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野下网络语言的特点微探

2015-05-09周漫蒋学梅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传播特点

周漫 蒋学梅

摘 要:网络的产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化,网络语言随之产生。与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传播中的语言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就网络语言传播中表现出的特点进行探析,加深对网络语言及其传播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传播

作者简介:

周漫(1969-),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论。

蒋学梅(1989-),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1

一、引言

网络传播是一种独特的传播类型,不仅具有人际传播的特点,同时具有大众传播的优势。“同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网络传播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捷,图文、声音兼备等诸多特点”。[1]新的传播媒介又促使网络语言的产生。网络语言与口头语言以及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对网络传播中的语言即网络语言特点的探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网络传播中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伴随网络传播产生,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网络语言主要具有简洁性、新颖性、流行性与周期性以及粗俗化转向等特点。

(一)简洁性

由于网络传播媒介的特殊性,网络语言体现出了经济性、简洁性的特点。从网络词汇的特点来看,网络语言用字、用词节俭。网络用语句式的选择同样体现了网络语言的简洁性。网络中的语句很少选用冗长、复杂的句式,而会选择一些简短的语句来传达意义。这种句式的选取,远远提高了网民之間的交流速度以及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流行速度。例如,网络流行语中的“马伊琍体”——恋爱虽易,结婚不易,且行且珍惜。短短的13个字引起网友的争相效仿,短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各种版本的“马伊琍体”。除此之外,网络句式还打破了原有句式的语法特点,利用英语中的语法现象,创造了汉英结合的句式,从而体现出网络语言的简洁性。例如,网络交际中常见的表示正在做什么时在汉语词后加上英语后缀来表达:吃饭ing,聊天ing,等。

(二)新颖性

新颖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语言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网络词汇与网络语法两个方面。旧词新义类网络语言很好地体现了网络语言的新颖性。网民利用网络交际的隐匿性和自由性赋予传统词汇一些新的意义。例如,“恐龙”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外形奇怪的动物,网络传播中,“恐龙”指长相难看的女性。此外,网络语言的语法也打破了传统语言的语法规范,表现了网络语言语法的新颖性。网络语言中常会出现加入类似于“语缀”的现象。例如在一句话的句末加上“的说”:“我今天很开心地说”,“我今天要去看比赛的说”;或者在句末加上一些语气词如“哦”、“噢”、“喔”等,如:淘宝的卖家常说的“亲,包邮哦”等。网络语言的这些特点均体现了网民追求新颖、独特以及时尚的心理。

(三)流行性与周期性

网络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多数网络流行语汇都有自己的阶段性,或者可以说“生命周期”。[2]网络语言具有开放性和生长性,它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是不断发展,因而新旧语言的更新替换速度十分快。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汇有:你幸福吗;屌丝;XXstyle等。2013年的网络流行语汇有:中国梦;逆袭;女汉子;土豪等。而2014年的网络流行语却变为:且行且珍惜;也是蛮拼的;也是醉了;不作死就不会死(No zuo no die);有钱就这么任性等。可见,不同时期网络流行语不同。网络语言虽然具有很强的流行性,但也体现了其传播的周期性。究其原因,首先是网民求新、求变的心理,他们会充分利用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不同的网络语言,以此显示自己的个性;其次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新词汇的产生。

(四)粗俗化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新颖性的同时,呈现出了另一个特点——粗俗化。由于网络主体的隐匿性和虚拟性,交际的双方可以隐匿自己的身份,畅所欲言,因而网络中随处可见粗俗、轻佻的语言,如“TMD(他妈的)”,“WBD(王八蛋)”等粗俗恶语。“网上的恶言秽语其特点一是蛮不讲理,二是自我发泄,三是威严恐吓,四是哗众取宠,五是黄色下流”。[3]由于不署真名,上网骂人变得无所顾忌、不顾颜面,想怎么骂就怎么骂,其中个别言语刻薄下流,严重污染了网络交际的环境。而对于网络语言的粗俗化,既不能用技术手段来遏止,也无法用法律来制止。只能通过网民的自我觉醒以及自律来制止这种倾向的发展。

三、结语

网络语言形成于网络传播中,在传播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简洁性、新颖性、流行性与周期性以及粗俗化的特点。网络语言为交际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粗俗化的取向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网民在使用和传播网络语言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杜绝粗俗、暴力以及色情类网络语言出现,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交际环境。

参考文献:

[1]毕耕.网络传播学新论[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9.

[2]彭兰.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14.

[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89.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传播特点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