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有办法

2015-04-29朱丽丹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故事儿童

朱丽丹

摘要:故事的世界是儿童最容易理解的世界,故事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情节生动互动性强,符合儿童的学习需求,可以成为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内容,可以成为小学品德教学的一种方式。如何选择有效故事,故事还能以何种方式呈现,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故事;儿童;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A-0074-03

一、现场·案例——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绽放光彩

我市品德学科同题异构课比赛正在进行中,其中《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的一个环节设置得到了评委及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这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课,教学目标大致包含以下两点:1.了解花草树木对人类生存的作用,培养儿童珍爱花草树木的态度和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2.初步了解花草树木也需要呵护,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这位教师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教材特点,创编了一个短小有趣又具有典型现实性的小故事,故事叫《小白兔的园子》——

有一天,热情好客的小白兔邀请小伙伴去家里做客。小猴子、小狗和小鸡都来了,小白兔带它们参观园子。园子里,红的花,绿的萝卜秧,树上还结满了果子,可吸引小伙伴们了。它们看见了,高兴极了。瞧,小猴子爬上了果树,荡起了秋千。只听见小树轻轻地喊:“哎哟,别摇我,我晕了!”;看,小狗在萝卜秧苗地上跑来跑去。只听见这些小苗叹着气说:“别踩我,好疼啊!”;小鸡欢欢喜喜地来到了花坛边,摘了一朵花戴在了头上。小花央求着说:“别,别这样做,离开花树妈妈我会枯死的!”小白兔看到小伙伴们的行为,难过得哭了起来。

故事简短易懂,生动有趣,课上两次出现故事,并以不同形式呈现,学生们学得开心又有效。

1.故事引导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了解了花草树木的好多作用,可真了不起。现在老师要奖励你们听一个故事,你们准备好了吗?

(1)课件呈现《小白兔的园子》故事,学生边看PPT展示的相关图片边听故事;

(2)讨论:最后小白兔难过得哭了起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经过讨论,学生们了解到小白兔伤心,是因为它的伙伴小猴小狗和小鸡摇树、踩秧苗、摘花,没有爱护花草树木。

2.角色转化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动物朋友不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为它们感到难为情。假如小白兔现在来邀请我们去它的园子,你会怎么做呢?

(1)师(戴小白兔头饰):我小白兔呀今天来邀请你们去我的园子参观。

(2)师(扮演小白兔跳至一学生处):嘿,朋友你好,你愿意去我的园子看看吗?(交流互动)

(3)别把花草弄疼了,让我们听唱儿歌《我爱花,我不摘》。

二、儿童·资源——故事教学在品德课程中的现实意义

1.什么是故事

百度词典中说: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故事知道怎么办》一书中有更具体的定义——故事是“任意长度的一段叙述或传闻,可以是口头讲述的,也可以付诸文字;可以有韵脚,也可以是白话;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1]。

“现场·案例”中《小白兔的园子》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编的一个小故事,有情节、有头有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易懂。

2.故事与儿童

故事的世界是儿童最容易理解的世界,聆听故事是儿童理解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正确的“故事身份”,获得心理与行动的秩序化。在故事世界里,儿童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他们会凭着一种生命的本能与直觉,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照,或见贤思齐,或发现差距。在儿童的世界里,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故事中的世界是一个整体。

“现场·案例”中,儿童听完故事后,会将自己和故事中的小动物相对照,因此在教师预设的“角色转化”环节,可谓水到渠成,他们都愿意跟着“小白兔”去园子里玩。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儿童在听故事时,已经开始审视故事中角色的行为了,这个时刻就是他们在内心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

