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元素为核心的协商文化建设和实践

2015-04-29阳沐乎韧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理性

阳沐乎韧

摘 要:在协商民主中,要达成共识,必须遵守有序的规则,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用妥协精神来滋润。理性、妥协和有序是协商民主的三个重要元素和协商文化的内核,也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理念,它们在协商民主中各自占有重要地位,而所发挥的作用正是协商文化功能价值的体现。要在人民政协实践中培育协商文化并用以滋润委员的履职活动。

关键词: 理性;妥协;有序;协商民主;协商文化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2.008

[中图分类号] 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2-0041-04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在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协商民主已经成为执政党应对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危机的一种重要的民主机制,它特别需要一种重要渠道作为实践场所。在我国,人民政协的性质、特点决定其必然成为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渠道。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人民政协要在发挥重要渠道作用上积极作为。从协商民主的内涵实质而言,人民政协应加强协商文化建设,并发挥其对实践的润泽作用。协商民主价值内涵丰富,其中起提纲挈领作用的是它的“共识”功能。而对其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是理性、妥协和有序三个极其重要的元素。换言之,在协商民主中,要达成共识,必须遵守有序的规则,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用妥协精神来滋润。理性、妥协和有序是协商民主的三个重要元素和协商文化的内核,也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理念。

一、协商文化内涵及功能

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特征,理性贯穿协商民主整个过程的始终,妥协是其达成共识的必要条件,有序则是它的客观要求。

(一)三元素在协商民主中的内涵

理性、妥协和有序在协商民主中各有其特定的内涵。

1. 理性。在协商民主中,共识并不是靠强制、威逼而产生,而是协商者用清醒、冷静、合乎实际的思维进行协商而形成。这里清醒、冷静、合乎实际的思维就是“理性”。理性是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在协商中,理性既是一种态度、意识,又是一种思维能力。

2. 妥协。《现代汉语词典》对“妥协”的解释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在协商中,妥协既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又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毛泽东认为,“在各个策略阶段上,要善于斗争,又善于妥协”[1]。可见,妥协是以一种策略、手段出现在协商中的。

3. 有序。有序是标志系统组织性程度的范畴。有序指系统的有组织性;无序指系统的无组织性。因此,“有组织性”是有序的重要内涵。有序,在制度层面,就是规范化;对一个人而言,就是行为文明;对一个流程而言,就是规范的操作程序。在协商中,有序既是一种原则,又是事物的演化方式,还是一种组织结构状态。

(二)三元素在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性、妥协和有序在协商民主中各自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所发挥的作用正是协商文化功能价值的体现。

1. 理性之于协商民主。理性可为协商民主的运作提供思维动力,是共识形成的态度条件和能力支撑。

(1)可以消除情绪化。协商民主中,协商主体秉持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诉求,充分自由表达意见,在深思熟虑和审慎判断的基础之上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情绪化是达成共识的障碍,理性则是消除情绪化障碍的利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诉求在表达、倾听和讨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协商中,理性超越个体自我利益与局限,表现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照顾他人意见,考虑所有人的需求和利益。它可以过滤掉极端的观点。

(2)有助于体现公正性。共识是大家共同的认识,需要公正性的支持。理性有助于体现公正性,它具有审慎思辨的特性。协商达到规定的理性程度时,就体现了正当性。这时,协商所设置的程序得到协商者的拥护和赞成,协商的结果也得到参与者的认同,体现了公正性特征。

(3)有利于导向共识。社会越多元,人们就越需要共识。协商民主承认多元分歧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广泛参与和对话。多元协商中,蕴涵多样的利益主张和价值观念,意见分歧是常事。意见分歧会阻碍共识的形成。理性是一种自我克制的态度和能力。协商中,理性发挥作用时,是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尊重差异,以让人能够接受的言论表达观点。这有利于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2. 妥协之于协商民主。妥协是保证协商民主顺利进行的重要文化元素,有容忍性、互利性、务实性和自愿性特征。在协商中,它提供一种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罗伯特·达尔指出,民主依赖于妥协,这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常识[3]。

