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到灯塔去》的主题意义及象征手法

2015-05-09赵栩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伍尔夫

摘 要: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善于使用象征手法来完成文学作品的创作,在包括《到灯塔去》的作品中,可以明显感知到伍尔夫文学的诗化艺术特征与诗化创作手法,特别是象征手法不仅对文学作品的意蕴进行了深化,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拓展读者的阅读空间。本文以挖掘《到灯塔去》的艺术魅力为出发点,在对《到灯塔去》的主题意义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到灯塔去》中的象征手法作出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伍尔夫;到灯塔去;主体意义;象征手法

作者简介:赵栩(19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02

意识流小说发源于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时期,作为意识流小说流派中的代表人物,伍尔夫对文学创作作出了很多的探索并持有者独特的见解。也别是在象征派诗人托·斯·艾略特的影响下,伍尔夫倾向与善于将象征手法应用到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并通过比喻、意象乃至人物塑造和结构设置来实现象征效果。

一、《到灯塔去》的主题意义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塑造了拉姆齐太太这一人物形象。面对孩子,拉姆齐太太是慈母,她能够对孩子的心灵做出爱物,面对朋友,拉姆齐太太有是倾听者与引导者,她总是能够让人们寻求到安慰与帮助。就像这部作品的标题一样,拉姆齐太太正如海上的灯塔,具有着温暖的心灵与博爱的胸怀,她的精神之光始终照耀着她的家人与朋友,在引导家人与朋友获得友情与亲情的同时得以长存与人们的心中。在拉姆齐太太精神与品质的作用下,性情的差异与职业的差异都不能成为阻碍人们和谐相处的因素。而在拉姆齐太太趋势之后,她的精神得以常驻也证明了死亡只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现象,如同海水的潮起潮落。《到灯塔去》以灯塔为主要意向对拉姆齐太太的精神作出礼赞,并勾勒出了平衡和谐的美好画面。从这部作品的结构以及人物方面可以看出,一切的混沌与无序都终归会变得平衡与有序,在此过程中,拉姆齐太太的人生感悟、拉姆齐先生的理性以及莉丽的艺术创作荣威一体,激励着人们在混沌中寻求希望与和谐,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这,也是《到灯塔去》所要表现的重要思想与主题意义。

二、《到灯塔去》的象征手法

(一)意向表现中的象征手法

在《到灯塔去》中,具有着三个不同的标题,这三个标题不仅能够对小说作品的三个主体部分内容作出概括,同时也代表着不同的意向。其中第一个主体部分的标题为“窗”,这个字象征着拉姆齐夫人与灯塔以及与自身情感之间的沟通,透过这扇心灵之窗,拉姆齐夫人对人们所具有的情绪和思想进行这洞察;第二个主体部分的标题为“岁月流逝”,从字面上理解为时间的发展,同时这一标题象征着死亡、寂静以及拉姆齐夫人努力的消逝;第三个主体部分的标题为“灯塔”,灯塔指引着航船的前行,而拉姆齐夫人所具有的人性光芒也直接着人们寻求友情、爱情乃至事业上的成功。虽然拉姆齐夫人离世,但是她的精神缺如灯塔般依旧发挥着导向作用。灯塔在整部作品中所具有的意义是十分广泛的。首先,灯塔象征着和谐与统一。在这部文学作品中,感性的拉姆齐夫人与理性的拉姆齐先生在精神上是统一的,而拉姆齐先生终于来到灯塔也象征着二人精神与情感的重聚;其次,灯塔象征着人生与真理。灯塔上灯光的一明一暗象征着白天、黑夜以及时光的流失,而起落的海水与圆缺的月亮则象征着人生的离合。人生总是充满了曲折,但是一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却总是如灯塔一样坚实的矗立在那里并为迷失的航船指明方向。因此,在这部作品中,灯塔代表着人们对时间、空间、生命与希望的思考。通过对灯塔这一意象的描写,作者在作品的创作中不再局限于讲述故事,而是对人生经验作出了探索。灯塔无私地为航船指明方向,而拉姆齐夫人也用自身的博爱来带领人们对生活中的不行作出克服,灯塔是拉姆齐夫人的灵魂依托,同时也是对拉姆齐夫人一身的礼赞。

(二)人物塑造中的象征手法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在文学创作中需要通过个性来洞察共性,并且个体虽然不能代表整体,但是却可以成为人类精神中的象征。而为了表现出这种象征意义,文学作品中的创作行为应当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微观细节,并展现出宏观共性,在此基础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则具有着典型性的特征,并且也具有着个性化的特点,而这种典型性显然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在《到灯塔去》中,作者主要是通过塑造拉姆齐夫人这一形象来对女性之爱做出颂扬,并对南拳文化中女性的孤独、无助与焦虑进行了小姐。显而易见的是,作者对拉姆齐夫人持有着十分肯定的态度,这一人物具有着优秀的没得,并且具有着女性也有的温暖与智慧。因此,无论是拉姆齐夫人是否在世,她的精神都想等他一样指引着人们前行、指引着人们在战乱中寻获友情与爱情。从这部作品的初始阶段可以看出,灯塔是拉姆齐夫人的精神寄托与灵魂归宿,她经常遥望灯塔,似乎是通过灯塔获得力量,而灯塔稳定的光就如同她自己的光。而这部作品的最后,拉姆齐先生终于来到灯塔,此时的灯塔已经并非只有物质性,而是兼具了物质性与精神性,“到灯塔去”也象征着拉姆齐夫妇在精神上实现了重聚。作者对灯塔所作出的礼赞实质上是对拉姆齐夫人人格与品质的肯定,并且通过这种肯定作者也对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出了表现。

