加18%以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的例数+显著进步的例数+进步的例数)/总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老年患者为7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NIHSS 比较: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前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 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 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血电解质等检查无明显变化,无过敏反应,未见脑出血等不良反应。

表2 两组老年患者的治疗前、治疗14 d 后NIHSS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老年患者的治疗前、治疗14 d 后NIHSS 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4 d后治疗组60 22.13±2.57 7.49±7.78对照组60 21.97±2.47 14.37±6.4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常见的疾病,当起病至就诊时间>6 h,超过溶栓时间时,在不可逆的梗死灶中心的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区。该区域的损伤虽然具有可逆性,但若只是增加血液的供应会继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损伤的机制如细胞凋亡、炎性反应、兴奋性细胞毒性、自由基损伤等,从而使该区域形成新的梗死灶。很多老年人平时脑组织就处于缺血状态,急性脑梗死发作后代偿能力严重不足,病情进展将更加迅速。实施神经保护治疗能干预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过程,减轻再灌注损伤,延长治疗的有效时间窗,对神经细胞的缺血耐受性有增强效果,能防止神经细胞的死亡,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神经节苷脂能维持神经细胞膜Na+-K+-ATP 酶的活性,使神经细胞的含水量下降,脑水肿得到缓解;抑制Ca2+的内流及积聚,从而阻止细胞膜脂质的分解;减少了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保护了神经营养因子,促进了神经细胞再生,明显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近几年国内外针对神经保护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热门的是自由基清除剂[3]。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脂溶性高,血脑屏障穿透率60%,可在脑内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4];它能清除颅脑内的羟自由基,减轻了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抑制了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抑制了迟发性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达到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的治疗效果。有报道,依达拉奉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5]。

本文结果显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较常规治疗组老年患者的7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老年患者治疗前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d 后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患者的NIHSS 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未见脑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志文.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1(2):49.

[2]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3] 农 媛.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4(33):2297.

[4] 徐 敏,张红霞.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 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43.

[5] 龙全铭,刘 艳,刘次俊.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18.

猜你喜欢

神经节达拉脑梗死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