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蒲松龄的公文

2016-05-09孙国赟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蒲松龄艺术思想

孙国赟

摘 要:蒲松龄在其一生中,撰写了很多公文,其中有400余篇收录在《蒲松龄集》中。本文对于这些公文进行了仔细地整理、统计,并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同时研究了蒲松龄公文的内容指向、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

关键词:蒲松龄;公文;思想;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02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除去其创作的《聊斋志异》为世人所熟知之外,他的一生中也创作了很多的公文,并收录在《蒲松龄集》中。本文试对这些公文进行整理、统计,分类,并对其内容类型、思想内涵和写作特色进行研究。

一、蒲松龄主要公文简述

(一)篇目统计

据《蒲松龄集》载录,蒲松龄共有公文429篇,其中序46篇,疏13篇,谕3篇,跋7篇,题词3篇,书启130篇,文告4篇,呈文18篇,婚启40篇,,祭文41篇,拟表74篇。

(二)体裁介绍

序:古时写在文章前面的说明性文字。如《募建龙王庙序》。

疏:古时分条说明的文字,有注解和陈述意见等作用。如《后土庙募缘疏》。

谕:古时通告百姓的文字告示。如《灌仲孺谕》。

跋:古时附在正文之后的说明性文字。《李澹庵图卷后跋》。

题词:礼仪类应用文体之一,是为给人、物或事留作纪念而题写的文字。《陈淑卿小像题词》。

书启:“下吏以私自达于其属长,而有所候问请谢者,则曰笺记书启”1。古时下级官吏向长官请示报告的信件文书。如《十七日答老郎》。

文告:公告和通告的统称,是周知性公文。如《四月五日示》。

呈文:旧时下对上的一种公文,属于上行文书。如《为排邪言陈》。

婚启:古时议婚的书信。如《与岳老亲家启》。

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如《祭王西樵夫人文》。

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如《拟上允儒臣请,镌御制诗文,群臣谢表》。

(三)创作时段

蒲松龄的大多数公文,主要作于其生平前期,以其担任书启师爷身份时期所做公文最多。蒲松龄的中后期主要写作《聊斋志异》,闲散数篇檄文于《聊斋志异》中,较少进行公文写作。

(四)“代拟”简述

蒲松龄的429篇公文中,有122篇为代拟公文,其中有79篇是任职书启师爷身份时代知县孙蕙所做,代写的主要公文格式为书启,占75篇,剩下4篇为文告。剩余43篇代写公文散见于序、疏、题词、书启、呈文、婚启、祭文中,代写对象既有官员,也有普通百姓。

二、蒲松龄公文的内容分析

蒲松龄公文中,序共46篇,其中用于募捐的占13篇,如《募请水陆神像序》;用于庆贺的19篇,如《贺杨二尼公子入监序》;用于祝寿的9篇,如《寿孙翁某八十序》;用于颂扬人事的两篇,如《颂张邑侯德政序》;其余用途3篇。

疏13篇,用于募捐的占13篇,如《募修张家庙疏》;其他用途一篇。

题词3篇,分别用于为书屋、画像和书法作品纪念。

书启130篇,用于答复上级询问的40篇,如《答淮上陈差官》;用于请示上级的18篇,如《拟请发补驿站上巡抚书》;用于报告情况或者提出意见的63篇,如《上藩司陈》;用于祝贺的有9篇,如《初二日贺布政司慕启》。

而谕、跋、文告、呈文、婚启、祭文、拟表与体裁介绍中基本无差,且类型单一,在此不再赘述。

蒲松龄公文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指向:

(一)处理日常事务

蒲松龄的公文主要是处理公务,完成上级主管交付的文书工作而作。蒲松龄代拟的公文中,有一大部分是为知县孙蕙代写的,主要的体裁是书启。

如《十二月初五日答王世德》,这是一篇为孙蕙代写的公文,开头便是“苦吏添丁,何足齿及,前承鼎贶,殊增厚颜耳,感谢,感谢!”2便是代孙蕙写给王世德答谢的公文,此类公文一般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大量的事务处理类的公文的存在,主要是有蒲松龄的秘书身份和公文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关心民生民情