另外,在《到灯塔去》中,作者对两性对立的社会观念进行了颠覆。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两性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异并没有做出重点强调,二是对两性性格的整合做出了分析与探讨,这种特征即是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所提到的androgyny(雌雄同体)概念。从伍尔夫的观点来看,在艺术上能够取得较高成就人,一般都同时具备着两性特征,因此,《到灯塔去》中的莉丽象征着伍尔夫在雌雄同体观方面的理想。莉丽完整性格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拉姆齐夫妇的了解来完成的。虽然莉丽并没有令人倾倒的容貌,但是却坚持去从事一般为男人事业的绘画,由此,在那个社会中,莉丽是十分另类的。并且由于莉丽多年孤身一人,因此也没有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家庭职责做出承担,这让莉丽的個性具有了充分的发挥与发展空间。而对拉姆齐夫妇性格的认知,让莉丽完整性格的形成具有了坚实的基础,她的作品也正是在依托与拉姆齐夫妇的情感整合来完成的。因此,在莉丽的成长过程中,拉姆齐夫人为莉丽树立了榜样,并在莉丽的艺术生涯中发挥着“灯塔”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莉丽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拉姆齐夫人的个人肖像画。

(三)结构设置中的象征手法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在探索与尝试独特的创作方式,在文学作品结构设计中,她师徒用纵观全篇的线索来替代传统文学创作中必要的情节,从而使文学作品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整体性特征,这种在文学作品结构设置中的创新,与意向表现和人物塑造一样都具有着象征意味。从《到灯塔去》的结构设置来看,这部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结构与西方音乐中的三部形态十分类似。西方音乐中的三部形态将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和第一次主题,其区别在于第二主题需要与第一主题形成强烈对比,因此也被称作对比部,而第一主题的再现往往是对第一主题的升华、变奏、对应与总结。在《到灯塔去》中,可以将整部作品氛围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主题是在讲述拉姆齐夫人,第二部分则是在讲述时间流逝,第三部分则是在讲述拉姆齐夫人所具有的回忆。这种结构设置不仅与乐曲中的三部形态向契合,并且在让文学作品内容体现出匀称性与对比性的基础上对这部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内涵做出了反映。

在《到灯塔去》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对人生意义与个体本质做出了深入的探讨,探讨过程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开展,即是否能够在保留自身个性基础上获得他人同情与谅解、是否能够在混沌中对真实做出认知并构建秩序、是否能够摆脱实时间与死亡。这些问题利用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提出,并在故事逐步发展中揭开谜题,而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使用象征手法表达出了自身观点。其中拉姆齐夫妇以及拉姆齐夫人与塔斯莱之间所具有的性格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拉姆齐夫妇却十分默契且拉姆齐夫人对塔斯莱也体现出了同情并乐于帮助。另外,在《到灯塔去》中,莉丽与塔斯莱之间所具有的关系期初并不融洽,但是之后却之间好转,由此可见,作者通过这些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对第一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答复,其中所具有的象征意味十分明显;而如针对第二个问题,显然作品中每一个人物人生的成功也是先对而言的,如拉姆齐夫人子女夭折,拉姆齐先生学术研究进入怪圈,莉丽历经十年所完成的油画作品也未必得到了自我满足。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作者表达了自身的观点,即个人能力有限,但是力所能及的对人生做出探索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在第二部中,时间流逝所留下的痕迹十分明显,拉姆齐夫人的离世让拉姆齐夫人一生中所作出的努力都随着时间逝去,在这一阶段中,死亡、寂静以及混乱成为了作品中的关键词。然而在第三部分中,莉丽眼前又出现了拉姆齐夫人并在这种画面感下完成了自身的油画作品,在此,拉姆齐夫人所具有的人格得到了升华,就如同灯塔一样,这种人格将会永存于人们的记忆。从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第三个问题所作出的解答,即人类能够用爱、用优秀的人格来战胜流逝的时间,而这些内容,同时也是这部作品中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综上所述,伍尔夫所创作的《到灯塔去》,不仅在意象方面体现出了象征手法的应用,同时在人物塑造与结构设置方面也体现出了对象征手法的应用,由于这种象征手法能够引发人们更多的联想,因此,其意义要比具体的作品或者事例更加深远。

参考文献:

[1] 郭晓春,王建香. 路在何方——从《到灯塔去》看作者的人生观[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2)

[2] 苏丽,陈静. 《到灯塔去》中孩子们“非游戏”的游戏以及大人们对游戏的设计作用[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08)

[3] 王菁. 论《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意识[J]. 湘潭师范学院学報(社会科学版). 2008(06)

[4] 李嵩岳. 男性和女性的较量——《到灯塔去》中两性形象的象征意义阐释[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02)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伍尔夫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到灯塔去》中的孤独主题
英语翻译作品在我国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到灯塔去》来洞见回忆的再现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
浅析伍尔芙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论《到灯塔去》中的内在真实
与伍尔夫相遇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