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比较研究

2015-05-10余玲莉

护理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后壁通气管经口

余玲莉,黄 娟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是将吸痰管经口咽通气管插入气道深部进行吸痰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尚存自主呼吸但无咳嗽反射的意识障碍病人。由于它能迅速解除气道梗阻,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所以临床上口咽通气管也常用于许多存在咳嗽反射且意识清醒但无力咳痰的病人。由于口咽通气管末端需放在舌根后部,常引起恶心、呕吐、恐惧等不适感,意识清醒的病人往往抗拒,如果强行吸痰,易导致病人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吸痰效果不理想。本研究经过临床实践发现改良式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可减少病人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的发生,提高病人耐受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因脑卒中合并坠积性肺炎入住我科需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的病人120例,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56岁~88岁。按住院时间分组,单日为对照组,双日为试验组,每组60例。肺部感染标准为病人咳嗽,痰黏稠,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和痰鸣音,并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发热、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②无口腔、咽喉疾患;③无出血倾向者。排除标准:吸痰已导致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者。

1.2 方法 本研究病人均使用斯莱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口咽通气管,长度为8cm~11cm;江苏华东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2号一次性PVC吸痰管。每次吸痰后以喉镜查看咽后壁黏膜损伤及出血情况。病人能主动配合吸痰视为耐受;不配合或拒绝视为不耐受。试验前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讲解和培训。吸痰负压为-150mmHg(1 mmHg=0.133kPa)[1],使用间断负压吸痰法[2]。操作过程中如SPO2低于85%暂停操作,给予高浓度吸氧,待SPO2恢复至95%以上再进行操作,一次吸痰持续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指征:听诊到痰鸣音,呼吸音减弱,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即首先选择合适型号的口咽通气管,长度为从门齿到下颌角的距离,深度为口咽通气管末端放置在舌根后部。能配合吸痰者采用直接放置法吸痰,不配合者采用反向插入法[3]吸痰。试验组采用改良式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即选择长度为10cm的口咽通气管(成人型)将其1/2~2/3(长度5cm~7cm)放入口腔内压住舌体,一人固定口咽管,另一人手持吸痰管正压穿过口咽管用吸痰管前端轻轻触碰咽后壁黏膜,刺激病人咳嗽,当病人吸气或咳嗽气道打开时将吸痰管插入气道内吸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和频数描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试验组黏膜损伤、出血4例,对照组黏膜损伤、出血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能耐受吸痰者34例,对照组能耐受吸痰者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吸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效果比较(±s)

表1 两种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次 黏膜损伤/出血例(%)耐受性例(%)一次吸痰时间s试验组 60 4(6.7) 34(56.7)86.7±26.9对照组 60 18(30.0) 16(26.7) 84.1±26.7统计值 χ2=5.455 χ2=5.554 t=0.384 P<0.05 <0.05 >0.05

3 讨论

3.1 常规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应用于意识清楚病人的弊端常规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应用于有意识障碍的病人效果良好,是因为病人感觉减退,加之无力反抗,因此很少损伤咽后壁黏膜。而意识清楚的病人感觉灵敏,口咽管末端放置在舌根后部常因强烈的恶心不适和恐惧感而抵触反抗。有的病人用牙咬住口咽管或拼命摇头抵抗其插入,挣扎中咽后壁易被口咽管末端划伤,有的病人因为无法耐受而拒绝吸痰,使临床吸痰操作陷入被动。

3.2 改良式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能有效减少咽后壁黏膜损伤及出血率,提高耐受性 改良式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不是经口咽管撑开咽后壁和舌根之间的间隙插入吸痰管吸痰,而是利用吸痰管对咽后壁黏膜的轻微触碰产生的异物感,使病人咳嗽,当气道打开时插入吸痰管进行气道深部吸痰。本组只将口咽管长度的1/2~2/3放入口腔内,避免了因口咽管放入过深引起的恶心不适感,明显提高了病人的耐受性。表1显示试验组有56.7%的病人能主动配合此法吸痰,而对照组只有26.7%,因此也减少了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率,试验组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率为6.7%,对照组为30.0%。本研究中口咽管只是起到开口器的作用,不受口咽管型号必须与病人匹配的限制。因此在急救时,不需要测量从门齿到下颌角的长度,直接放入任何一款口咽管(成人型)即可进行吸痰操作,提高抢救效率。放置口咽通气管、低负压、间断负压吸痰等操作都是为了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时,保护病人口腔及气道黏膜,减少损伤及出血。改良式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与常规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一次吸痰所用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和耐受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改良式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更能体现人性化护理操作,提高耐受性,减轻不适感及减少损伤,有助于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有利于临床吸痰操作的顺利实施。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应用于意识清楚病人的效果比较,认为改良式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能有效减少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率,提高病人耐受性,节约抢救时间,是意识清楚病人进行气道深部吸痰的更好选择。

[1]管玉梅,张庆,邹红.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吸痰负压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8):3-4.

[2]林洁.两种负压吸痰法的比较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9):130-131.

[3]吴红梅,蔡建英.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75.

猜你喜欢

后壁通气管经口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冷却系统副水箱起泡分析及优化设计
深刺翳风联合点刺咽后壁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两种通气管道在全麻术后舌后坠患者中的护理进展
鼻咽通气管与口咽通气管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舌后坠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
开放式手术耳后多种自体中胚层组织填充乳突修复耳道后壁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