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田野考察报告
2015-04-29詹林平和春花
詹林平 和春花
【摘要】音乐田野考察,主要是锻炼学生在田野中既独立又配合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在田野中规范的工作准则以及在田野中和文化报道人的交流问题,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田野经历经验,进而充分论证自己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基诺族;音乐;田野考察;竹制乐器
2014年6月28日,中国音乐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13人,研究生处对此次考察丁作特别安排的摄影录音师2人,在李媛老师的带领下,一行16人赴云南作为期13天的民族音乐田野考察工作。7月7日,随着考察工作的统一安排,我们一行16人抵达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市。我们此次田野考察,主要是锻炼学生在田野中既独立又配合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在田野中规范的工作准则以及在田野中和文化报道人的交流问题,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田野经历经验,进而充分论证自己的理论知识。说到底就一句话:实践是经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国务院批准的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基诺族
7月7日,抵达景洪市已是中午,我们一行16人吃过午饭,就上车向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田野考察点——基诺山巴卡小寨而去。巴卡小寨是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最东边的一个村寨,紧挨着勐仑镇(从景洪市到磨憨的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汽车穿行在西双版纳的香蕉林和橡胶林中,更像行驶在传说中云遮雾绕的人间仙境般的群山中。第一次到基诺山,脑海中回忆着沈恰老师在其民族学专著《贝壳歌》中分析论述的一些民族音乐与当地独特的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基诺族一个以基诺山而命名的民族,去生存与发展都与基诺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接下了不解之缘,就因为在如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巾,生存永远都是基础。想着这些问题,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最后,汽车停在不算太好的柏油路边,我们全体下车,步行上基诺山。因为汽车已经剑半山腰了,所以,也没有一会就到了——巴卡小寨。
基诺族是一个以基诺山而命名的民族,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世代生活在基诺的的基诺人为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一个以山的名字而命名的民族。基诺族有28000多人。以下访谈内容均为当地文化报道人张二(61岁)口述,在场的当地人还有张二的老伴(63岁),张二的表姐(80多岁),以及张二的侄儿、侄儿媳。村长是文化报道人张二的另一个侄儿,巴卡小寨总人口大约有280人,属于人口较多,村落较大的村寨。由于地处边疆,人口稀少,在小学教育阶段,为了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并校的现象较普遍。村里的小孩读书要到5公里以外的勐养去上学,一般是星期天下午送到学校,一直到星期五再接回来。基诺族世代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基诺山,分布在坝区的基诺族农业经济作物以香蕉、橡胶、水稻、为主,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的基诺族其农业经济作物以包谷、菠萝、茶叶、砂仁、冬柿子为主,有的地方还存在着部分以打猎和农耕为主的传统生活模式。整个巴卡小寨,初中生几乎家家都有,从这个侧面说明,在当地,几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工作止在推进;高巾生有二、三个,也曾经做过地方上的代课教师。
从生和质量上看,改革开放35年来,基诺山的基诺族人民的生活变化大,以前,特别是解放前,大多数基诺族以野菜为主;现在的生活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在当地的推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基诺族人民开始种植橡胶和香蕉,以及在平坝地区栽植水稻,保证了一年的基本口粮。从根本上改善了基诺族人民的生活。从交通T具上讲,以前仪有的商业流通就依靠马帮,给人们从外面带来一些生活用品和有关外面的消息。而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奉行“要想富,先修路”的经济发展方针。现在几乎村村寨寨都有公路网连通,汽车、摩托车也进入了基诺族人民的生活领域。