除去题材固定的形式性文书外,蒲松龄公文中体察民情、注重民意、关心民生的内容较多,此类公文较多以序、疏、书启的形式出现,通过募捐、上书请示或提建议的方式间接反映。

在《募建西关桥序》中,蒲松龄提到“吾邑孝、般两水,合绕西城,春流清浅,则尚浴鸥凫,秋潦怀襄,则不辨牛马,樱溟无际,或衍入租之期,澎湃不穷,竟绝趁墟之路;两行聚蚁,交望徘徊,一簇行人,坐对愁闷,为患已久,如何如何!”3指出孝、般两条河流导致了严重的交通问题,并阐述了行人因为交通问题而愁苦万般的情绪,一来表现民生疾苦,二来也体现了蒲松龄对于百姓问题的关注。之后,他又提到“昔明季邑侯王公念荩建六龙桥,民物阜成,人文蔚起;可惜暂通行旅,旋就摧崩,朝朝问渡褰裳,恨栖枳无凤鸾之继,岁岁迎霜架木,姑衔枝为燕雀之谋。”4通过提起往昔兴建六龙桥的情况,表现了桥梁修建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注重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三)颂扬社会贤德

除去上述两点之外,蒲松龄公文中还存在较多公文,主要反映社会上贤能有德之人所做的有益于社会稳定、百姓和谐或者人民幸福之事。主要表现的公文体裁是序、书启、呈文。

如《颂张邑侯德政序》,“自我侯莅任以来,顽民始见雷霆,良民始沾阴雨,而又闻操行之清介,听断之明决,皆乡中八十叟所未尝见也。天下有灼肌骨而不知痛,摩肤革而不知痒者哉?此必非人也而可矣。迩来奸人改行,而良懦安其生,荡子归农,而父老得其养,竟居然仁里矣。”5这段文字洋洋洒洒地表现了张邑侯为政过程中,百姓友善、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的情景,而“乡中八十叟所未尝见也”直接表现了此情景的难得,更进一步突出了政治的清明,大力颂扬了张邑侯的为政能力。

三、蒲松龄公文的主要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即以民为本的思想,注重民生,关乎民意。蒲松龄的公文中,有一大部分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本思想。

在上文关于蒲松龄公文内容的叙述中所提《募建西关桥序》中对于蒲松龄公文的民本思想便已经可以一窥一二了。再如《代沈燕及募修洞子沟疏》中,“独是离茅作屋,无忧塘坳之风,而营窟为巢,终惧怀襄之水;故往往秋水暴涨,则土地崩摧,遂为送客之仙人,洞口仍合,几如如,别本作令。”6通过提起往昔兴建六龙桥的情况,表现了桥梁修建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注重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既是对于长久性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大暗示,也是)这一小段叙述了洞子沟的成因,以及秋水暴涨后洞子沟的情况,暗示了整治不力的情况,也表现了修葺的重要性。类似的民本思想体现在序、疏、书启、呈文、拟表等多类文体中。

(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一个“仁”字,在蒲松龄公文中,很好地体现了以“仁”为首要的儒家思想,仁者爱人四个字也是对于蒲松龄的真实写照。

如《募葬郝飞侯序》中,蒲松龄为郝飞侯的入葬之事募捐作序,在很讲究“入土为安”的古代,这是仁爱的表现。“乃黔娄既没,留半幅之斜衾,而德曜先亡,遗数龄之幼子。只以棘人流落,苟延余生,遂使茅屋崩腾,久淹双槽。名士之下场堪悼,孤儿之皴肤谁怜!”7以及结尾处的“仁人解囊,瘗逆旅之书生,义气捐资,收良朋之骸骨。”8这些既是作者同情怜悯的感慨,又是对于募捐之事的呼吁,不到二百字的序文,却将深切的情谊蕴含其中,也是儒家思想的一大体现。

(三)“孤愤”思想

“孤愤”思想既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主要的思想,它也能在蒲松龄的公文中寻到踪迹。蒲松龄在个人价值无法实现,内心苦闷惆怅时,借助公文的创作,将一部分的情绪抒发出来,并将之作为表现自身能力、体现自我价值、满足内心需求的有效手段。“孤愤”的思想,在拟表类公文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如《拟上念山左饥馑,比年蠲赈,民困新苏,仍亲巡地方,省其疾苦,群臣谢表》中,“周礼有遗人之掌,常委积以待凶荒;汉朝有博士之巡,每乘传而观旱涝。元康下诏,特蠲郡国之灾伤;贞观敕行,曾免中外之租税。至出御府之金,杜淹于以巡关;如发河东之粟,长孺因而矫诏。值英君之有作,或旷典之时闻。然奉天有书,尚得淄、青之感泣;而轮台始悔,无裨粟尉之征求。从未有皇恩广被,力出蔀屋之颠危;翠华遥临,深恤幽遐之疾苦,如今日者也!”9蒲松龄以古喻今,表现上是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实则是对自身郁郁不得志的一种感慨。

