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音乐节奏对不同依恋类型男女情绪的影响差异
2015-04-29朱晨缘甘元元铁瑞
朱晨缘 甘元元 铁瑞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在生活中随处可遇见的无形事物,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人生来就具有音乐智能,婴儿很早就可以对音乐表达的情绪进行识别,有无音乐训练经历,对于情绪的知觉,并没有差异。毋庸置疑,音乐对于人情绪的诱发是与生俱来的。且音乐对于人类情绪的影响十分鲜明和常见,因此,对于此专题的研究也十分密集,关于音乐对人类情绪的影响的言论和描述也时常可见。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 有人进行过音乐与情绪关系的探索。曾在《世界之窗》、《医学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刊物书籍上介绍过一些乐曲产生相应一些情绪①, 比如:德彪西的管弦乐组曲《大海》和组曲《水上音乐》等会反映倦怠疲乏的心情,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降E大调、奥涅格的管弦乐《太平洋231》等能增强自信,小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比才的歌曲《卡门》等乐曲能引起明朗和轻快的情绪状态,莫扎特的《摇篮曲》、门法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能催眠, 等等。
然而,虽然关于音乐与情绪之间的关系的言论繁多,但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数都停留在经验描述的层面上,缺乏有力的证实。 因此,本研究试图以实证研究的方式,选取音乐的速度这一要素,探究在不同节奏音乐的影响下,不同性别、不同依恋类型的人的情绪差异。
【关键词】音乐节奏;情绪影响;性别;依恋类型
一、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音乐欣赏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然而不同的音乐元素对于人情绪的影响作用也不尽相同,那么不同的音色、旋律、节奏速度和调式等对人们到底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情感影响呢? 如何才能确切地得知这种影响呢?我们很想知道。且近年来,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社会压力也日益增大,人类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心理治疗也逐渐在我国逐渐引起普及和重视,既然音乐对于人类情绪能够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那么如果我们实证两者之间联系,那么音乐干预这一手法就能在心理治疗领域得到更明确更有效的应用,对于未来我国音乐治疗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及指导意义。因此,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和想法,本研究试图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究在不同节奏音乐的影响下,不同性别、不同依恋类型的人的情绪差异。
二、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今现状下的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也更加看重精神上的需求和满足。音乐有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影响人的情感,他人的情绪波动;它可以沟通人际关系,增进社会交往:它可以帮助自我实现,促进人格的完善;它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育德育智。无论在什么时代,音乐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在古代,音乐用于祭祀、宗教、占卜和战争;文明社会早期, 音乐用于礼乐教化和娱乐;到了近现代, 音乐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劳动、医疗、教育、体育运动等等方面。比如:音乐能提高生产效率,青年工人在音乐背景下工作,产量可增加4%-25%。②在工作车间有音乐比没有音乐时, 劳动生产率在日班提高7%,夜班提高15%③。音乐能治病, 美国和西欧用音乐来治疗精神病和智力有毛病以及神经衰弱等疾病效果明显, 特别是对忧郁症和狂燥精神病效果显著④。
音乐对人的作用,实际上在于生理上的改变,人们通过接触不同的音乐信息,如节奏、旋律、和声、响度等,激活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观情绪的中枢,对个体的情绪进行调解。
音乐情绪反应是人类先天的生物本能,并且音乐刺激能够引起副交感神经系统变化,缓解人类机体焦虑、紧张等情绪,进一步降低生理唤醒水平,促使个体达到松弛,自然的状态。再者音乐能够帮助个体进入自然想象,促进情绪的放松,调节心理。对于心理上的觉知,音乐可以减轻人们的焦虑、紧张,同时有镇静、缓解疼痛的心理作用。
三、前人研究
骆正等人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行过“ 情绪控制”课教学,安排学生听音乐写感受,测量生理反应,以期获得乐曲对情绪影响效果⑤,他的探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四、实验方法
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内随机选取不同的男女被试,通过改变音乐的节奏,从而探究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在性别方面上在不同速度的音乐条件下情绪是否会产生差异以及会产生何差异。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分别为:性别(男、女),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专注型、冷漠型),音乐节奏(快、慢),选取成人依恋量表(ECR)和情绪体验量表(每次音乐干预之后都会进行情绪体验量表的测试),采用被室内设计加前后侧的方法,进行持续3-4次的音乐干预,其中为避免演唱者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直接选取不同节奏的无歌词纯音乐来进行实验。
五、实验步骤
预实验:
在华中师范大学本校区共招得30名被试,回收有效数据20份,先后在相隔几近相同的时间里进行了初测,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这里第一次施测时有30名被试,但是第二次施测是被试只有20名,由于被试缺失比较严重,所以初步计划的四次实验缩减为两次)
(1)在进行实验之前,主试向被试表达清楚此次实验目的,即告诉被试对他们进行音乐干预的测试,然后探究不同音乐节奏的干预是否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2)每个被试首先填成人依恋量表,测出其依恋类型;
(3)然后分别找快节奏和慢节奏的音乐各两首,及总共四首无歌词歌曲编号为A、B、C、D(其中A:速度112,B:速度72,C:速度208,D:速度40)如下图所示,当第一次进行实验时,让被试听快节奏的A歌两遍,听完之后填份情绪体验量表,然后让被试听慢节奏的B歌两遍,同样再让被试填份情绪体验量表;