巴卡小寨有78户人家,对于人口政策,当地政府结合农村实际的生产劳动需要,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下,大多数家庭都生育2胎,头胎与2胎之问要问隔4年。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可以只生1胎,巴卡小寨有4家生1胎的家庭。生1胎的人家均是生了男孩,现在的人大多都知道“儿多母苦”的实际问题,为了避免以后生活负担过重,就不再生第2胎。主要是从生活成本和抚养成本以及以后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等等考虑;也有的家庭,为了生1个男孩,结果,一连生了4个女孩,像这样的家庭,他们之所以生了4个女孩,就是因为想要生1个男孩,作为传宗接代的任务,这是传统的社会观念的问题。从最近些年开始,重男轻女现象开始发生了些变化,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以生女孩为主,原因是人口增多了,相对于人均的土地面积减少了,随着农业机械化慢慢进入基诺族人民的生产劳动领域,大多数初中毕业的男生回到基诺山,其巾一部分就成了“吃喝玩乐、抽烟、喝酒、打牌、打麻将、打架、惹事的边疆的“啃老族”。一般初巾毕业以后,由于青春期的男孩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处于一个剧变时期,受社会影响较大,男孩要比女孩难管教一些,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慢慢地导致大多数基诺族人民(特别是年青的一代人,见多识广的基诺人)都觉得生女孩比生男孩要好,所以,就出现了现在有些基诺族人民喜欢生女孩,这就是其社会根源问题。
对于基诺人的一部分年青人来说,我要说一句,根据此次田野考察实地访谈的结果,以及从文化报道人张二那里得到的一些信息是:当地巴卡小寨还没有基诺人参军。其他基诺族村寨虽然参军的人数不多,毕竟也还有人参军。与其他村寨相比,这是巴卡小寨落后的地方之一,根据巴卡小寨几位长者说,巴卡小寨现在的年青人没有人参军,主要是怕苦、怕累。这样的年青人是没有希望的,也承担不了什么民族繁荣富强的责任,更承担不了国家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希望他们尽快从颓废的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像2013年湖南那几个出现在部队里的“公子兵”一样,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不愉快。也正因为怕苦、怕累,巴卡小寨年青的基诺人也很少外出打工。也还是因为怕苦、怕累,其他村寨的年青人通过刻苦学习,敢于拼搏,报考了北京的高校,其村长的女儿还考了当地的第2名。与其他村寨相比,巴卡小寨的年青人还需要痛定思痛,奋发图强。
基诺族的民居建筑风格,用团花树的材料做房子,多数房子属于傣族风格,以前用茅草铺顶,现在大多数用瓦做顶,或者用混凝土浇灌做顶。有不同的建筑层次就有不同的社会地位以及其经济地位。以前请工帮忙,特别是盖房子,换茅草顶,要杀鸡喝酒招待来帮忙的人,不用花钱。那是在1965年以前。从1965年后,接着就是波及全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也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之后于1978年全国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刚的错误的政治路线,从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主的道路上来。改革开放的思想影响到西双版纳的边疆地区,从那以后,请工帮忙需要付给帮忙的人工钱。
张二,1968年高小毕业,当初20多个同学,到今天健在的只有5、6人在世,大多数都是因为喝酒过多,或生病去世。通过这个信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共识,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很多成年人文化不高,在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年代,形成了一种颓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是谁的错,是历史问题。
基诺族的丧葬习俗与中原汉族相比,要明显第简单得多,棺木(当地也叫棺材)不论造型还是大小与中原汉族相比都要显得型号小,造型简单。当地的基诺人死后,其子孙要守墓3天。以后就再也不会剑坟地去扫墓,也没有家族式的相对稳定的墓地。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在传统生活巾不过清明节;从1984年开始过清明节。边疆少数民族改革开放的步伐慢,当地的基诺人就连生产承包责任制与全国相比,比汉族推后了5年。现在的基诺人对于清明节存在一个混合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社会也不断的前进,基诺族也在逐渐被汉化,所以西双版纳州基诺山现在的基诺人汉族传统文化比较广泛。在这个混合状态的社会巾,存在着一个年龄的大体分界线,60岁以上的基诺人大多会信奉基诺族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含不过清明节,以及丧葬传统也会坚持基诺族的传统习惯;向60岁以下的基诺人(现在基诺族的主体),由于在生产实践过程巾,受剑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影响较多,以及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多,大多会信奉汉族传统的清明节。
二、基诺族的竹制乐器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而深厚的文化,虽然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去自身的历史和生存条件所限,导致了其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但是,有一条是相同的,即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乐器制作和加要的过程中,都能够做到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就地取材。从乐器学的角度出发,与在生存环境和条件上、经济上,军事上,物质上,文化上,要艺技术上占优势的“大民族”(在生存环境和条件上、经济上,军事上,物质上,文化上,工艺技术上占优势)相比。少数民族不得不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制作加工适合本民族文化传统所需要的一些乐器,这甚至可以说是55个少数民族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也止因为这一原则,不同的民族才创造出既能够反映本民族的造型视角审美标准,同时又能够反映出本民族传统文化对音乐中,其乐器音色的苛刻要求。