(1)有助于解除僵持局面。世界本来就是建立在竞争和妥协这对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基础之上。在协商中,当存在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时,如果各方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互不相让,就会出现僵持局面。如果僵持不解除,就难以达成共识。如果僵持一形成就有其中一方或各方作出必要的让步妥协,那么僵持局面就得到解除。可见,妥协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润滑协商的过程;妥协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让持强硬态度者软下来。

(2)有利于消除影响共识的障碍。在协商中,对形成共识能够构成阻碍的因素很多,如坚持自己的利益追求,不互相谅解,不尊重差异等。要消除这些障碍,参与协商的各方既要考虑自己,也要顾及对方,用不带偏见的“平常心”去认识和对待协商的核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方着想,最后作出一定的让步。这样,有利于消除共识形成中的深层次意识障碍。可见,妥协是一种明智。

(3)有助于整合分歧意见。在协商中,意见或观点有分歧就需要整合。整合就是对不统一的意见进行协调重组,使之达到基本一致。这种整合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一方或多方让步。多元社会,差异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因此,多元协商中妥协是必要的。协商中,各方以承认“不同”为前提,理解体谅、妥协退让,从而达成共识。

3. 有序之于协商的重要性。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其有序化程度,有序之于协商民主极其重要。

(1)反映过程合法化。有序是良性的政治秩序,其前提是政治合法性的存在。协商应该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遵守各种含有“制度”意义的规则。某一具体的协商活动是否符合这些规则,就要看它是否有序。协商过程不是随意的,协商必须具有一定的程序限定,协商必须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等。这些都成为考察协商过程的合法性要素。

(2)保证共识合理化。只有程序的合法性才会产生结果的合理性。从前面叙述可知,协商过程合法才能实现协商过程有序。有序可以克服协商活动的随意性和零散化,从而使观点或意见沿着符合规定的程序去表达、去商讨。这种有据、有度、有节、有责的商讨能够保证观点或意见合理有效。协商中,有序化程度越高,协商水平就越高,其结果就越有可能得到参与者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从而使共识更加合理。

(3)避免无序参与。有序是人们的一种文明行为。从制度层面考察,有序就是协商民主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依照章法运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展开。这样,可以防止工作处于混沌状态,可以杜绝强势主体操纵协商过程、控制协商方向等现象,进而保证协商的公平公正。

二、协商文化之实践应用

协商文化的内涵功能启发我们,要在人民政协实践中培育协商文化并用以滋润委员的履职活动。

(一)协商文化的培育和弘扬

1. 培育以理性为内核的协商文化。以理性为内核的协商文化是客观对待问题的精神动力。其内涵是:尊重他人,理性地交换意见,负责任地提出建议;愿意倾听和考虑相反的观点;理智地处理分歧和矛盾。培育协商文化,人民政协要遵守协商的政治伦理,营造理性氛围。政协委员要掌握处理复杂社会、政治关系的技巧,逐渐养成理性对待政治问题和承担责任的习惯,进而提高以理性为主要精神的协商素质。

2. 培育以妥协精神为内涵的协商文化。协商文化中的妥协精神表现为:宽容的胸怀、让步的精神、文明的行为,靠良知处事,容忍差异,照顾多数的同时尊重少数,以让步的方式解决分歧和矛盾。它表征着协商民主是一种“柔性”民主。培育妥协精神,就要在人民政协实践中营造人文关怀的气氛。政协委员要养成多元关系中的妥协习惯,在实践中经常运用能够反映妥协精神的“表达”、“沟通”、“交涉”、“同意”等技巧,使人民政协实践充满妥协精神。同时,与协商各方接触要以忍让精神和宽容胸怀影响他们,以营造妥协精神氛围。

3. 培育以有序为内核的协商文化。培育协商文化要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进行。价值内涵在实践中转化为一种普遍观念,并在转化中对主体产生积极的效用。因此,要注重在人民政协实践中培养委员“按规则行事的思想”(有序思维)和“按程序处事的习惯”(有序行为)。人民政协组织要激活潜在的“有序”因素。一要把核心价值观中包含“有序”的元素融入到政协规章制度中,去规范政协委员的行为,又由此去影响参与协商的各方。二要培植“有序性”基因,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倡导和表彰遵规守序的事迹或行为。

