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点”联动:绘本习作的密钥

2015-04-29刘荃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点铁丝网布兰

刘荃

创造性地运用绘本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能够使图画与文字、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融感悟、理解、积累、运用为一体。在众多的绘本习作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者为学生铺设了一条情感之路,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感悟和发现,在发现中不断地表达和创造。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思维拓展了,想象大胆了,表达深刻了,语言精彩了。因而,利用绘本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那么,如何实施绘本习作的教学呢?

一、立足点——简单与平实

绘本画面精美,文字洗练,情节生动,充满着童真童趣,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引导点拨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激起强烈的表达冲动。所以,绘本作文教学无需搞得那么复杂,“简单才是成熟的美丽”。请看一位教师以《铁丝网上的小花》为文本执教高年级绘本习作课的主要教学流程:

一、走近封面,感受故事背景

1.出示封面,板书课题。

2.读读封面的图画,想说什么?

二、捕捉细节,感受战争残酷

1.阅读第一页的文字和图画,读懂了什么?

2.继续共读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3.出示绘本图画,引导学生情境想象:你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4.继续阅读,引导学生想象女主人公面对苦难和阻力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并说一说。

5.阅读余下的段落,出示图画,引导学生捕捉细节,并以“看着那朵凋谢的小花,我想说”为开头,引导学生练习写话。

三、总结

纵观这一教学过程,我们发现教者在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文本的同时,还特别注重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绘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巧妙而适时地为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广阔的写话空间,以使学生胸中所积蓄的情感、感受能够得到宣泄。在我看来,这堂绘本作文教学课,目标是简明的,过程是简化的,手段是简朴的,点拨是简练的,“习作”在课堂上静悄悄地生长着。课堂上,教者只是以“想说什么”“读懂了什么”“看、听、想到了什么”等问题来推进着教学,简简单单、平平实实、清清爽爽,沉浸其间的学生却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思想与文字的自由舞蹈”,情动而辞发,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语言在他们的笔下汩汩流淌:

春天在歌唱,战争也终于结束了。曾经囚禁犹太人集中营的铁丝网上爬满了青藤,周围开遍了小花儿。在这充满生机与新意的春天里,铁丝网上却挂着一朵已经凋谢的花儿。罗斯·布兰奇这个小女孩如花一般的生命也永久地凋谢了。她在纳粹灭亡的前夜牺牲了,但她的精神永存。她的善良与纯洁就如小花儿一样!她还那么小,却要抑制住恐惧,坚持秘密地为那些犹太孩子送着面包。为了帮助他们,她自己却越来越瘦。小花凋谢了,挂在铁丝网上,布兰奇也永远地离开了,但那遍地的花儿在

春天里开放了,是那样得圣洁

无比……

你瞧,从学生富有智慧和真情的文字表述上看,这样的教学,简单中孕育着丰富,非但没有湮灭学生的才情,反而赋予了学生更多的灵性和悟性,让他们在言语实践的舞台上跳出了美妙的舞蹈,在言语发展的天空里自由地振翅高飞。

二、着力点——观察与讨论

绘本色彩丰富、文字简洁而意丰,细细读来,你会发现,它的情节、情感和想象也是无比丰富的,所有的这些都释放着无限的张力,为读者的解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所以,作为绘本习作的执教者而言,其首要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画面、品味文字,以把握故事内容、捕捉细节、活跃想象、体悟情感。唯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为习作奠定扎实而深厚的基础。还是让我们来欣赏《铁丝网上的小花》绘本习作课上的一则教学片段:

师(出示故事第1页,讲述):我的名字叫罗斯·布兰奇。我住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这里的街道都是窄窄的,还有一些老喷泉,房子都很高,房顶上落满了鸽子。有一天,来了第一辆卡车。很多男人离开了小镇。他们都穿着和士兵一样的服装。冬天来临了。

师:听老师读了这段文字,请再细细读读这页的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画面上离我们最近的是一个小姑娘,是布兰奇吗?她头上戴着一个大红色蝴蝶结,手里拿着一面印有纳粹标志的小旗子。看她的眼神,应该是在向车上的士兵们挥手。我猜想,布兰奇应该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只是看大家都这样做也跟着做了。

师:你读图很细致,说得很好。很多男人离开了小镇,奔赴战场。“冬天来临了”是一语双关啊。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看到画面中孩子们大多都拿着一面小旗,画面左上方的墙壁上还垂下来一面很大的纳粹旗子。而且,我注意到了画面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很瘦的,唯独站在左上方高处的那个穿军大衣的男人很胖,我断定他一定是坏人。不然,怎么会在那样的年代中还那么胖呢?