(4)第二次进行音乐干预实验时,方法同(3)中步骤一致,且每次实验间隔的时间相等;
(5)通过软件统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正式实验:
在华中师范大学本校区共招得64名被试,回收有效数据64份,先后在一周的时间里进行了两次实验(周一第一次实验数据收集,周五第二次实验数据收集),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这里由于预实验的情况来看,实验后续被试缺失的比较严重,所以将正式实验的次数缩减为了两次,然后招收被试64人,回收数据64份)
(1)在进行实验之前,主试向被试表达清楚此实验目的,即告诉被试对他们进行音乐干预的测试,然后探究不同音乐节奏的干预是否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2)每个被试首先填成人依恋量表,测出其依恋类型;
(3)然后分别找快节奏和慢节奏的音乐各两首,及总共四首无歌词歌曲编号为A、B、C、D(其中A:速度112,B:速度72,C:速度208,D:速度40)如下图所示,当第一次进行实验时,让被试听快节奏的A歌两遍,听完之后填份情绪体验量表,然后让被试听慢节奏的B歌两遍,同样再让被试填份情绪体验量表;
(4)第二次进行音乐干预实验时,方法同(3)中步骤一致,先听C歌两遍之后填一份情绪量表,再听D歌两遍之后填份情绪量表;
(5)收集实验数据;
(6)通过软件统计实验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研究结论
1.男生在较慢节奏、较快节奏的音乐中积极情绪都显著高于女生在较慢节奏、较快节奏音乐中的消极情绪。
2.男女生在很慢节奏和很快节奏的歌中都无明显情绪变化,但是女生在很慢节奏的音乐中的消极情绪显著高于男生。
3.所有依恋类型的被试在较慢节奏的音乐中的积极情绪(接受)都一直显著。
4.所有依恋类型的被试在很慢节奏的音乐中都表现为消极情绪。
七、研究意义及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心理治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治疗在我们也开始逐渐走向系统化。因此,对于音乐这一重要干预手段的研究也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根据本研究量表指标的显示和对数据的分析,我们证明了音乐的节奏对于人情绪的影响是证据确凿的。由此,首先我们证明了我们研究项目的有效性,其次,对于未来我国的音乐治疗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根据研究结论第一条显示,不同性别的人对于音乐节奏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采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男性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结论中的第三第四条,我们发现,所有依恋类型的被试在很慢节奏的音乐中都表现为消极情绪,但在较慢杰作的音乐中的积极情绪也是显著的,这与我们一般的经验之谈是有稍许违背的。我们往往认为较慢节奏的歌曲对于人们的情绪诱发也往往是消极的,可是通过实验我们却发现较慢节奏音乐积极情绪的唤起同样是显著的,虽然此处积极情绪不是一般的所说的开兴、兴奋、愉悦等正性情绪,而是指较为温和的积极情绪。所以消极情绪的唤醒是慢速音乐正常的情绪反应,然而,其他积极的、复杂的情绪,如怀旧的,平静的情绪也表现很突出。由此结合第二条结论,女性对于慢节奏音乐的敏感度要高于男性,那么对于女性的音乐治疗采用慢速音乐可能会较有效的舒缓她们的焦虑,稳定她们情绪。
音乐对于人类的影响本质上是对生理的影响,音乐在提升病人情绪的同时,甚至可以改变其行为。Roy等人发现愉快的音乐能明显减轻疼痛感,说明音乐带来的积极情绪会使痛觉阈限上升,可将音乐融入疼痛控制方法中,用于疼痛的临床治疗。有研究发现听音乐使中风初期病人更少地体验到紧张和抑郁等消极负性情绪,更多地感受到精力的恢复,对言语记忆和注意力集中也有显著改善作用。因此,在音乐治疗方法中利用此种方法有望进一步发展精神性情感障碍的治疗。且掌握不同节奏音乐对人情绪唤起的异同的规律,对于对抑郁症,狂躁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缓解与治疗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音乐对于社会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音乐就有许多除欣赏之外的社会功能。孔子认为,好的音乐能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繁盛,而靡靡之音则会腐蚀人的心智,不思进取,止于安逸。
我国商周时期之所以会有如此森严的礼乐制度,是因为音乐具有独特的政治功能,会教化人心智。由此可见,音乐对于人整个机体具有渗透性的影响,除了会对机体神经系统产生直接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人的认知甚至人格发展。因此,与音乐有关的情绪的研究还有助于解答一些与社会认知相关的问题。随着近20年来我国脑成像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可以从更广阔的的视角来探索音乐与情绪的关系,对于我国尚处萌芽阶段的音乐情绪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也可提供有力的现实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我国未来的音乐治疗和音乐教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注释:
①骆正.情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242 -253,265.
②宋文.音乐的心理功能.心理与健康,1995,(4):37,2.
③骆正.情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242 -253,265.
④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15-31.
⑤骆正.情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242 -253,265.
参考文献
[1]宋文.音乐的心理功能.心理与健康,1995,(4):37-2.
[2]骆正.情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242 -253,265
[3]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15-317.
[4]Schmidt,L.A.&Trainor,L.J.Frontal-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EEG)distinguish-esvalenceandintensity of music alemotions[J].Cognitionand Emotion, 2001. [5]Robinson,Johanna;Mulhall,Peter;Gra-ham,Rodger.Effect sofConcurrent Music Listeningon Emotional Processing.PsychologyofMusic37.4(Oct2009):485-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