4. 弘扬协商精神。一是弘扬理性精神。政协组织要建立以理性为核心的协商机制。协商机制必须符合理性的逻辑思维,明确协商者的责任,规定参与者的理性行为,使人在理性的意识支配下进行对话沟通。机制要客观上起到提升人类理性、遏制人性自利的功能作用,使政协能够通过制度化运作进行协商,进而发挥重要渠道作用。必须重视充分的道德对话机制的建立,使协商各方在遵守道德伦理基础上展开对话沟通。二是给予道德关怀。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各方都在守住底线伦理和道德的同时抱着一种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在意见分歧时切忌借助威胁与暴力来解决,要让“宽容妥协”意识渗透到人民政协各项政治生活中,以支配政协委员的履职行为。而政协委员在参与协商中要以中介者身份进行良性沟通和引导各方善意妥协。三是培养有序思维和行为。有序思维和行为是人们平时养成的遵守秩序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人民政协组织要形成有序的结构系统,并协调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在每一项实践活动前,要细化程序规定,以增强执行效能;要让各方自觉在协商的轨道上进行,进而通过发挥主渠道作用来消除体制外的非理性参与活动。政协委员要在实践中培养有序政治参与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协商参与者。一要学习和掌握系统论的有关原理,并自觉以之指导自己的行为;二要养成遵守履职规矩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事情协同进行;三要把握好协商民主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

(二)协商文化的实践应用

人民政协的实践就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活动。三个元素在实践中的运用,就是在理性精神和有序思维指导下运用妥协技巧去解决协商中的具体问题。传统的政协实践包括人民政协大会上协商、会后的提案办理协商以及以座谈形式举行的有政协委员参加的各种听证会等,当前还可以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引入政协渠道进行协商解决。在其中,人民政协要提供疏导民意的渠道,委员要介入协商进行引导,主要在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上作为。具体是以“有序”引导过程,用“妥协”融化偏见,借“理性”克制情绪。

1. 以“有序”引导过程。任何协商实践都要以形成有序的格局为其基本要求。人民政协要进行秩序引导。

一是民意的有序引导。人民政协要主动把散落于社会各个角落和滞留于基层的民意有意识地引导到人民政协渠道中进行疏导,并向党委政府表达和传递。

二是诉求方式的合法性指导。协商民主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机制手段。在协商解决问题中要进行合法性指导,使利益诉求者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下合理、合法并有效地表达诉求。人民政协要健全表达渠道,建立社会协商对话机制,通过理性沟通、对话,使民众有表达意愿时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2. 以“妥协”融化偏见。偏见对形成共识所造成的障碍十分突出,可以采用妥协的办法加以解决,使事件朝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如一些价格听证会因利益各方坚持己见而出现僵持局面,用妥协方法可以冰释僵持局面。

政协委员参与价格听证会等各种协商民主活动时,要以公正者的身份出现,做协调工作,平衡关系,引导各方妥协。

首先,要做说公正话的代言人。摒除官僚主义文化,放低身份;避免强制性、号召性的言行,以平和、公允的心态介入其中;调整各方情绪,及时制止不适当的言论。

其次,科学合理的劝导。要善于发现忍让的苗头,并及时捕捉,以促进妥协产生;动员和劝导既得利益者放弃部分利益;当冲突发生之时,要求冲突双方各让一步,以求各自都得到部分满足;分析僵局产生原因,针对性地引导一方或多方妥协。

再次,以容忍态度去影响各方。要有一种责任感,彼此宽容尊重;平时要培育心态平和、容忍异见的精神,在处事时用以影响当事人。

3. 以“理性”克制情绪。在实践中,当把问题的解决引入协商渠道之后,政协委员首先要用理性的态度和开放思维来对待事件中的人和事,然后尊重各方,倾听各方陈述,给予宣泄情绪的机会,让他们心平气和地反映问题。如果遇到情绪化表达时,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原因,分清哪些情节符合客观实际,哪些情节不符合逻辑和事物发展规律,做到分析透彻、判断准确。要因势利导,顺着群众情绪发展的趋势,向着有利于平息不良情绪、依法解决问题的方向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

[2]陈家刚.协商民主的价值、挑战与前景[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3).

[3](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1.

责任编辑:金 荣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理性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让政协成为探索“协商民主”的主角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