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想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理论模式

2015-05-12孙菁亓文娟

科教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创造性思维大学生

孙菁 亓文娟

摘 要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从思维角度来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过程。本文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构成要素进行解析,分别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辩证性四个方面进行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由此初步构想出适合于当代大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理论模式——即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辩证性的四因素模型。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心理训练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75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dea Psychological

Training Theoretical Model

SUN Jing, QI Wenjuan

(Institut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Creative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creative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ity, that is,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thinking. Based 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reative thinking for analysis, respectively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rom thinking fluency, flexibility, originality and dialectical four area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college students. Thus initially conceived for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theoretical model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training - that thinking fluency, flexibility, originality and dialectical four-factor model.

Key words creative thinking; mental training; undergraduate

1 创造性思维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教授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核心成分。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学界众说纷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创造性思维狭义的定义仅仅是指有新的知识领域和新的认识成果产生的思维活动;广义的定义不仅包含了狭义定义的内容,而且也囊括了虽然没有直接创造出新的知识领域或新的认识成果,但是在某些方法、技巧或是结论上有一点突破或奇特之处的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在某些程度上加快了新的知识领域和认识成果的出现进程。不少学校已经非常重视创造性的培养,围绕创造性的文件发布和会议讨论不在少数。可是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创造性是否得到了提升,相信很多人心中还是存在着疑虑。因为创造性的培养并非几次口号的呐喊、几次创新能力活动或几次创造性教学实践就能立竿见影的,需要高校师生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科学心理训练,才能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意识,习惯创造性的思维,养成创造性的能力,铸就创造性的人格。

2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

创造性思维心理训练的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解构思维的要素来进行的,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肖蓓玲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认为创造性思维主要由三个元素或特征构成: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创性。黄希庭在其主编的《心理学》一书中,表明可以针对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独创性和思维的辩证性进行心理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创造性能力有很大裨益。目前对于思维的辩证性训练及其效果的研究,学术界尚在探讨之中。

2.1 思维的流畅性训练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人类在面对人事物时反应灵敏,短时间内脑海中能够形成多种想法,产生多种反应,非常灵活多变,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丰富性和流畅性。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大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很有必要。在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或学生活动中可以进行以下尝试:第一,词语的流畅性训练,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特定的词语,说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例如,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说出首字母是S的英文单词。第二,联想的流畅性训练,即在规定的时间说出一个指定的词语的同义词或反义词,说得既多且快。例如,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说出“美丽”的同义词或反义词。第三,表达的流畅性训练,即從给出的既定词语或句子中,选择词汇创造句子,选择的词汇越多越好,且句子要符合语法要求且意思合情合理。第四,观念的流畅性训练,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想出符合特定要求的观念或解决方法,例如,3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赞美梅花的诗句或想出如何逃离无人的小岛的方法。这些思维流畅性训练不仅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而且可以针对学生群体开展;不仅可以在大学课堂中可以应用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在学生活动中广泛开展,增强学生的课外活动的丰富性和知识性;不仅可以用试题或问题的方式提问,而且可以用“头脑风暴法”等游戏的形式开展。由此可见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心理训练模式的基石。

2.2 思维的变通性训练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人类在面对人事物时反应灵活多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会局限在事物的一个方面,同时擅于排除原有思维模式或习惯的束缚,从新的方向或用新的观念创造性地思考,体现了一個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大学生的思维变通性进行训练。在大学课堂测试或活动竞赛中可以有以下出题模式:第一,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一些特定物体的用途,说的越多越好。例如,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塑料瓶的用途。这种训练要求大学生克服“功能固着”的心理,即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初次看到的功能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事物的其他用途,如此就很难产生创新思维,例如,吹风机只能吹干头发,却忘了也可以吹干湿衣服。第二,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即要求将意义不相近且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通过联想建立联系。例如,用2~3个词语将“桌子”和“太空”建立起联系。第三,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即给出特定的问题,且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或突破原有思维的惯性模式,需要大学生创建问题解决小组,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例如,著名的5名海盗分100颗宝石的问题。这些思维的变通性训练对大学生的创造性有更高的要求,比较适合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在大学生中可以开设实验组,针对学生干部和骨干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班级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的创新性,使学生活动散发出新的活力。由此可见思维的变通性训练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心理训练模式的深入发展的一支。

