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动探究模型实现高效初中化学课堂
2015-05-04苏钧宗
苏钧宗
【关键词】互动探究 模型 高效课堂 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24-01
初中化学是化学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打好初中化学的基础,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以及实践探究的方法和能力是现阶段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基于此,教师应构建互动探究模型,在实践探究与合作互动中,强化学生的化学科学理念,提升合作意识、实践意识、质疑精神等。
一、互动探究模型理念与意义
“互动探究模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创造性地实践探索而展开教学活动。新课改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和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互动交流和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探究模型”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创造性探索、实践探究而归纳和总结出知识,并拓展应用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而实用的学习方法。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分析思考、观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应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鼓励学生思考和实践,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和方法。
二、互动探究模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根据化学学科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针对性的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的选取和展示,需要结合化学学科本身,以及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升兴趣、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课题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并难易适中,使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实验目标和指向。例如,甲溶液为烧杯A,教师在其中加入20ml的酚酞试液,乙溶液为烧杯B,教师在其中加入10ml的氨水,并将烧杯用同一个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颜色。提出问题:“A烧杯甲溶液变红色,为什么?”
(二)分析问题,作出假设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此时,学生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疑问和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互动讨论和分析,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每个小组总结出自己的设想和疑问,并与教师、同学展开互动探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对比、综合、类推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假设,围绕假设进行推理;继而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产生联想,制订出合理的方案。例如,对于上述A烧杯的颜色变化展开假设,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和探讨,设定出假设方案,并在实验报告上做好记录。学生的假设很多:第一,甲为酚酞溶液;第二,甲溶液变红与乙溶液有关;第三,乙为浓氨水;第四,乙溶液具有挥发性等。
(三)实践探究,验证假设
为了验证每个小组假设的正确性与否,需要通过实践探究来进行假设的验证。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案,展开合理的动手实验,以科学事实为依据,进行假设的科学性判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的不相符合,那么就应找出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实验假设存在的问题,继而作出总结,不明确的地方或还有疑惑的地方,与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互动研究,提出新的疑问,找出问题所在,再重新进行假设、方案制订、实验探究、验证结论性。同时,教师对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和点评,对错误的实验过程进行纠正。
(四)总结归纳,拓展思维
假设、验证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感性体验,对知识进行加工,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讨论和总结中,教师对假设和验证结果进行加工,同时用科学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和总结,并适当评论,让学生获得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念抽象,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结合新情境,不断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概念原理,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和生产活动,不断地强化学生运用知识、体验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实验验证后,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甲为酚酞溶液;乙为浓氨水,呈碱性;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不断运动;酚酞遇碱变红等。
三、互动探究模型拓展体会
结合“互动探究”实验过程,展开知识的应用:农用氨肥应该在存储和施用时防止挥发,鉴别碱溶液可以用酚酞等。实验拓展:将甲乙溶液换成别的溶液,甲为石蕊溶液,乙为浓盐酸,或者是甲为硝酸银溶液,乙为浓盐酸溶液等,以此展开类似的实验互动探究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构建互动探究课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假设—探究—验证的过程,强化学生实践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