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合体字研究

2015-05-07○王

语文学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合体民俗汉字

○王 妍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见到一些似字又似画的“奇怪”的汉字组合,如男女婚礼时使用的圆形“双喜字”、商店柜台上张贴的“招财进宝”、车内吊饰“出入平安”等等。这类字往往蕴含着多财多福、平安喜乐的美好寓意,因此老百姓称之为“吉利字”、“吉语字”或“团结字”。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这类在民俗场合中较常使用的,通过变异字形、偏旁搭借等方法对两个或多个汉字进行重新构建,具有图画性倾向,带有趋吉避凶寓意的合成字,民俗学家通常称之为民俗合体字。

一、民俗合体字的形成

合体字是指由多个汉字组合而成的独特字体,如唐代武后创的“埊”字,字义为“大地”,即有山有水有土。合体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主借助兵符传达命令或征调军队,为防人作伪,符文往往采用数字复合、笔画交错的手法,将多个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玉板或竹板上,然后剖为两半,君主与驻军首领双方各执一半,调兵时合之以验真假。

汉代道教开始流行,巫师、方士将先秦时“数字复合、笔画交错”的符文制作手法借用到所谓的道家符箓上,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这类符箓,书于东汉阳嘉二年户县曹氏瓶上。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收录的一些早期符箓,如“兴善除害”、“令尊者无忧”等,实质上就是隶字的合体。符箓一向被认为有着召鬼神、镇精魅的奇特力量,到了道教盛行的唐宋时代,为渲染神秘气氛,道士画符愈发离奇。《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载符箓中,符字笔形曲折盘纡,简单的符仅以单个符字构成,较复杂的符则由多个符字依一定的规则搭配而成。

在道教盛行、符箓泛滥的影响下,民间兴起了以吉语合成文字的风气。将吉语合成文字镌刻在玉石、钱币或某些饰物上,以作厌胜之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厌胜钱”。从流传下来的宋代厌胜钱可以看出:最晚从宋代起,合体字已经从符文、符箓演变为一种表达趋吉避凶愿望的手段。及至清代,以四字纵向组合比喻财富积累的“黄金万两”,已跟如今商铺门上张贴的大同小异,由此可见民俗合体字已基本定型。

民俗合体字脱胎于合体字,是整个合体字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初以“防人作伪”为目的的合体字,经过历代的发展,最终孕育出承载民俗文化、表达美好愿望的民俗合体字。

二、民俗合体字的音形特点

民俗合体字作为“汉字文化的非主流形态”,一般不被标准的中文字典或词典收录。在语音方面,与常规汉字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在常规汉字系统中,除少数多音字外,大部分汉字遵循着“一字一音”的规则。虽然我们将“黄金万两”一类的民俗合体字称之为“字”,但它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则。

绝大多数民俗合体字是没有固定的一个音与之直接对应的,如“春和景明”、“人财两旺”、“五谷丰登”等,它们的读音往往是由构成该民俗合体字的单个汉字对应的音按顺序组合得来。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招财进宝”,运用“进”字的偏旁,将“招、财、宝”三个字涵括起来,形似车载,表达着招引财气、财宝的愿望。关于它的读音,有人认为读作“mǎo”,有人认为读作“biang”,然而大部分人还是习惯性地将其读作“zhāocái jìnbǎo”。

在字形方面,民俗合体字存在着图画性倾向和“顾字思义”一看即明的特点。

河北遵化万佛园景区莲花池旁,刻写着“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民俗合体字。“一、片、冰、玉”四个字被组合在一起,刻画出一只“玉壶”的形状,“心、在”二字仿佛被置于壶中,从整体上看,更像是一幅描摹玉壶的画作,设计之巧妙让人赞叹不已。它传达出清正廉明、心如止水的寓意,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相映成趣。

民俗合体字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书法“可满足民俗艺术中艺术审美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交融整合民俗生活和民俗艺术”。与一般的规范汉字相比,民俗合体字在字形设计上往往忽略单个汉字在书写细节上的正误,在字形上往往有着自己的变化,凭借笔画的曲折、组合方向的多变、偏旁的搭借等方法构建出一个外形形象美观、间架对称均衡的合体字。民俗合体字与书法的结合,满足了观赏者的视觉需求。

三、民俗合体字的新发展

民俗合体字,因其包含着趋吉避凶、美好吉祥的寓意,一直颇受大众喜爱。本文将民俗合体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用于纳吉迎财、用法固定且为人们世代传承的传统民俗合体字,另一类是产生时间短,与现实联系紧密,同样寓意美好的新兴民俗合体字。

以红纸斗方书写的传统民俗合体字,是民宅纳吉、商铺迎财常用的民俗风物。民宅为纳吉,在大门上、墙壁上张贴或刻写“开门见喜”、“五福临门”等字样,营造“吉宅”的氛围。新春佳节之际,民宅以“吉祥如意”、“出入平安”等装点门户、祈求来年顺遂安康。商铺则选择张贴“黄金万两”、“招财进宝”一类的民俗合体字,祈求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新兴民俗合体字,突破了以单张菱形红色斗方、民间剪纸为主的形式,开始出现在各类材质、各种样式的物品上。它在保留岁时纳吉迎财等传统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使得新兴的民俗合体字不再仅仅使用于传统的民俗场合。如“中国梦”这一新兴的民俗合体字,它整体上看与“夢”字的字形结构基本一致,只是草字头被“中、国”二字巧妙替换。“中国梦”联系当下的政治生活热点,表达了民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追求。

如今,有不少对合体字感兴趣的人和书法爱好者,效仿传统的、已定型的民俗合体字,联系当下生活实际,创制出一些新的合体字。网络上,有人将自己的名字设计成民俗合体字的样式,以求美观大方、与众不同。被誉为2015开年第一词的“duang”,是一个网络词语,意思是加特效。词典中并未收录读作这个音的汉字,网友对“成、龙”二字或“特、效”二字进行组合,形成了十几个合体字。

这些设计自由的合体字,无正误之分,却有优劣之别。合体字虽有一定的随意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则。对汉字进行组合时,应遵循汉字的造字原则;力求结构的巧妙,避免简单的汉字堆砌;姿态优美符合单个汉字的形态;追求合理的偏旁搭借、笔画穿插。

[1]陈五云.汉字系统形成过程中的民俗因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4).

[2]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10.

[3]曲彦斌.民俗语言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4]曲彦斌.汉字文化的非主流形态:民俗字—汉语民俗字学略论[J].百科知识,1994(9).

[5]陶思炎.略谈书法与民俗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8).

[6]魏亚辉.合体字概述[J].神州,2012(13).

猜你喜欢

合体民俗汉字
冬季民俗节
硬汉合体
民俗中的“牛”
为了定居火星,人类可与水熊虫“合体”?
民俗节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止”字变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