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乐与音乐价值观
2015-04-29付菠益
付菠益
【摘要】世界音乐作为21世纪的一门新兴的音乐学科逐渐成为艺术领域所关注的焦点。本文笔者持一种客观科学的音乐价值观从音乐形态、音乐观念、音乐才能、记谱法及文化内涵五方面简要地阐明世界音乐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功能、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世界音乐;音乐价值观;民族音乐学
引言
1965年在美国威斯地亚大学首先设立“世界音乐”这门课,这也标志着世界音乐作为一门新兴的音乐学科正式走进了教育体系;并且同许多学科一样,它的萌芽、产生、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学者及相关人士对于“世界音乐”的真正定义颇有争议,理论上都认为世界音乐是在否定或丢弃“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基础之上,对全球、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音乐文化的包容——这种包容是全方位的、是科学具体的。
一
关于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素有“固定的形式与音乐风格密切联系,如果没有固定的形式就谈不到风格”。总的看来,不同的音乐作品、音乐类别源自不同的地理环境、种族人群,由此才得以形成其本体特征、文化属性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一并也形成了世界音乐在音乐形态上的地域性、多样性与特殊性。例如,众多人认为五声调式的音乐作品大多出现于中国,并且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承与发展,其实不然,这种以五声音阶为主的音乐作品除中国之外的东南亚地区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也保存有大量五声调式为基础的民族民间音乐,更有甚者,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五声调式作品仅仅在“五声”这一音阶数字上相同,其内容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特征、表演形式、乐器演奏、文化功能等大相径庭。与此同时,这种五声调式的音乐作品即是出现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地域、同一个民族等,这种“大相径庭”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源自我国北方的民歌和南方的民歌无论是调式、节奏还是在结构、演唱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诸多方面的差别。源自我国的南方地区的民歌例如《茉莉花》等大多以五声音阶为主,音乐作品委婉动听、柔美细腻,其作品通常是字少腔多,以级进为主、跳进较少,大多南方的民间歌曲都显现为一种特有的、抒情性风格。而源自我国北方地区的民间民歌例如《走西口》《上去高山望平川》等大都由七声音阶构成或者以七声音阶为主的,这些北方民歌多为一种高亢、广阔的音乐风格,并且音乐进行多体现为字多腔少的词曲结构方式,旋律进行中跳进较多、级进较少,音乐作品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叙述性功能。再者,同时滋生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民间歌曲,也在音乐本体特征方面体现出诸多方面的不同。例如,来自我国西北地区的民间歌曲“花儿”、“信天游”等与源自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歌曲“小拜年”等无论是在音阶构成、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等音乐形态特征方面也是存在着众多的差异。
二
音乐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类别之一,不仅仅表现为一个个具体的音乐作品、不同类别的音乐表演形式,同时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观念上的文化”,因此,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观念的多样性、特殊性也是各自不同。这种观念也是依附于音乐作品而显现出来的,因此,在世界音乐这一庞杂的音乐类别之中,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由于音乐观念上的不同内容上也是不尽相同,源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音乐的信仰也是不一样。例如,在印度这个广泛信教的国家,宗教几乎处于整个国家的统治地位,也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宗教意识日积月累的生根与印度的传统文化之中,故而形成了印度传统音乐中浓厚的宗教理念,其音乐观念之中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宗教渗透”,更有研究者认为,印度音乐的文化属性之一即是“音乐是一种和神对话的手段”。
综上所述,仅仅通过笔者在上文中罗列的、与世界音乐相关实例即可明晰,不同音乐观念的形成终究会受收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地域特性宗教信仰、社会功能、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也正是这种多样性的音乐观念的凸显形成了当今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世界音乐宝库。因此,对于音乐学的研究者而言,尤其是关注于音乐与文化相互关系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者来说,坚持一种“广泛吸收、重点投入”的音乐价值观认识音乐、欣赏音乐及时间音乐,同时以一种客观、科学、立足于本土文化的音乐价值观来审视世界各民族不同的音乐。
三
在纷繁复杂的各民族音乐之中,不同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也滋生不同的音乐种类,更是培育了包括演唱、演奏在内的不同的音乐技能。即使是在某些偏远的山寨、村落等,恶劣的地理自然条件、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险峻的地理位置以及较为贫瘠的物质生活等,反而造就了许多高超的技艺,由此大大丰富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例如,在非洲地区的某些原始部落中,虽然当地的族民们仍然保持着一种较为原始的狩猎文化习俗,也没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但这些土著居民的鼓乐却早已闻名遐迩,这些黑人鼓乐大多都是由复杂多变的节奏以及特定的演奏技法贯穿始终,其民族性、艺术性却是大大充裕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宝库。由此可以看出,并非仅有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才能凸显人类社会的进步,音乐同样也是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出,音乐上的丰富并不一定是与政治经济上的发达成正比。作为音乐学的研究者,在以某些地方的传统音乐或地域性的乐种为研究对象时,必须要了解这一音乐与之共生的文化背景,切不可以一种偏颇、主观的意识来审视不同地区的音乐,应该立足于一种客观的、全面的研究视角来认识它的价值所在。
四
记谱法作为记录音乐的重要工具,可作为一种相对客观的文本形式得以保存,因此,对于“记谱法”的关注,也是了解世界音乐之不同特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大多都依附于自身的记谱法或者节点其他类型的记谱法沿流至今,这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记谱法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不同的乐种或乐器。纵观当前众多类型的音乐实践活动,大部分乐器都是用五线谱记谱,统一的五线谱似乎比较方便,但某种特定记谱法的滋生、发展和不断完善都是以某种特定的乐种或乐器为基础的,这些特定的记谱法是多传达的文化信息与历史价值是五线谱云云多不能涉及的,如果一味的“追求”“大一统”的五线谱,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这些乐器和乐种的音乐表述性,这也会致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逐步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