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05-05奚和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伊立伊利肺癌

奚和明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奚和明

目的 分析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7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取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 对照组采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36.4%, 生存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0.4±3.6)个月, 对照组为(7.0±2.7)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1, P<0.05)。结论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伊立替康;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

手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难以取得效果, 使化疗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主要手段。目前临床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尚无特异性治疗, 本文以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 采取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 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均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细胞学、病理检查等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脑、肾等器质性疾病;精神正常、意识清晰;男54例, 女19例;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48.9±6.8)岁;鳞癌40例, 腺癌28例, 肺泡癌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格拉司琼静脉滴注止吐。对照组采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100 mg/d依托泊静脉滴注30 min, 取60~80 mg/m2顺铂于第2~4天分3次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以上。治疗组采取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 取100~250 mg/m2伊立替康, 静脉滴注30~90 min,每3周1次, 顺铂用法与对照组相同。3周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以上。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给予必要营养支持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效果判定 按照WHO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2]进行评估, 完全缓解(CR):肿瘤消失, 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较之前缩小>50%, 持续1个月以上;稳定(SD):肿瘤体积较之前缩小<50%或增加<25%, 持续1个月以上;进展(PD):肿瘤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 按照WHO中不良反应评定标准, 分为0~Ⅳ级。0级:无;Ⅰ级:轻度;Ⅱ级:中度;Ⅲ级:重度;Ⅳ级:危及生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近期效果总有效率(70.0%)较对照组(36.4%)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近期效果对比[n, n(%)]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均无Ⅳ级不良反应, 治疗组8例Ⅲ级腹泻, 7例Ⅲ级骨髓抑制, 对照组6例Ⅲ级腹泻, 9例Ⅲ级骨髓抑制;其余腹泻、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等均为Ⅰ~Ⅱ级。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随访 两组患者随访至今, 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0.4±3.6)个月, 对照组为(7.0±2.7)个月,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1, P<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常见类型, 初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易出现漏诊情况。疾病进展中待症状显现, 患者就诊时多已发展为晚期, 使手术根治性治疗难以取得效果。放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 既往是采取顺铂联合紫杉醇、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化疗方案, 但临床治疗时未取得显著效果,据相关资料[3]显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时, 其总有效率约为30%。因此临床治疗时, 需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伊立替康属于喜树碱半合成衍生物, 通过特异性结合拓扑异构酶Ⅰ, 促使可逆性单链断裂及DNA双链结构的解旋,抑制细胞肿瘤DNA转录和复制, 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在此次研究中, 治疗组近期效果总有效率(70.0%)较对照组(36.4%)明显提高(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 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且临床前研究发现, 伊立替康及伊立替康活性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可抑制多种肿瘤模型, 如S-120纤维肉瘤、MH-134肝癌等, 与顺铂等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起到协同抗癌作用。顺铂解离自身氯后, 通过结合DNA的腺嘌呤、胞嘧啶等, 有效联结DNA单链内两点交叉或双链间交叉, 以此破坏DAN功能和结构, 起到显著抗癌作用。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均无Ⅳ级不良反应, 治疗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可见,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较高, 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伊立替康使用后限制性毒性反应, 可通过广谱抗生素治疗, 必要时采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可使细胞恢复正常。腹泻是伊立替康非血液学不良反应, 早期输注时, 伊立替康会诱发胆碱神经兴奋性, 发生一过性腹泻;迟发型腹泻是严重不良反应, 因肠黏膜损伤, 致离子转运异常, 诱发迟发性腹泻。

综上所述,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临床价值高,临床可推广使用。

[1] 武阳.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 8(14):129-130.

[2] 孙立伟, 任秀宝.动脉灌注介入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疗效分析.天津医药.2014, 42(3):271-274.

[3] 韩啸.伊立替康或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解剖与临床.2013.18(4):29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114

2015-07-01]

455000 安钢总医院内五科

猜你喜欢

伊立伊利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单药或联合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研究进展
伊立替康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伊利的软硬功夫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