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与作用
2015-05-09冯卫梅
冯卫梅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革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助推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有效规划学生未来职业已经成为高校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对互联网影响下的职业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6-194-01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传统领域与产业获得了新的生机、活力。作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大学生是最先感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大学生与教师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从而重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格局,为新职业的涌现、传统职业的革新、创业队伍的扩大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一、互联网影响下的职业变化
(一)传统职业与互联网结合
农业、工业、工商业等众多传统职业都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与影响,以致传统职业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并成为产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原则上,所有传统职业都可以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例如,教师这一职业需要掌握大量的互联网技术,并开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与培训。所以,社会的转型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都迫使传统职业向互联网靠拢,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
(二)互联网催生了众多新职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众多新职业,例如程序员、游戏设计师、动漫设计师等。另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企业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可供人选择的新职业也随之增加。在面对众多新职业的情况下,大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与辅导,否则新职业就成为大学生失业的主要领域。所以,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新职业,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问题,提高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率。
(三)职业的交叉性更加明显
互联网影响下,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逐渐成为企业内部整体系统中的一环。所以,这个职业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可能也会在其他职业中有所体现。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学生应掌握最基本的能力、计算机能力及专业核心能力。也正因为互联网的参与,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细微差异逐渐显现出来,并促使社会进行新一轮分工。因此,我们要积极认识职业的交叉性特点,从而提升自身能力。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与作用
(一)互联网思维凸显
互联网影响下,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更加明显。一方面,众多信息要求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理性选择能力及判断力,为大学生进入职业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创业心理逐渐引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弥补资金不足、社会资源不足的漏洞,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二)就业信息与渠道拓宽
首先利用互联网,大学生可第一时间了解某一行业、企业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从而为大学生进入该领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前提。其次,互联互通的网络具有及时性、多样性等特点,这为大学生就业及创业提供了信息来源,从而也为大学生应聘、面试、就职创造了条件。最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大学生可认识许多业内外人士,分享其成功的经验教训,这有效避免了大学生误入歧途。所以,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能快速收集就业信息,提前储备资源,这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三)规划的系统性更加明显
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将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在一起,为大学生成功规划未来职业奠定基础。例如,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让大学生充分感受职业发展,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及压力,这对学生是否真正对该领域或职业感兴趣、能否持续进行这类工作进行了有效衡量,从而防止了频繁跳槽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从就业思维、职业规划到职业评估,互联网都可一应俱全地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使教师教学更加便利,学生对人生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增强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对枯燥,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仍然存在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被动局面。而互联网的积极参与迫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另外,互联网也为增强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并使远程教育与指导成为可能。所以,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不斷发生变化、轮转,也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及其他固定场所,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合理有效规划。
尽管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积极影响与作用,但我们也要注意互联网对职业生涯规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影响,使之作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与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朕.社会网络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常万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3]赵政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调查与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J].山东工业技术,2015,0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