生(会心地微笑):潘天成说得有道理!我也赞同。我关注的是画面的色彩,整体很灰暗。唯独希特勒旗子和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很显眼,很鲜艳!

师:大家已经很会读图画书了,善于捕捉画面中的细节,并且和文字联系起来,互为补充,阅读收获很丰富!

绘本是一种图画与文字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阐释的特殊阅读材料。教者把握了这种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绘”与“本”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物外貌、体型、情态以及画面背景、色调等细节的捕捉,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中,教者不停顿地引导学生对绘本进行“观察”和“讨论”,观察重在引导发现,讨论重在引导交流。正是在这样的“观察”和“讨论”中,学生透过文字和画面进入到了一个新奇美妙的境地,他们徜徉其间,流连于此,于切己体察中加深了理解,积蓄了情感。这样,到了说写训练的环节时,学生才能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才能觉得“说话写话”不是一种负担,产生“一吐为快”的感觉。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学生们精彩纷呈、各具个性的表达。

三、落脚点——想象与创造

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画面的设置上,会留有一定空间,召唤读者去想象、去创造。因此,作为教者而言,必须敏锐地捕捉到 “绘”与“本”的“空白”之处,在学生获取丰富的阅读感受、身临故事情境的基础上,趁势引导学生去想象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此说

写可谓水到渠成。然而,绘本中隐含着那么多的可说可

写之处,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取

舍呢?

不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老师的做法。在读到“囚禁犹太人的木屋”这一情节时,学生产生了丰富的内心感受,此时,教师以“站在这冰冷的长长的木屋前,你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什么”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片段写话,意在让学生体会“二战期间犹太人的痛苦生活”,让学生“和小布兰奇的心贴得更紧”;在学生谈到“布兰奇明显消瘦”的情节时,此时教师以“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可以想见布兰奇这样做一定遇到过很多苦难和阻力。她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呢?大家能否通过自己的想象说一说”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小布兰奇的纯真善良和不求回报的善行。在学生关注到“凋谢的花”这一催人泪下的细节,知道小布兰奇牺牲时,此时教师以“天终于晴了!大自然终于显现出它勃勃的生机。可是,我却不能不注意到倒下的铁丝网上,那朵凋谢的小花呀!看着它,我想说”为话题引导学生写作片段,冀望学生明白一切善良勇敢、具有爱心和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心灵和生命,如春天里满山遍野的番红花一样艳丽地绽放,永远都不会消失。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利用绘本情节预留的想象空间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内容的择取上,一是要择取那些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地方,以有利于他们情感的喷发;二是要择取那些能够密切“读”和“写”之间联系的地方,这样“读”会因“写”而深刻,“写”会因“读”而流畅,既加大阅读的深度,又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的能力;三是择取那些易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丰富性、生动性和合理性的地方,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本习作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注意到以上所述“三点”之间的联动,就能够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多更好的策略和方法,使绘本习作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注:《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本不厚的绘本,却又很沉很沉。绘画者意大利画家罗伯特·英诺森提以一种超级写实的画法向我们述说了二战期间,一个发生在德国小镇的令人悲痛的故事。一个名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很偶然地在郊外看到了一群瘦骨嶙峋的人——那是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接下来的日子里,布兰奇坚持偷偷省下自己的食物,冒着生命危险给集中营里的孩子送去吃的,可有一天却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关于战争、大屠杀,却又分明让读者感受着纯真、善良和爱心。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三点铁丝网布兰
隔热的铁丝网
铁丝网育苹果大苗一法
铁丝网育苹果大苗一法
点点破案记(三)
——铁丝网丢失记
摄影师布兰莱:地球上肯定有个人和你长得一模一样!
不知所措的布兰
英语专业写作中的“点”与“线”教学改革策略
立足“三点”整合经验
舞弊查账要找好“三点”
不知所措的布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