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江河公司石龙电站机组推力油槽甩油问题研究

2015-05-07魏玉国

机械工程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镜板石龙油槽

魏玉国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松江河公司石龙水电站位于松花江流域松江河上游,是松江河公司梯级电站的第三级电站,石龙电站1、2号机组推力上导轴承自投产后一直存在甩油及上导、下导轴承间隙运行过程中逐渐增大并超标的问题。在机组大修中对其进行了处理,但效果不佳,并没有彻底解决,这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易造成定转子污染。广东长湖电厂[1],广蓄电厂 6 号机[2],二滩电站由加拿大 Hydro GE公司设计的6台550 MW水轮发电机[3],云峰电厂1号水轮发电机[4]都曾受到过发电机油雾问题的困扰。目前国内没有成型的案例可供参考,需要研究推力轴承甩油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组合轴承甩油原因分析

目前石龙电站推力及上导组合轴承循环油路见图1。石龙电站发电机为悬式半伞式机组,发电机设有上导轴承,下导轴承及推力轴承。上导轴承与推力轴承为组合轴承结构,共用一个油槽。组合轴承设置在上机架中心体中,通过油路循环将轴承损耗带走。油槽内设置有内循环油水冷却器,循环热油通过冷却器将轴承损耗传递给冷却水。

推力头与镜板为一体式结构,同时推力头还兼作为导轴承滑转子(轴领),在推力头导轴承位置加工有4个φ20导瓦润滑油泵孔,在镜板对着冷却器的位置加工有4个φ20镜板泵孔。在上导轴承支架上加工有16个φ30回油孔2。组合轴承油槽被分成3个相对独立的油腔,一个由导轴承支架分隔开的导瓦油室1,一个由冷却器及隔板分开的镜板泵压力油腔5及负压力油腔6。

润滑循环油路示意如图1所示,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导瓦润滑油泵孔3进入导瓦室,参与导轴承的润滑,润滑后的热油通过回油孔2进入镜板泵压力油腔,经过冷却器,再进入导瓦润滑油泵孔完成导瓦润滑油路循环。

图1 原机组组合轴承结构

冷却后的润滑油除部分进入导瓦油室外,还有部分进入镜板泵孔4及推力轴瓦之间,进入推力瓦之间的润滑油参与推力轴承的润滑后,在镜板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镜板泵压力油腔,经过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后,再次进入推力瓦间完成推力瓦的润滑油路循环。

导瓦润滑油量为67 L/min,导瓦润滑油泵孔油量为137 L/min,回油孔油流速度0.2 m/s,回油孔处局部压力损失为137 Pa。

推力瓦润滑油量为244 L/min,镜板泵孔油量为213 L/min,瓦间油流量按488 L/min估算,流经冷却器的油量为137+213+488=838 L/min,根据流经固定平行平板间隙的流量计算公式[5]

图2 翼片管冷却器

估算流经冷却器的压降。其中:b=6.8 m;δ=0.019 m;μ=0.043 Pa·s;l=0.14 m;估算压差p=3Pa。冷却器采用的是铜铝复合管,基管外径为φ16mm,翼片管外径为φ35mm,片距为3.2mm,片厚 0.33 mm。实际冷却阻力要大于上式计算压力。冷却器的照片见图2。实际冷却器的过流截面积要比模型计算小的多,按5倍系数估算该冷却器实际压降为15 Pa。

因此导瓦油室压力为137+15=152 Pa,估算导瓦液面会升高17.5 mm,同时油槽油量为5 m3,按油温度差20℃计算,油液体积从冷态到热态过程中,润滑油体积胀量为0.07 m3,导瓦油室液面升高为70 mm,油槽液位升高值为87.5 mm。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起导瓦液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1)回油孔阻力,回油口越大,阻力越小,液位越低;2)导瓦油室截面积,面积越大,液位上升的高度越低;3)镜板泵压力油腔的背压,该处压力主要决定于冷却器的压差,压差越大背压越大,导瓦油室的液位也就相应增高,该冷却器为复合翅片管,比光管冷却器循环阻力要大。