在品德课堂中,我们要适时启动儿童的故事思维,因为故事有办法。

3.故事与课程资源开发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的介绍和讲解。所以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立足课标,大胆处理教材。随着课改的深入,在品德课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故事,可以无痕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例如在“现场·案例”中,如果孩子们仅仅是听一遍《小白兔的园子》这个故事,他们对于珍爱花草树木的态度有了一定的感受,但肯定仍然不够强烈。在后续把自己置于故事的情境中,说出自己去园子参观时的做法的同时,等同于亲身经历,学生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中得到了直接的感受、直观的体验,道德认知显然更为强烈。

三、方法·策略——故事选择在教学设计时的基本考量

1.故事的来源:用活教材、超越教材

品德课程的教材是教师引导儿童开展活动的重要资源,也可视为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本课程教学特点的“案例”。教材很好地贴近了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呈现方式灵活,同时创设了真实、典型、生动的教育情境,凸显道德冲突。但是教材呈现给师生的话题、范例和活动模式,只是起到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时候,就有其局限性。所以在使用教材时,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选择适合的内容,生成适宜的活动,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兴趣和需要,同时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的生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和对象,对教材进行补充、开发和创造。而故事可以依据教材进行选择或创编,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故事当中,将教学重难点演变成曲折的故事情节,可以真正实现用活教材、超越教材、回归教材。

2.故事的根本:符合儿童的学习需求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低年级的儿童,一节课四十分钟是不可能保持分分钟全神贯注的,所以板块式教学、小活动的呈现以及故事的引入等方法很好地适应了他们的学习状态。儿童爱在玩中学,爱在乐中思考。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2]。

在《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中,课题就以拟人的形式呈现,赋予花草树木人的感情色彩,这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而教学过程中创编的故事《小白兔的园子》中,小动物们和花草树木完全以童话的形式呈现,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故事的目的:源自生活,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教育的资源十分丰富。实施品德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许多故事筛选出来,选择情趣高雅、富有教育意义的例子,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因为这些故事源自生活,能够让儿童产生心灵的共鸣,触发他们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案例,从而间接实现“生活教育”的目的。

在《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中,教师创编的故事《小白兔的园子》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只是假借了猴狗鸡等小动物的活动和生活。孩子在欣赏完故事后,指出小动物身上存在问题的同时,就是在指导自己的行为。

4.故事的要求:情节生动,互动性强

故事都有一根发展的主线,那就是故事情节。在创作故事或是选择故事时,要分清怎样的故事对于教学目标具有辅助作用。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应该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自发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不要从自己的道德观出发给孩子作总结,要相信故事的力量!故事选择的余地比较宽泛,情节设置可增加互动环节,如让孩子演一演某个片段,猜一猜接下来的故事发展,这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是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的一种积极尝试。

“现场·案例”中的故事其实只是一半,故事的结尾是孩子们自主给出的,他们通过与教师的互动,给出了答案。后续就可以让孩子们续编故事:过了几天,小猴小狗和小鸡又来到小白兔的园子……

四、反思·成长——故事教学仍需不断探索

1.如何选择有效故事

故事是有生命的,它真实的生命始于它开始活在你心中的那一刻。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理,能够透过裂缝渗入坚不可摧的墙壁,能使万物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故事就像水,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是无论故事资源怎样丰富多彩,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时应该有“一把尺”——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保障教学目标落实。一定要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选择适合儿童、适合课堂教学要求的有效故事,为课堂教学所用,以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2.故事除了“讲”还能以何种形式呈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电视儿童”“电脑儿童”越来越多,他们习惯于被动地坐在电视或电脑屏幕前打发时间。因而他们特别需要人际间的互动交流,而故事特别能抓住儿童的心。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讲”的方式把故事呈现给孩子们,因为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会通过眼神、手势、声音的变化以及近距离的接触,与孩子们更直接地交流。然而除了这种通行的“讲”之外,故事还能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故事是通往儿童内心的幽径,可以成为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内容,可以成为小学品德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品德课程中引入“故事教学”,符合儿童的年龄认知特点,故事讲述生活,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进而无痕地促进道德认知,规范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澳]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48.

[2]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故事儿童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