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去”和越南语“đi”(去)的语义演变比较研究

2015-05-07潘黄英

语文学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越南语趋向助词

○潘黄英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一、引言

中国和越南紧邻,古往今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语言谱系上看,朝鲜语与汉语、日语与汉语都不是亲属语言,越南语和汉语是否同出一源呢?有不少学者认为二者并不是亲属语言,但也有持否定观点的。对于这个问题,至今尚难定论。本文通过考察汉语“去”和越南语“đi”(去)探讨二者的异同。

越南语“đi”(去)可以作普通动词,也可以作趋向动词和强调助词,同时越南语“đi”(去)可以作表示催促意义和消失的助词。

越南语“đi”(去)的演变也与其作普通动词时表示的动作由某一点往另一点位移的意义关系有关。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某种新状态的出现和旧状态的消失。“đi”(去)作表示消失助词是因为当动作远离说话人的立足点、移动到一定点时就会从说话人的观察范围中消失。“đi”(去)作表示催促助词则带有处理意思,表示通过某个动作使某事物的状态改变达到某个可预知的结果。

越南语“đi”(去)表示催促助词常用于命令句中含有强调构思。“đi”(去)作强调助词表示当前状态作为一种结果表述出来的意思,这种结果常常已经发生或可以预料即将发生。

汉语的“去”与越南语的“đi”(去)的演变过程表现了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的共性问题。

二、汉语“去”和越南语“đi”的相同点

同汉语“去”一样,越南语的“đi”可以作普通动词、趋向动词。作普通动词表示:

①去动1:表示物体离开说话人的位置向别处位移。例如:

②去动2:表示动作实现后造成某种事物的“除去、消失”。例如:

作趋向动词表示:

①去趋1:表示物体随动作离开说话人的位置向某一目标处所位移。例如:

②去趋2:表示完成,带有失去的意思。例如:

③去趋3:与“随、让”等词合用,有“任凭”的意思。例如:

④去趋4:与“看去、听去”等合用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之意。例如:

下面我们对越南语“đi”和汉语“去”及其引申用法作简要分析,可看出“đi”与“去”的各义项都与普通动词“去动1”及其扩展义(表示由较近的一点(起点)往较远的一点(终点)发展)有关。

趋向动词“去趋1”显然是由普通动词“去动1”演变而来的。它们都有由某一点往另一点位移的意思,不同的是普通动词“去动1”表示的是动作本身而趋向动词“去趋1”表示的是动作的位移方向。

普通动词“去动2”也是表示具体动作,它包含使动意义,“去”这个动作不是由对象本身发出的而它的实施是由于某个事物所致。可是普通动词“去动2”的发展过程也和普通动词“去动1”一样,离开某一点往另一点位移。普通动词“去动1”表示的动作既可以说明终点。例如:

有时候也可以不说明,如例(1),“đi”(去)的终点是一个说话人和听话人共知的目标。

普通动词“去动2”却往往不说明终点它只侧重动作离开起点的过程。

趋向动词“去趋3”和趋向动词“去趋4”也是由某一起点往另一点位移的普通动词“去动1”发展演变而来。

与前边几个“去”稍有不同的是趋向动词“去趋2”。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意义好像与动作移动无关,但是细心考察发现当事物由一点往另一点位移时,可看作原来状态的消失或者当前状态的完成。如例(1)可以有两种理解:

a句着重的是终点,表示动作经过一个发展过程后达到了当前某状态。“đi”(去)同时也隐含了原来状态的消失。

b句着重的是起点,表示离开起点的动作已经发生。在动作发生的同时“đi”(去)原来的状态也消失了。

但是趋向动词“去趋2”还是与“去”的其他用法相关,不同的是其意义由注重动作的发展过程转向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往往也是抽象的。

我们在上文说汉语“去”和越南语“đi”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立足点这一点往另一点位移,“去”和“đi”既可以着重起点也可以着重终点。着重终点时常常包含有关起点的暗示,即动作已经离开起点。着重起点时却不一定包含有关终点的信息。上例b句说明的是被叙述人不在北京,其发展过程是由北京到越南,但现在是在北京还是在越南到北京的路上没有说明。因此当“去”着重起点,没有注意到终点,而且终点要经过很长的一个发展过程才能达到时,它也可以具有没有结束的含义。

