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统一战线思想及其启示
2015-04-29艾新强
艾新强
摘 要:《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包含着丰富的统一战线思想,如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统一战线的范围、统一战线领导权、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等,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策略原则。坚持这些思想对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全面深化改革总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统一战线思想;共产党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2.005
[中图分类号]A811;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2-0025-05
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和策略,主要是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问题和同盟军问题。虽然恩格斯在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这一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集中、系统阐述统一战线思想则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并将它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重要武器。《宣言》中的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源头,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对《宣言》中统一战线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坚持《宣言》中的统一战线思想,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宣言》中的统一战线思想
(一)关于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思想。《宣言》正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展开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恩格斯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1]252这段话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这一基本思想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再次提出,个别地方虽略有不同,但基本意思相同。毛泽东同志将这一思想简明地概括为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并指出“《宣言》的基本思想,就是我们组织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2]。
无产阶级运用统一战线战略策略是由其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的解放,首先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其次,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293;最后,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及其存在条件,把全人类从阶级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才能达到无产阶级的最后解放。无论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经济解放抑或是社会解放,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离不开统一战线。显然,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将统一战线作为自己的战略策略,就必须以解放全人类为自己最后解放的前提作为组织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关于统一战线的范围
社会分为不同的阶级、阶层和不同的政治集团是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其中存在敌、我、友,需要解决反对谁、依靠谁、争取谁、联合谁的问题,这是统一战线的首要问题。只有搞清楚这一问题,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力量攻击主要的敌人。这是无产阶级所从事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与过去那种少数人的,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根本不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83。所谓“绝大多数人”显然指的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宣言》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包括厂主、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他们共同对无产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马克思、恩格斯客观地指出了资产阶级曾经是先进的阶级。但随着资本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变成束缚它的桎梏,资产阶级由于维护这种生产关系而堕落为反动阶级,当然属于革命的对象。《宣言》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1]282接着马克思、恩格斯对行将转入无产阶级队伍的中间等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统治阶级整批成员、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及小资产阶级等中间阶层的革命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中间等级“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1]282。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竭力将历史车轮倒转。“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1]283。至于流氓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他们具有革命与反动的两面性,由于其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1]283。
可见,《宣言》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是革命性最坚强的阶级,因而是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和领导者;由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为主体构成的中间等级,统治阶级整批成员,小资产阶级以及流氓无产阶级等社会阶级和阶层,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他们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过程中可以依靠、争取、团结的统一战线成员。
(三)关于组织同盟军
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单单依靠无产阶级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亿万人民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胜利。《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和一切劳动人民联合起来,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砸碎旧世界,建立新社会。因此,《宣言》提出无产阶级在巩固内部团结的前提下,既要建立工农联盟,也要与其他革命阶级和政党结成联盟,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团结大多数,集中力量对付最主要的敌人。
1847年6月,恩格斯在作为《宣言》初稿的《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已经具有建立工农联盟的初步思想。他谈到法国、德国阶级构成时指出,这两个国家的小农“正处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一切政治利益的实现都越来越依赖无产阶级,因而他们很快就会同意无产阶级的要求”[1]239。《宣言》发表后不久的1851年,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由于农民的利益与资产阶级不可调和地对立起来,“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做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3]221。农民对革命的态度关系着革命的成败。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有了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3]665。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强调共产党要同其他工人政党联合,巩固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因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与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目的一样:“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285同时还主张共产党要与其他革命政党联合起来,以便共同对付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307。马克思、恩格斯还具体提出,“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在瑞士,共产党人支持激进派”;在波兰,“共产党人支持把土地革命当作民族解放的条件的政党”;“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1]306。
(四)关于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统一战线不是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的胡乱拼凑,更不是散兵游勇,它必须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理论指导,更要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只有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才能发挥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共产党的阶级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285。《宣言》没有明确使用坚持共产党领导权的概念,但在行文中却表达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要保持领导权这一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为了实现革命目标,共产党人要联合、支持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以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但要注意提防不可靠的同盟者,保持自己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同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时,“共产党一分钟也不能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在推翻封建势力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时,共产党“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的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1]306。也就是说,既支持又批判,既团结合作又注意斗争,亦即既联合又保持相对独立。后来,马克思更明确地指出,“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还说,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可以支持其他政党去参加有利于革命的运动,但“所有这一切又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并指出这是“绝对的界限”[4]686。可见,《宣言》实际上给我们明确了始终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而这恰恰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
(五)关于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
