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儿童习作的应然之道

2015-04-29刘荃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习作儿童生活

刘荃

有这样一个故事: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人身份的农民手工业者建造的,而不是“由30万奴隶所建造的”。其实,第一个作出这种判断的,是瑞士钟表匠塔·布克。这位钟表大师,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而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他无论如何也制作不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入狱前在作坊里,他制作钟表的误差从来都低于1/100秒。这是为什么呢?布克顿悟到,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同样道理,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巨石之间连一张刀片都插不进去,那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

的确,人只有在身心自由的情况下,才有感悟的闲暇、体验的快乐、创造的愉悦,也只有在此情境中,才能把能力发挥到极致,才能创造出奇迹。同理,习作,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可能发生!那么,何谓“自由”呢?“自由”本意指没有阻碍的状况,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换言之,就是不受束缚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其意就是让教者给儿童营造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让儿童在自由之中放飞思绪,无拘无束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让他们在习作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探源:习作教学“自由缺失”的现状

课改以来,人们喜欢用“自由表达”来体现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但我们不难发现,习作教学仍然缺乏自由。许多教师仍然没有走出以应试为本位的误区,过度讲解写作知识、强调写作技法,儿童本体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致使习作价值错位。试想,在如此过分指导、过于监管的状态下,儿童还能享受到习作的乐趣吗?还能视习作为坦途吗?

习作本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张扬儿童的个性。如果教师总是把知识灌输给儿童,总是使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儿童的习作,那么儿童习作便会越来越丧失自由,毫无生趣可言。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的教学主张,让他们在较少束缚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表达,有兴趣表达,甚至乐于表达,以此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心态,进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二、破译:“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内涵阐释

“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摒弃的是传统作文的痼疾——按一定的章法和僵化的套路编造为他人言说的文字,走的是用语言包装思想的歧路,失去的是思想的自由;呼唤的是回归习作课程的原点——遵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强调自身的真实感受,抒写为自己言说的文字,走的是用思想包装语言的正道,赢取的是儿童主体人格的彰显。也就是说,“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倡导的是既“立言”更“立人”。为此,习作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儿童“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语言功能,更要着眼儿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自我教育功能。要落实这样的习作教学主张,我以为至少要秉持以下几种观点:

1.主体观:尊重儿童,解放儿童。

儿童是习作的主体。著名学者张文质先生曾说:“要让孩子写出见性见灵的文字,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字,就要尊重儿童的视角。把儿童当作有独立价值的人来肯定,而不是依附于成人的定义、概念而存在。尊重儿童的视角,其价值在于对个体的尊重,还给孩子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信心。这样孩子的作文才会有个性,有创造性。”这段清澈敞亮的文字,昭示我们要解放思想,尊重儿童的天性,珍视儿童的独特感受、体验和表达,不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不以成人的标准去考量;同时,也要着力解放儿童,在拟题、选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习作的各个环节给儿童以自由和权力,顺应儿童心理,引导他们诉说真故事,倾吐真性情;此外,还要理解儿童,回归儿童立场,放下身段,用儿童的视角观照儿童的习作,如此才能读出别样的景致。

2.课标观: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目标与内容中指出:低年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中年段“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其中“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自我表达”等关键词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课标所倡导的习作理念,那就是“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创造性地表达”。只有做到“自主”“自由”“创造”,儿童才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表达自己想写、乐写的内容。因此,习作教学中,我们必须突出这些要求,并且千方百计、循序渐进地予以落实。久而久之,儿童才能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才能想写、能写、善写。

3.目标观: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易”即不费力;“乐”即欢喜快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指的是儿童习作时下笔轻松自如且兴致盎然,这是儿童习作的最高境界。习作教学中,我们应以此为目标,从儿童主体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关注儿童的情感诉求和知识需求,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再现各种生活场景。这样,方能唤醒儿童的生活积累,产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习作冲动,直至敞开心扉,直抒胸臆,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的。如此,儿童才会产生一种持久、稳定、强大的内驱力,把习作当成一种快乐和享受,进而转化为更深刻、更持久的习作兴趣,为自由表达、创造性表达积蓄能量,奠定基础。

4.教学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这就告诉我们,习作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指点技巧,而是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其间,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体会和理解,进而能够有所发现,悟得观察、思考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法。毋庸置疑,只有这样的“获得”才是深刻的!所以,习作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与儿童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情境,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儿童,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表达中学会表达,在创造中学会创造,切实地提高习作素养。当然,教师也不能“无为而治”,应适时、适当地给儿童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致用:达成“自由表达”的主要策略

