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2017-03-22魏兆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体态律动音调

魏兆娜

【摘要】体态律动教学模式打破了小学音乐教学以听觉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体态律动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感受音乐的节奏、音调、情绪,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音乐情感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节奏 音调 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06-02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节奏感受力,好动,模仿力强,是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主动性,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以及所传达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体态律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各种身体语言,不断体验、参与并实践音乐。体态律动教学要求音乐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对韵律的感受,将这种感受从一种简单运动转化为一种复杂运动,由二肢体运动转化为内心活动。这些动作可以摇摆、转动、踏步、指挥等,也可以是走、跳、蹦等,音乐与身体律动对于直观感受音乐的节奏、情感等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体态律动中,让小学生感受音乐节奏

音乐的重要部分就是节奏,不同音乐节奏往往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体态律动来感受不同的音乐节奏。

如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这首歌曲分两段,第一段是对勤快人生活的音乐表现,勤快人在厨房炒菜、煮饭、蒸馒头,第二段则是一个懒惰人的生活,他不炒菜、不煮饭、不蒸馒头,而是在厨房睡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这两个人的形象来调整音乐节奏,教师使用钢琴来表现音乐节奏,而学生根据节奏来表现这些动作。

二、在体态律动中,感受音乐的音调

音乐情感的传达需要音乐的音调及节奏相结合,这两者是密切联系的。音乐音调的表现,可以通过肌肉活动来完成。

如d-d音阶的学习,就可以通过身体的高矮与音高结合加深印象。do音可以让学生蹲下,re音则可以用双手摸膝盖表示,mi音就坐在座位上,fa音则双手插腰,sol音则双手放在肩膀上,la音则双手放在头上,ti音则可以将双手举高来表示,do?蒺音就可以站在小凳上。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小学生加深了对音调的认识。身体在行走时的高低位也可以来表示音调的高低,高音区就直立行走,中音区可以半蹲着走路,而低音区则蹲下走路。

三、体态律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律动教学中,伏特加通过引导或者启发的作用,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情感体能去欣赏音乐。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进而感受旋律中所传达的音乐情绪,在动作的交流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四、通过律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音乐思维可以通过即兴活动不断得到发展,即兴表演是对学生乐感、音乐思维以及创造力的最好表现。

如《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在听到音乐的时候,即兴的进行表演,学生将自己变成各种喜爱的玩具或者造型。音乐声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理解音乐中各种形态的玩偶,通过扮演将这些形态、性格、气质各异的玩具兵表现出来。在音乐的变化中,理解玩具兵,并通过姿态的变换、律动的调整表现出来,这种即兴的表演既有童趣,又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即兴的律动更有效的表现了音乐。

五、体态律动教学中,学生要有良好的课堂习惯

体态律动教学由于其丰富性以及活动性,因此在氛围上较为轻松,因此要避免学生在体态律动教学的组织中过于放松,混乱课堂纪律。教师要督促学生在活动中保持良好的习惯,如:可以让学生形成各自的活动空间,在教学中,在自己的空间内进行动作,或者在律动中按照固定的队列进行模仿或者自己即兴表演,或者直接在原地通过身体的各种站立、下蹲、坐下等姿势随着单调的变化进行律动。

六、总结

体态律动教学使音乐教学课不再是单纯的听觉活动,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身体动作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掌握音乐的节奏、音调,从中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有效的组织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条理的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把音乐转化为动作、声音,使音乐的节奏、音调、感情能够和学生的律动融合,让学生在音乐中更加投入,提升教学效果,激發学生音乐的学习、理解、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华蕾. 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05:40-42.

[2]王玲玲.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2014,05:215.

[3]朱峰.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4:96.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育体态律动音调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越南女教师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对完成音调靶点基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