基诺族也不例外,在巴卡小寨,乐器制作人就是当地的文化报道人张二的哥,这使得我们对基诺族乐器的制作和加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此,非常感谢我的文化报道人张二。基诺族的竹制乐器如果按照H-S(霍恩博斯特尔一萨克斯)体系的分类标准,基诺族的竹制乐器可以大致分为体鸣乐器和气鸣乐器两类。其巾,体鸣乐器就是比较粗大的竹子,用锯子锯掉两端,留下中间部分,有的还会在竹子上雕刻一些图案,比如,花鸟、走兽、风景都有,就看制作乐器的师傅手艺和水平了。演奏时用木棒直接敲击竹子,发出声响,不同是场所和用途要发出不同的节奏。气鸣乐器就是相当于汉族的竹笛,属于典型的民族吹管乐器,其制作的原则和工艺水平与汉族的竹笛是一致的,只是基诺族的竹笛在制作和加工的过程巾要显得粗糙一些,有一些凭经验的感觉。
在历史上,基诺山的基诺人,外出打猎经常是群体性的,基诺人外出打猎,如果有捕获猎物,自捕获猎物开始,由7个人一起敲击竹子(体鸣乐器),每个人分别负责敲击一个音,如:do、re、mi、fa、sol、la、Sl返回村寨。猎人们就用这种简单的竹制乐器向村寨的父老乡亲汇报。在打猎过程巾,如果遇到大型猎物需要周围的猎人帮忙,基诺人也会用这种竹制乐器(体鸣乐器)向周围的猎人传递信号——在某地有人需要帮忙。在基诺山,凡遇剑有本村寨的猎人打到猎物凯旋归来,都要把猎物让全村寨的男女老少全体一起分享,就连寡妇和孤寡老人以及无依无靠的人在内都能够参与分享猎物。这是一种具有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模式,可惜呀白从1984年基诺族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后,这种现代人难得一见的生活记忆再也没有了。
基诺族的竹制乐器一般都具备两个社会功能,其一,比如说打猎归来时演奏的竹制乐器,起到歌颂英雄的作用。其二,在世俗的社会生活巾,也可以表达对某事、某人不公平,想不通有意见有看法的作用。可涉及到一起做生意、打猎中出现的不公平,欺瞒、欺诈行为的控诉。比如,一起打猎时捕获的猎物,结果猎物被其巾的一个或者几个偷吃了,这时,这种用竹制乐器所演奏的节奏和旋律中就会表达出比如猎物被偷偷地吃了,骨头和羽毛都还在某处等。可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又不失风趣幽默。
三、基诺族的传统节日
以巴卡小寨为典型代表的基诺族村寨,在村落行政调整的过程中,出现过两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是1965年,对当地的村落进行第一次分组。第二次于1974年又进行第二次分组。现在的行政村落一直沿用第二次1974年进行分组的结果。在这两次分组的过程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汉族的文化向潮水一样涌向基诺山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基诺族一年四季的节日有:中秋节、清明节、春节、过冬、二月六。实际上说,以上这些节日巾,每一个都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那为什么没有一个基诺族的传统节日?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基诺族与汉族在多年的文化交流中,基诺族的文化被强大的汉族文化同化的过程中,造成了基诺族自身传统文化的流逝。这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现在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锁面临的尴尬的境地。在这里,我们谈论一下基诺族的年节。
二月六,基诺族的年节。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族称被确认的历史上,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世代生活在基诺山的基诺人为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一个以山的名字而命名的民族。当时任国家主席的华围锋把6月6日改为2月6日,随着基诺族与周边的兄弟民族特别是汉族不断的融合,在历法上也受得了汉族传统的影响。当时的国家主席华围锋把6月6日改为2月2日,主要是因为新历的2月6日止好是农历的正月初,在中国所有重要的民俗活动在传统上都会用农历的历法来记录。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从那时起,每一年新历的2月6日就成了基诺族的年节。以巴卡小寨为例,基诺族的年青人对传统文化不是很重视,这是不是弱小民族在强势民族的影响下,慢慢出现的民族自卑心理在民族文化上的反映。要不然,对于基诺人来说,2月6是基诺族成立的日子,是基诺族最重要的民族节日,怎么会连过自己的民族节日都要去乡政府举行。在这种尴尬的文化语境下,作为行政管理的最低一级行政机构,乡政府自然而然地,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传递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幸好,现在关心民族文化的群体越来越多地投入剑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可喜可贺呀!
现在的基诺山,现在的基诺人,现在的基诺族,其民族最大的特色就是2月6日,基诺族的年节。届时,不但省内外的基诺族以及基诺族的朋友们会赶来,就连外围人也会赶来,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法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们。
短暂的考察,说不上有多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就凭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所能触及到的文化现象,反映出在被汉族文化色彩同化的同时,作为相对弱小民族的子孙们,你的血液中是否还流淌着先辈们英雄的文化血液?如何保存自己传统的民族义化,如何传承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在全国汉化不可阻挡的同时,有很多弱小民族很快就被汉族同化,其结果的利与弊如何衡量,是民族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的老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