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分析
2015-05-08郭磊
郭 磊
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分析
郭 磊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2例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1例。实施常规治疗后采用不同的方案治疗两组患者, 对照组在25 ml浓度为0.5%的生理盐水中稀释0.2 mg西地兰后行静脉推注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 对照组为67.74%, 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能够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房颤动, 可推广应用。
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胺碘酮;临床疗效;可行性
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的心脏病变, 引发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为心脏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出现障碍[1]。心力衰竭可引起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发生后可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对于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患者, 在临床上一旦确诊, 则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本文分析了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应用的可行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2例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患者, 男40例, 女12例, 年龄46~89岁, 平均年龄(62.7±3.4)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 病程1~8个月, 平均病程(4.6±0.2)个月;基础疾病包括心肌病10例, 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15例, 冠心病37例, NYHA分级情况为, Ⅱ级7例, Ⅲ级39例,Ⅳ级16例。将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
两组的NYHA分级、基础疾病、病程、年龄及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常规治疗, 包括吸氧、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使用利尿剂及平衡电解质等。实施常规治疗后采用不同的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对照组在25 ml浓度为0.5%的生理盐水中稀释0.2 mg西地兰后行静脉推注治疗, 如用药20 min后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则再次推注0.2 mg西地兰, 保证1 d中使用西地兰的总量<1.0 mg。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先静脉推注150 mg, 推注时间为10 min, 随后维持静脉滴注治疗, 滴速为0.5~1.0 mg/min。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4 h, 24 h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研究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如下:如心房颤动症状消失, 恢复窦性心律, 心室率<100次/min或心室率下降幅度>20%, 则为显效。如持续心房颤动症状转为阵发性心房颤动, 或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减小幅度>60%, 则为有效。如各项指标没有达到显效及有效标准,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 对照组为67.74%, 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不良反应方面,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对照组中低血压7例(22.58%), 窦性心动过缓 4例(12.90%), 房室阻滞6例(19.35%);观察组中低血压1例(3.23%), 窦性心动过缓0例,房室阻滞1例(3.2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心力衰竭发生后会导致心脏的射血分数不断降低, 同时会对心电活动造成影响, 如心电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 则会引发心房颤动[2]。心房颤动出现后将会进一步损伤心脏功能,并同时加重心力衰竭症状, 致使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恶化,因此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同时治疗心房颤动、心力衰竭, 才能获得相对理想的临床疗效[3]。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的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胺碘酮, 而对照组的治疗药物西地兰, 结果证实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 而对照组仅为67.74%,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胺碘酮在治疗心力衰竭伴发心房颤动方面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胺碘酮属于一种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能够起到延长心室肌、心房肌及房室结不应期及电位时程的作用, 因此能够使心室折返激动得以消除。一方面, 胺碘酮能够使窦房结自律性得以降低,同时还可以起到减慢室性传导及阻滞钠离子通道的作用, 在使用后可以延长心电图的QT间期及RT间期, 同时还能够减慢心率, 因此能够有效缓解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症状,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4]。本研究再次证实了以上观点。另一方面,胺碘酮具有半衰期长的特点,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减少用药次数, 这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再次证实了以上观点。观察组中有1例低血压, 1例房室阻滞,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给药速度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对给药剂量及速度进行调整后, 不良反应便可以得到缓解。此外, 由于胺碘酮在体内发挥药理作用的过程相对复杂, 如采用口服给药方法,则患者对于该药物的生理利用度仅能达到50%左右, 如采用静脉给药方式, 则利用度一般可达到80%以上, 因此在临床中可尽量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另一方面, 胺碘酮的脂溶性较高, 进入人体后各个部位的分布容积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则应保证使用剂量达到负荷剂量。
综上所述, 在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房颤动患者时应用胺碘酮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 且不良反应较少,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戎建辉.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效果研究.海峡药学, 2012, 24(9):161-162.
[2] 张发文.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在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 11(10):270-271.
[3] 沈蕊.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研究.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19):86.
[4] 张艳霞.胺碘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伴恶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3):134-13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096
2014-10-23]
471002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