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

2015-04-29许谷

北方音乐 2015年13期
关键词:建议教学内容问题

许谷

【摘要】器乐课程是音乐学专业主干课程,集知识性、艺术性、技能型、实践性于一身,对于学生音乐素质、音乐才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着眼于音乐学专业,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来就其当前存在的不足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意在推进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教学的长足稳定发展。

【关键词】器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问题;建议

现代社会精神文明高速发展,人们音乐欣赏水平提高明显,并表现为更高的艺术追求。这一大环境下,教育机构和社会演出对艺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学专业学生在自身的就业与发展上更为严峻。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主要包括三个大块:第一,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西洋乐专业课程;第二,古筝、竹笛等民族器乐专业课程;第三,器乐伴奏等辅修课程。就当前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后果是影响了教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而要使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用,就必须与时俱进,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而这直接关乎着教学的成败。基于此,明确当前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使其与实际情况和需求相契合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音乐学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概述

(一)器乐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时间来看,更多沿袭了专业音乐学院的模式,注重对个体演奏技术的学习和演奏技巧的难度,而对于才能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课程与人文精神的联系则相对淡薄很多。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强调专业性,注重器乐演奏的专业性和高难度,而对学生应具备的人文情怀、舞台经验的积累及基础知识的储备则相对缺乏重视,对于高师院校来讲,这样的失衡会造成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同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对接,无法直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堂当中,不符合“优秀人才”的定义。同时,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不重视基础音乐理论,自身知识储备薄弱,对器乐相关历史模糊,而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己喜欢的乐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上。长此以往,这种非全面的素质发展会影响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自身发展与未来就业。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教学内容上,大多延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在演奏标准和质量上向其看齐,这对学生专业水平的培养带有盲目性,不利于其全面的发展,同教学的真正目的与要求是相背离的。同时,在教学实践当中,在一种模式上过分停留,这就是将键盘、民族管弦、西洋管弦以综合演出或音乐会形式来进行实践表演,单一的培养模式,狭窄的专业面,直接反映了教学内容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缺失。这样就使得专项学习的学生对于专业课之外的乐种、乐器几乎没有涉猎,且单纯的“学以致用”使学生难以具备创造和创新能力,无法很好的融入到全方位、融入化、多元化的乐器表演当中,限制了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的切入点思考

如何使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教学同国际、国内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相适应,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相契合,是当前音乐学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器乐课程体系优化的切入点

在音乐学专业改革和现代社会需求下,结合上述所阐明的问题,得出当前的课程体系设置显示的是一种片面化的、失衡的人才培养形式,对其技能型优化,就要纠正其片面性。因此,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应确立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方向,在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平台上寻求多元化的优化和房展,从而实现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优化的切入点

通过对上述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的阐述,明确了当前教学内容优化除做好理论知识与演奏实践、专业难度和专业广度间的平衡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将传统、单一的器乐实践教学模式打破,走中西音乐融合的方向,实现器乐表演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挖掘学生创作才能,对其主体地位进行体现,使所培养的学生是与时代审美需求相契合的。此外,在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教学内容上,建议引入“名歌名曲器乐化”的现代教学理念,打破课程与学科壁垒,融合古今中外的名歌名曲,注重对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来推动其在器乐学习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建议分析

(一)器乐课程体系的优化

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的优化在于“多元化”课程体系的设置。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恰恰是服务于“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因此,应当整合优化原本孤立存在、类型单一的课程课题,来创建一批多层次、综合性的课程。

第一,创建针对“基本技能”侧重培养的课程。如民族管弦类的古琴、二胡、竹笛、扬琴、唢呐、萧、琵琶等,西洋管弦类的萨克斯、大提琴、小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等。在大学四年当中,音乐学专业学生应当在上述器乐课程当中选择一项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掌握一门乐器的音乐文化、演奏技术和基本性能,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来体现“一技之长”。

第二,创建针对“合作能力”侧重培养的课程,包括管弦乐合奏、民乐合奏、重奏等。该环节是器乐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此方面课程体系的构建,来打破原本器乐教学“单打一”、过分追求“高精难”的问题。为适应课程需要,可尝试将年级、班级的极限打破,在全院进行管弦乐团、室内乐团、民乐团等的构建。尤其是在开设民乐合奏课程方面,可结合当地音乐文化,并通过同国内外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来形成自身的品牌和特色,促进音乐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和艺术视野的提升。

第三,创建针对“综合素质”侧重培养的课程。包括器乐教学法、器乐艺术史、著名作品赏析等。通过建立这些课程,来进一步丰富器乐课程中的理论部分,使所培养的学生学习的不只是外表,还有“灵魂”,这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第一,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分科设置是传统的教学形式,其忽略了音乐本身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忽略了技能与理论的联系。在器乐教学当中,难免会遇到世界民族音乐、传统与现代音乐、流行与经典音乐等,在这一过程当中,就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整合,将知识间的界限清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第二,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常见的授课方式有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三种,将三者整合,通过分析各自优劣势,来形成以个别课为主,集体课和小组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是一个积极的尝试。个别课具有效率高、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够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突出体现,因此应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但因其教学对象为个体,故对于学生的竞争、协作能力不能实现,这就需要小组课和集体课的相应补充,从而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

第三,器乐课程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改革单一的传统教学,来向实践式、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在器乐课程教学的优化中,实践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但是理论向实践的过渡,对于学生欣赏品味、鉴赏能力、创新精神、经验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适当增加艺术实践课的比重,并积极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与音乐实践的碰撞中实现自身的成长,这对于学生日后适应社会十分有利。

第四,尝试“中西合璧”的教学模式。针对时代的需求和审美,来融合中西音乐到实际教学当中,在传统与非传统中产生火花。中西合璧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器乐的乐种、审美习惯和表演方式。而具体的开展,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针对性的查找教学素材,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其在传统中向国际延伸。

四、结语

立足于当前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借鉴本文阐述的优化建议,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加以实施和推进,从而最大化的改善当前现状,发挥器乐课程的应有教学作用。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坚定的改革,积极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这样的良性循环下,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教学必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城.管乐教学的课程体系[J].他山石,2013(5)

[2]何巍.高师器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纵横,2014(9).

[3]商立君.完善器乐教学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J].新课程研究,2011(6).

[4]吴晓勇.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建设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11).

[5]宋博媛.应用音乐学学科器乐课程开设的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15(6).

猜你喜欢

建议教学内容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