2.3 思维的独创性训练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人类面对人事物时反应新异独特,想到的观念或结果不同于常人,有独辟蹊径的能力,即能重新建构事物的概念,并且加以组织整合,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由此,对大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进行培养,有利于大学生产生新思路或新方法。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培训和科研素养能力的锻炼中可以采用以下训练方式:第一,命题独创性训练,即给出一段没有题目的故事情节或内容片段,要求为其命名,想出的题目越有新意越好。第二,后果推测独创性训练,即设定某种特别奇特的情境,让人去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如何。例如,“突然来到了月球,你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拥有隐形的能力,你会做些什么?”这些思维的独创性训练适用于大学生课程的命题论文或期末考试中的开放性题目,此类问题的设计有益于大学生对一类问题进行独创性的思考和重新组织建构,由此可见思维的独创性训练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心理训练模式的深入延伸的一支。

2.4 思维的辩证性训练

思维的辩证性是指人类面对人事物时反应全面综合,思考时既能够从个别看到一般,从局部看到整体,从静态看到动态,同时反之亦然,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综合性和发展性。由于思维的辩证性训练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的研究尚在发展之中,一般认为,归纳推理能力与演绎推理能力的训练对于该问题的探讨有借鉴意义。第一,归纳推理能力的训练,它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通过对事物的某种现象或特征的分析,推断出事物或现象的普遍属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思维能力。可以先给大学生呈现一组元素,然后要求归纳出一个规则。例如,数字规律推理,386927=4,135752=?第二,演绎推理能力的训练,它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掌握了事物或现象的一般本质,通过层层推理,得出事物的具体结论或个别特点,根据一般本质推断个别特征的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可以通过具体的三段论、假言推理、关系推理等题目中进行训练,一般较常出现在行政能力测试的题库中。如果在大学课堂或平时的活动中就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的训练贯穿其中,例如,在大学生辩论赛题目中多出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思维,那么大学生思维的辩证性的提升将会更加全面和彻底。由此可见,思维的辩证性训练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心理训练模式的高度综合。

3 构想心理训练理论模式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包含四要素: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思维的变通性训练、思维的独创性训练和思维的辩证性训练。而思维的流畅性训练主要通过用词、联想、表达和观念的流畅性等进行训练,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是创造性思维心理训练模式的基石,只有在此良好的基础上,才能有更深一步的发展,是创造性思维的初级阶段;思维的变通性训练主要通过物体功能、遥远联想和问题解决的变通性等进行训练,思维的变通性训练是创造性思维心理训练模式的深入发展的一支,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中级阶段;思维的独特性训练主要通过命题和后果推测等进行训练,思维的独创性训练是创造性思维心理训练模式的深入发展的另一支,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中级阶段;思维的辩证性训练主要通过归纳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辩证性等进行训练,思维的辩证性训练在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这两支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综合,发展到创造性思维的高级阶段。由此,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理论模式的四因素模型。

4 不足之处及展望

构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理论模式——四因素模型,仅仅是对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初步构想。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理论模式的构建不仅需要对创造性思维的构成要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需要对构成要素的关系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和方程建构,因此需要建立在文献分析、测量分析和实验干预等的基础上。未来,需要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状进行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需要对创造性思维构成要素进行测量分析,需要对创造性思维构成要素在实际提升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进行实验干预分析。

参考文献

[1] 寇冬泉,刘电芝.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

[2] 张萌.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教育导刊,2010(1).

[3] 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 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创造性思维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