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课程中的混合式教学思考

2015-04-29张珏璇

北方音乐 2015年22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教学思考网络

张珏璇

【摘要】网络时代的信息开放程度,超越了我们任何一个时代,网络社会包含的信息量也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搜索库。在这样一个人人参与和人人富有表现欲望的网络虚拟世界里,大学课程要突破传统课堂的笼子其实是轻而易举的。

【关键词】教学思考;网络;混合教学

当电脑普及,手机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生活全面进入2.0模式。网络时代的信息开放程度,超越了我们任何一个时代,网络社会包含的信息量也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搜索库。在这样一个人人参与和人人富有表现欲望的网络虚拟世界里,大学课程要突破传统课堂的笼子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作为人文知识的艺术不仅是大家看到的具象的艺术形式,还有更为深刻的背后所包含的抽象的人文历史和美育过程。公共艺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是电子信息时代与人文社科知识相互结合的教学手段,它是探索教学模式推陈出新的必然产物。笔者仅从个人角度,关注大学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的网络参与。

一、现实困境

(一)专业知识参与度低

舞蹈是一个视觉、听觉和造型、空间的综合艺术,舞蹈学习跟器乐和声乐有所不同。舞蹈课堂大多是集体授课,强调的是人与人的感情交流,需要的是人与人的接触与协作,强调身体力行,实践多于理论;因而,我们传统舞蹈课堂更多的是秉承传统学习方式。《舞蹈欣赏》作为一门公共艺术课,又不同于操作性的训练课,它属于公共理论科目中的一个基础教育性课程,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大学生审美,普及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和丰富大学生文化精神生活。

而就实际学生情况而言,西部普通高师院校学生,艺术素质参差不齐,他们要在四年的本科教育里掌握的大量的学科知识,而中国本身应试教育现行模式和地区教育水平产生学生艺术教育程度的差异,使得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尤为困难。从《舞蹈欣赏》教学来说,因为他们对舞蹈知识的认知极为有限,对具象的舞蹈语汇认知度低,对抽象的舞蹈历史人文背景了解少,基本无法课堂互动。因为“看的少,听的少,知道的更少”,他们与教师没有讨论的空间,艺术专业知识参与度极低。

(二)课堂“低头族”涌现

“低头族”指的是人们都作“低头看屏幕”状,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的特征,利用数字终端填充“碎片时间”,以休闲娱乐信息为主要关注点。近年各个高校针对课堂“低头族”现象的治理状态频现报端,“低头族”已不仅仅是个普通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甚至影响到了一代人的生活习惯。曾经有报道,高校课堂老师讲课,学生全部低头玩手机,这不仅仅是个例,以笔者的课堂实践为例,手机已经成为公共课堂互动最大阻碍,课堂教学效能效果差。

那这种“低头”现象,以个人能力或某个单位政策就能制止吗?笔者认为,这是否定的。那作为高校教育行为的主导者,高校教师能否利用智能手机作为课堂教学伸展的一部分呢?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如何利用智能手机帮助课堂互动,调动课堂气氛,高校教师是科研尝试的。笔者曾经在课堂上,用微信软件中的“摇一摇”功能,随机抽点学生答题,课堂氛围出其不意的热烈,使得笔者致力开发新的互动模式,乐此不疲。

二、解决困境策略

(一)建立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种借助网络的e-learning方式,是今后教学必须结合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传统的face to face的情感交流是不能代替的,但在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里,或者说是一个课前或者课后的延伸里,e-learning的学习方式,是必要的手段。通过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辅助教学、完成作业、师生讨论、扩展课堂知识,使得教学时间更加延伸,也更加灵活自由。

从《舞蹈欣赏》角度出发可以借助混合式学习方式,让他们多利用课余时间多欣赏优秀的作品,观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有更具象的自身要求,通过对比,或者说,通过自我学习,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流自身的不足,探讨艺术作品的心得,教师提出预习要求等等。网络的便捷,会使他们的课后学习的形式更为多样。同时也让学生积累了相当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间接提高。这类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不仅关注学习动向,参与学习计划,了解学科知识,也让教师了解和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网络通讯工具

现如今,网络通讯APP种类繁多,使用成本较低,笔者仅以微信平台和微博平台为例,讨论利用网络通讯工具的可行性。根据百度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常用网络通讯软件是QQ、微信、微博。笔者对部分学生的了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90后大学生互联网认知超越了任何一代,他们通过微博,微信等等软件关注感兴趣的事物、人物、事件,参与网络社会讨论程度甚至超越现实讨论,虚拟社会的自由和包容造就这一代大学生的“网络自由者”思维。

电子媒体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媒体,而知识的传阅度却超越了传统媒体时代。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的充分运用网络交流工具,普及教师认为应该传世的知识。比如,通过微博,学生可以了解具有影响力的舞蹈家,也会留意各舞蹈协会的动向;通过微信帖子,传播艺术行业动态;也通过评论观察学生对社会、对老师、对学校,对艺术行业的各种千奇百怪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网络的便利性,不仅是表现在生活上,更应该运用到我们的教工作中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开发教学的多样可能性。

“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知识”,我想,这是我们作为教师最本职的要求。学生艺术能力的差异,导致公共艺术课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是有限的,那如何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学知识呢?此类问题需要教师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笔者认为,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课堂知识,还把反馈机制放到一个公共平台上,把教学过程呈现出开放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调整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此同时,教学反馈信息以最短的时效直接作用于教学行为,使得教学互动周期减短,教学效果呈良性循环。这是公共艺术课程值得思考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充分享受美育带来的精神乐趣,也是“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最好体现。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教学思考网络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高级食品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移动环境下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的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