“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有别于那种规范不足、自由泛滥的“假性自由”,其宗旨在于还儿童自由表达的空间,促进儿童自由而又合乎规范地表达。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实施策略,意在为儿童的“自由表达”夯实基础。

1.作前疏导:功夫在诗外。

写作绝不仅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试想,在动笔之前,如果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语言储备、情感积淀的话,儿童能够写出作文来吗?因此,“作前准备”在儿童习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关注生活,丰富源泉。

“伟大的作品是分泌出来的,而不是被挤出来的。”习作应该是从儿童的生活中自然地分泌出来的。儿童没有生活,何以习作?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应善于以儿童的眼光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并有滋有味地描述给他们听,把美好的生活展现给他们,激发他们关注生活的情感。其次,要想方设法解放儿童,切实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融入到自然、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类生活中。这样,他们就能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关注看似平淡的生活,会在自认为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寻觅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事情。

(2)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写道:“伫中区以玄览。”意思是从广阔的生活中观察万物,才能引起文思。因此,教师首先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想方设法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其次,要交给儿童观察的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寻找、感受、体味,并且适当介入思维,善用想象与联想,悟理品情。第三,要及时、简要地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防止遗忘,使其成为习作的毛坯,以便到时好“取米下锅”。

(3)强化阅读,汲取营养。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是作文的桩基。没有桩基,哪来大厦?大量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提升他们已有的言语经验,使他们养成敏锐和深厚的语感,而且能够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谋篇布局的方法。阅读是一汪海洋,赋予儿童无尽的奥妙,需在乘风远航中汲取点点海浪,充实和丰富自己。

2.作中指导:操曲而晓声。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如何才能“学会”?那就要求教师在作中引导儿童多加练习,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1)取材:唤醒生活,打开

言路。

取材,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教师首先要确定好话题,开拓儿童思维,向生活取材。话题的确定要考虑到儿童的兴趣,要恰到好处。其次,教师还需进行组织交流、有效引导,让儿童说真话,说真事,说真情。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儿童从素材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以避免选材的盲目性。

(2)构思:理清思路,掌握

写法。

构思,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引导儿童选取材料之后,就让他们自思自悟自写,指导并没有真正有效地介入,结果导致儿童陷入“心有言而笔难行”的尴尬境地。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借助例文,读读悟悟”“精选范文,比比议议”“联系实际,说说评评”等办法,引导学生构思成篇,以充分发挥例文或者范文的价值和功能。

(3)立意:正确引导,深化

认识。

立意,解决的是“写得怎样”的问题。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要积极引导儿童进行求异思维、反向思维,鼓励儿童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和体悟。对于儿童的偏颇观点、消极的生活态度、暗淡的生活色彩等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从而净化儿童心灵,提升生活境界。

(4)起草:得心应手,一气

呵成。

起草,解决的是“写下来”的问题。这一环节是儿童由模糊思维转化为具体思维、从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给儿童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儿童集中精神,用文字将所思所想所感凝固下来。此时,教师最好也能随着儿童一起习作(下水文),以陪同的方式给儿童以情动相随之感。

3.作后引导:淘漉始到金。

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习作通过多次修改,才能如宝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教者要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1)加工:通览细查,斟酌

推敲。

加工,解决的是“进一步写好”的问题。这就要求儿童起草之后要对习作进行修改,先宏观通览,看内容和思路是否具体明确;再微观细查,看遣词造句是否通达、标点符号是否准确规范。同时也要求教师围绕习作要点,针对共性问题,给儿童作具体入微的指导,对加工修改的态度、过程、内容、方法作简要的提示。

(2)评价:多就少改,赏识

激励。

评价,解决的是“持久力”的问题。“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因此,习作评价需要“人性化”,儿童辛辛苦苦写的文章,教师不应以冰冷的标准去衡量,要知道儿童习作只是一种练习,是一种过程中的学习。教师的评价应该紧扣课标,关注习作过程,尊重儿童,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充分表扬儿童习作中的优点,以增强其自信心,为进一步的习作灌注巨大动力。

自由,儿童习作的应然之道。前行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勇于突破与变革,冷静思忖与应对,必将迈入儿童习作教学的“自由王国”,习作也一定会成为儿童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习作儿童生活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