三、汉语“去”和越南语“đi”的不同点

越南语的“đi”(去)也是既可以作普通动词,也可以作趋向动词和强调助词。不同的是“đi”(去)还可以用作表示催促和消失的助词。例如:

这些例子中,例(2)(3)(4)为动词,(2)是普通动词,表施事主体“Em bé”(小孩)运动的动作,(3)和(4)是趋向动词,前者表空间运动的方向,后者表死去的意义,指空间性质渐渐消失到表现开始改变状态;例(5)(6)(7)中的“đi”分别是表消失(5)、催促(6)和强调(7)的助词。

越南语的“đi”(去)与汉语的“去”一样,“đi”(去)作趋向动词也是从普通动词而来,其演变情况也应该是一致的。表示消失助词“đi”(去)有时与趋向动词“đi”(去)不容易区分。例如:

这里的“đi”(去)很像是趋向动词,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与另一个句子比较,就会发现两者的区别。例如:

越南语表示消失助词“đi”(去)与趋向动词“đi”(去)也容易错误,因为二者有密切的关系,趋向动词“đi”(去)表示的是远离叙述人立足点的位移方向,当动作移动到一定点时就会从叙述人的视野或者虚拟的视野中消失。比如例(8)中事物(鞋)的消失就是经过从某一点到另外一点这样的发展过程而产生的。

越南语表示催促助词“đi”(去)常用在命令句中且常常带有处理的含义。通过实施的动作使其事物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达到某个可以预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从某一地方往另外一地方发展的过程,不同的是表示催促助词“đi”(去)着重的不是发展的过程而着重动作发展的起点和终点,表示原来状态的消失和动作发展后的状态的完成。我们之所以把状态的改变看作消失而非移动,是因为移动可认为是消失而消失却不一定是移动。

越南语表示催促助词“đi”(去)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因此它也伴随强调的含义。“đi”(去)有时在同一句型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表示强调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催促的意思。例如: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把树砍光,“đi”(去)表示催促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把树砍光了,“đi”(去)表示强调意思。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理解中“đi”(去)与动词“”(砍)和形容词“”(完)都有关系,不同的是当“đi”(去)表示催促时它强调的是动词“”(砍),“”(完)的状态是“”(砍)的结果;当“đi”(去)表示强调时重视的是形容词“”(完),“”(砍)是达到“”(完)这个结果的过程。一个注重的是过程,另一个注重的是结果。

表示强调助词“đi”(去)还有将当前状态作为一种结果表述出来的意味。这种结果是已经发生或预料可以发生的,如例(5)和例(7)中的“”(完)和“ngon”(好吃)都是已经出现的结果,但是这种状态的形成是不是经过某个发展过程才达到是不确定的,它重视的只是结果的存在。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汉语的“去”与越南语的“đi”(去)由实词演变为虚词时它们的各个意义都多多少少与空间位移的意义有关。不同的地方在于具体和抽象程度不相同,还有着重于过程和着重于结果的差异。本文的目的不在于说明汉语“去”与越南语“đi”(去)有联系,而是想强调它们的相似之处反映了两国人民的认知有点相同。

汉语的“去”与越南语的“đi”(去)表空间位移时存在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及起点到终点之间的发展过程。叙述者既可以着重起点也可以着重终点,既可以着重发展过程也可以着重发展形成的结果。然而当叙述者将其空间位移引申为时间和别的方面的位移时,更是为词的演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然而它们具有的要素仍是有限的,因此就会产生“去”和“đi”(去)这样虽然演变过程不同——汉语的“去”主要是着眼于发展过程引申而越南语的“đi”(去)主要着眼于结果引申,却有不少相似的结果(普通动词、趋向动词、强调助词,还有趋向动词“去”与表示消失助词“đi”也有相似之处)很有意思的现象。

[1]刘月华主编.趋向补语解释[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2]刘月华.关于趋向补语“来”、“去”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3).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4]梁银峰.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M].学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越南语趋向助词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实用趋向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融合边界信息的越南语名词短语深度学习识别方法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融合实体特性识别越南语复杂命名实体的混合方法
浅析藏汉双语结构助词“的”的共性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