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指导有效策略探析
2015-05-04范振通
范振通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中考 复习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19-01
当下存在这样的中考数学复习现象:学生在以往学过的众多知识面前往往感到时间太少,千头万绪的知识点梳理起来毫无头绪,导致最后不知如何下手复习。而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过于相信学生的梳理总结能力,于是一味注重习题练习,使学生在无头绪的复习中又陷入题海训练中。这样的复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中考复习中消化、巩固和深化知识对学生而言非常关键,复习阶段是学生查漏补缺和深化理解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下面笔者就中考数学复习有效策略提出几点见解。
一、注重基础知识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情况,常常有一些较为灵活、新颖的数学试题,特别是数学综合题,让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这就导致教师在中考复习阶段渐渐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训练学生解较难的综合题上,希望能借此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题的能力,改善学生无法解决灵活新颖综合试题的现状,因而忽略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总结深化。实际上,这些灵活新颖的综合试题是基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并适当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整个中考的趋势亦是基于课本并在缓缓提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要求。因此,中考复习要注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梳理总结,而不是游离于课本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帮助学生,在梳理和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熟记并能熟练运用基本公式、定理,对于关联知识形成知识网,并且对其有更深的理解,能相互转化,能了解各公式运用和推理本质,才能在万变的题型当中找到那不变的解题本质。笔者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时,并不是像以往上课那样对知识点依次详细讲解,而是将学生以往学习的相关知识点放在一起总结,将各考点作为专门的板块来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杂乱的知识并将其联系起来。如几何知识,从初一开始认识几何平面图形到各种相互关系的证明再到最后复合几何题的解答,笔者对学生进行统一几何板块复习和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几何知识。
二、合理设置复习试题
复习除了巩固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求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这就要靠解题来让学生看清自己的不足,进而多加巩固训练,攻破知识薄弱点。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复习试题,帮助学生发现不足。笔者认为,教师设置复习试题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在设置习题时,难度的把握很关键,切不可对所有学生进行盲目的题海训练,而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选择精准有效的题目进行训练。题目难度不能太小,否则会让学生自大,放松复习,不利于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也不能太难,让学生失去复习信心。习题要能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自己薄弱的知识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精准把握,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笔者在训练学生配方法解题时设计了一个题组:
(1)配方法求y=x2-6x+7顶点坐标。
(2)配方法证明(a2+1)x2-ax+a2+1=0无实根。
(3)△abc三边长为a,b,c,已知a2+b2+c2=ab+bc+ac,请证明其为等边三角形。
这组训练中,题目难度逐次增加,并且有其他知识点的复合,使得学生在巩固配方法解题技能的同时提升了解决综合知识点题型的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了配方法解题的题型之多。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题组中查漏补缺,巩固配方法解题知识。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得到训练机会,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后进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题目的难度在哪里,并通过不断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2.典型性。这类题目包括了关键的知识点,是该知识点运用的典型,体现了数学思维在题目中的渗透,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深入理解很有帮助。因此,在中考复习阶段教师应注重这类题目的训练。对于潜力生而言,典型题目的作用更加重要。
例如,对于解二次函数,可列举这样一道典型题:Y=-2x2-6x+9。
求其开口方向以及对称轴。
求其与x轴交点和最值。
该函数可由y=-2x2如何平移得到?
判断其增减性,并求出其增减区间。
学生如果能解决好这类典型题的每个问题,就能从容应对中考中的二次函数的一些题目。
三、调节好应试心理
中考的临近让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学生会由于产生不稳定情绪导致思维阻塞,严重影响日常水平的发挥。因此,在中考复习阶段调整好学生的心态相当重要。要想调节学生的应试心理,教师在复习中可多多给学生鼓励,注意每个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做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不要在难题上一直纠缠,耽误了基础的复习巩固。再者就是通过模拟考试来使学生慢慢消除对中考的紧张感,使学生渐渐适应考试的氛围,并能做到自如发挥,保持应试的灵活性,从容应对中考。
总之,在中考复习阶段教师应打起十二分精神,帮助学生整理千头万绪的知识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来提高解题能力,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查漏补缺,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进而提高中考数学的复习效率。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