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主要敌人。无产阶级如果忽视甚至无视统一战线,必然陷入自我孤立、孤家寡人的境地,招致革命的损失或失败。《宣言》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产阶级只有用自己的统一战线反对资产阶级,才能取得胜利。《宣言》开宗明义地写道:“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1]271结尾处又与此相呼应,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1]307。这既意味着统一战线在《宣言》这部纲领中的崇高地位,也意味着无产阶级如果没有自己的统一战线,就不能战胜资产阶级。二是无产阶级只有联合成政党,才具有更强的战斗力,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宣言》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但起初“工人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为竞争所分裂的群众”[1]280,他们被资产阶级利用来反对封建势力,因而“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1]281。后来,工人认识到作为阶级联合起来的必要性,便“开始成立反对资产阶级的联盟”[1]281,“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从而使无产阶级“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1]281。三是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1]291。因此,他们在《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国际资产阶级作斗争,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在联合斗争中“利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裂,迫使他们用法律形式承认工人的个别利益”[1]281。后来,恩格斯还从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得出结论:任何一个工人政党要是背离了这个策略纲领,每次都会因此而受到了惩罚。可见,采取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对于社会主义运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六)关于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关系
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资产阶级不惜牺牲他民族利益,实行殖民主义,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使东方从属了西方。由此便加剧了世界性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国际关系和民族关系对抗日益尖锐化。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心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在《宣言》中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指出民族解放运动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利益一致,是一支强大的同盟军。因此,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应该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宣言》强调:“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1]285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把本民族利益同国际无产阶级共同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据此,《宣言》还提出了“工人没有祖国”的著名论断[1]291。这里的“祖国”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并将自己说成是国家和民族的代表者,而工人阶级却遭受剥削和压迫。这样的“祖国”对无产阶级来说有不如无。这一论断突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和彻底革命精神,号召各国各民族中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共同敌人。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无产阶级应该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指出:“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1]283—284无产阶级必须首先在自己国家内组成为一个阶级,其直接的斗争舞台就是自己的国家。无产阶级起来革命,首先碰到的革命对象是本国的资产阶级,应首先推翻他们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样从实质上、内容上来说远远超出了本国的范围,因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国际体系,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某一个环节,也就打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如果所有国家的无产者都完成了这个任务,那么他们也就完成了解放全人类的任务。所以,无产阶级除了忠实于本国利益之外,还应该从全世界无产阶级共同利益来考虑。这样既要求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首先完成本国任务,又要求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采取联合行动,从而强调了无产阶级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机统一。
二、几点启示
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是《宣言》通篇首尾呼应、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体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为各国共产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策略原则。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中,始终将统一战线视为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通过反复、曲折的斗争实践,深深领会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并经过几代领导核心的努力,形成了系统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这是对《宣言》统一战线思想的重大发展和重大创新。当前,深入学习研究《宣言》中的统一战线思想,就要坚持其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并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创新,在发展创新中更好地坚持 。
(一)坚持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总是随着中心任务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政治基础。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与以往相比,其阶级结构和内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具体地说,这个联盟包含两个不同范围的联盟:一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统一战线要一如既往地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汇聚共识,凝聚力量,共同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和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党对统一战线实行坚强正确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根本特点,也是我国统一战线得以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根本保证。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不同,我们不可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多民族、多党派、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凝聚、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仍然是我国统一战线巩固、扩大的核心问题,也是各民族、各党派和各界人士的共同愿望。历史已经证明,统一战线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统一战线必然涣散无力,不会有协调一致的步伐。党的领导越坚强,统一战线就会团结得越紧密,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因此加强党的领导,首先要加强党自身的团结和统一,以引领社会各阶层的团结和谐。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一要靠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党外人士为实现共同任务而奋斗;二要与党外人士平等协商,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敞开胸怀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接受监督,使他们理解和接受党的正确主张。
(三)坚持团结绝大多数人
承认绝大多数人是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是唯物史观的核心,也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5]这一论断对革命时期适用,对建设和改革时期同样适用。当前,构建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要巩固工农联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我们紧紧依靠广大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当代,我国的改革与建设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与广大的农民密切相关。改革开放最早的实验点在农村,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一直在为我国的建设默默地耕耘与付出。特别是近年来“农民工”热潮的出现,使广大农民走出农村,为中国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壮大并更新了产业大军,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题,为“三农问题”困境踏出一条坦途,同时推动了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因此,统一战线要巩固和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农民问题,更好地保障农民权益,更好更公平地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以保证稳定政治局面的实现及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其次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阶层关系、宗教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今天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改革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千家万户,只有妥善处理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团结各阶层群众支持、推进改革,才能保证改革顺利发展,取得预期成果。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对统一战线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特点和优势,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致力于促进“五大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
(四)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利益关系是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关系。因此,尊重、照顾同盟者利益反映了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坚持将尊重、照顾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统一战线中各种同盟者的信任和尊重,才可能求同存异,进而促进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否则,就会严重地脱离群众,失去同盟者的支持。现阶段,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利益需求多样化,价值标准多元化,利益差别日益明显,利益关系更加复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同盟者的利益需求,把握利益需求动态;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并做好同盟者的政治思想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林远.统一战线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6—1257.
责任编辑:陈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