综上分析,该机组甩油主要是以上原因,导致导瓦油室液面升高,飞溅的油液从推力头上的均压孔甩出,越过挡油管发生内甩油问题。

2 石龙电站轴承改造方案

2.1 局部小改造方案

预期目的:解决机组目前挡油管内甩油问题。

改造方案:增大上机架导轴承支撑板上方的上腔空间,增大存油、油雾空间,在支撑板上开孔,使向下回油方便,从而降低挡油管腔的油位;适当加高挡油管的高度,减少内甩;更换油冷却器,改善轴承冷却效果。

方案实施:1)加工推力头内径与轴配合段,为挡油管增高提供空间;2)加工一个支撑套,将加工后的推力头撑起,保证导轴承中心线不变,推力轴承支撑高度不变;3)将原油槽进行改造,重新加工油槽壁在原位置处后移增大油槽上部空间;4)在导轴承支架上重新加工多处回油孔,增大上腔存油向下流动的通道;5)重新加工一个油冷却器,改善冷却效果,对冷热油循环油路重新分割;6)重新加工一个短键置于推力头与轴之间,利用短键传递转轴到推力头的扭矩。

2.2 整体大改造方案

预期目的:1)解决机组目前挡油管内甩油问题;2)解决导轴承摆度不稳定问题;3)增大组合轴承的检修空间;4)提高上机架的径向及轴承刚度。

根据电厂反馈,目前现结构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导轴承摆度不稳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导轴承摆度不断增大,超过规定值,分析原因为导轴承支撑件加工精度不够,存在配合间隙。2)推力轴承检修空间太小,改造后增大了油槽,同时将中环板下移,增大了组合轴承的检修空间。3)将油槽整体下移,导轴承中心高程及推力支撑高程下移,增加了轴系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降低液面,解决内甩油问题。4)上机架为负荷机架,承受机组的推力负荷,然而原上机架中心体与支臂采用大合缝板把和结构,径向及轴向刚度相对改造后的焊接结构较小,改造后的机架较原结构可以降低上机架振动。5)改造后的组合轴承油路更加合理,消除了原冷却器油流循环阻力过大,导致导瓦腔液面升高问题,从而避免了甩油的可能。同时冷却器采用落地安装方式,便于冷却器检修维护。6)导轴承支架与小改造一样,将导轴承支架上的油槽壁直径加大,同时开设多个回油孔,避免导瓦腔液面升高而出现的甩油现象。7)改造后的导轴承为楔板支撑结构,便于轴承间隙调整,同时增大了油槽,改善了油路。改造后增加了导瓦面积,降低了导瓦单位压力,可以降低导瓦温度。

实施方案:1)重新设计全新的上机架,取消原上机架大合缝板结构,改为工地焊接结构;2)组合轴承改为哈电机厂的传统结构。

3 结论

本文分析了石龙电站甩油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通过了国网新源公司的审批。石龙电站甩油原因具有普遍性,解决方案可供其它具有甩油问题的电站参考。

[1] 何光超,王胜五,张俊江.广东省长湖水电厂2号机组推力轴承油槽安装油挡装置的技术改造[J].大电机技术,2002(增刊1):45-46.

[2] 黄晓东.广州蓄能水电厂Ⅱ期机组轴承甩有问题处理及改进设想[J].大电机技术,2002(增刊 1):35-38.

[3] 贺蕴谷.立轴式水轮发电机轴承油槽甩油的治理[J].大电机技术,2002(增刊 1):43.

[4] 徐刚.云峰发电厂1号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甩油处理[J].大电机技术,2002(增刊 1):44.

[5] 周士昌.机械设计手册:第4卷:液压传动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镜板石龙油槽
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油槽防甩油措施
鹧鸪天·游石龙水库
水轮发电机镜板修复工艺研究
力量哪里去了
曲靖市档案学会倾囊相助 力推石龙村脱贫出列
变速箱齿轮油槽锻造成形工艺开发
恒温油槽温度均匀性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清理油槽有妙招
联墨双馨
ALSTOM 机组推力轴承损坏原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