四、蒲松龄公文的艺术技巧和价值

蒲松龄的公文首先都严格按照公文的格式要求进行撰写,在此基础上,其公文在修辞、语言以及艺术风格上都有不同于八股盛行的清代公文之处。可以说,蒲松龄的公文有其小说笔法的影子,而小说笔法融入到公文中,也使得公文的生动形象性以及感染力大大提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文的发展和革新。

(一)常用修辞

在蒲松龄的公文中,受其文体主要是骈文的影响,运用最多且效果最好的修辞是对偶。一来对偶不会影响到公文的格式,二来对偶不会影响到公文的语言,三来对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语势以及文章的感染力。

如《为信侯与韩子宣启》中“鸳牒久注,青鸾衔桂阙之书;凤兆初开,赤绳系丝帏之锦。玉镜台辱投暗室,顿生蓬荜之辉光;金雀钗传视家人,喜聒帏房之笑语。”10连续对偶的运用,将珠联璧合之意直白地表现出来,也将喜事将近的场景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这是在婚启中的运用,算是不胜枚举了,作用也是大同小异。

在其他文种中也很常见。如《募建西关桥序》中,“凭精卫之诚,欲填沧海;究之志愿不遂,沟渎自经。”11又如《拟御制诗文表其二》中,“似于笔花梦中,还归旧锦;只向骊龙颔 下,剩得残鳞。露灌蔷薇之间,芬生齿颊之际。”12都是将小说中生动形象的笔法恰当地引入公文之中,不仅无损于公文的文体要求,而且使得部分公文增添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这是蒲松龄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

(二)语言技巧

蒲松龄公文的语言首先是通俗而精炼的。绝大多数的公文篇幅较短,以陈情述事为主,不堆砌辞藻,没有生涩难懂的字眼,这既是由于公文本身格式要求所限定的,也是蒲松龄把握各类文种的前提下,自我发挥的结果。

细分下来,对于一些正式公文或者急件性质的公文,以《答李乐陵》、《四月五日示》等为代表的书启、文告、呈文等类型的公文,语言更加偏于平实而精炼,确保阅读的舒畅和信息的传递。而对于非正式公文或者非急件性质的公文,以《代季男筠与王亲家启》、《陈淑卿小像题辞》等为代表的婚启、题词等,蒲松龄对于字句的推敲和语言的斟酌就会更加注重,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三)篇章布局

蒲松龄公文在谋篇布局上也是很有特色的。首先层层递进是蒲松龄公文的一大特色,大多数公文都采取这样的写作模式;其次在篇幅上一般短小精悍,以书启类公文为代表,大多字数大多在一百上下,这和书启要求陈述事实不需修饰有直接关联。在长短句的选择上,蒲松龄公文以短句为主,既是为了阅读方便,也使得表意更加清晰。

注释:

[1]引自欧阳修《与陈员外书》

[2]引自《蒲松龄集》,第159页,《十二月初五日答王世德》

[3][4]引自《蒲松龄集上》,第77页,《募建西关桥序》

[5]引自《蒲松龄集》,第88页,《送张邑侯德政序》

[6]引自《蒲松龄集上》,第109页,《代沈燕及募修洞子沟疏》

[7][8]引自《蒲松龄集上》,第78页,《募葬郝飞侯序》

[9]引自《蒲松龄集上》,第372页,《拟上念山左饥馑,比年蠲赈,民困新苏,仍亲巡地方,省其疾苦,群臣谢表》

[10]引自《蒲松龄集上》,第228页,《为信侯与韩子宣启》

[11]引自《蒲松龄集上》,第77页,《募建西关桥序》

[12]引自《蒲松龄集上》,第370页,《拟御制诗文表其二》

参考文献:

[1]袁世硕.蒲松龄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路大荒.蒲松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袁世硕等.蒲松龄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局.2000

[4]马瑞芳.蒲松龄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5]清世史料并考释:武汉出版社.1998

[6]蒲松龄.聊斋志异:齐鲁书社.1994

猜你喜欢

蒲松龄艺术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蒲松龄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