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思考
2015-04-29张芙蓉
张芙蓉
摘 要:文章从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数学操作活动、选择正确的操作活动材料两方面进行研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关键词:兴趣;实用性;贫乏;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64-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既乐学数学又善学数学呢?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也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数学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地“教”。如果教师“教”得很多,那幼儿自己的发展机会就会越来越少,渐渐地幼儿就会完全依赖教师。所以,只有通过幼儿和操作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幼儿完全融入到数学操作活动中去呢?都说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天生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一定的兴趣,我们教师只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才会使他们去关注周围的世界。所以,教师要牢牢抓住幼儿们的这一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
一、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数学操作活动
(1)数学教育无处不在,在我们幼儿园里,幼儿们下午的小点心经常是“卤豆干”,味道不错,大家都特别喜欢,每次都是你争我夺、狼吞虎咽。为了改掉幼儿们这个不好的习惯,有一天吃小点心前,我说:“孩子们,今天的豆干里面藏着很多的图形宝宝,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到。”听我这么一说,幼儿们都瞪着豆干目不转睛地看。突然,小D举着豆干说:“老师,我找到圆形宝宝了。”全班幼儿都朝着小D看去,果然小D的豆干被她咬了一圈,变成了一个“锯齿状的圆形”。这下幼儿们都来了灵感,有的找到了三角形,有的找到了椭圆形,还有的找到了月牙形……幼儿们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吃上,而是一边吃一边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不仅培养了他们爱动脑的好习惯,还改掉了囫囵吞枣的坏习惯。
(2)我发现班上有部分幼儿无法手口一致地点数,于是在主题活动“秋叶飘”中我让幼儿们带来了好多秋天的果实放到自然角中,游戏时我会带着他们去观察,然后数一数某一种果实,数一个用手指点一个,数到最后一个时,重重地在上面点一下,让幼儿理解最后一个就是一共有几个。果然我发现幼儿们特别感兴趣,一到自由活动就三三两两地到自然角去,并乐此不疲。并且我会根据季节的变换改变自然角中的物品,让幼儿们随时都会有新鲜感,不会产生倦怠。因此大家的劲头都很足,掌握起数的实际意义也更轻松。
二、选择正确的操作活动材料
(1)操作活动材料不能只注意外形,而要注重实用性和生活性。夸张而且太过漂亮的操作材料只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分心,会过于关注这些材料,而无法专注于应该掌握的知识,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尽可能地一物多用。在“小蚂蚁去旅行”活动中,我给幼儿们提供的材料是一列火车,既简单,又明了,不仅具有故事情节,车厢上的点数可以数,而且还可以将相应的水果贴到上面,很实用。罗杰斯说过:“越是儿童不熟悉的,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
(2)操作材料不能过多,但也不能贫乏。一成不变的操作材料会让幼儿没有新鲜感,从而失去兴趣,阻碍了幼儿的发展。但如果过多的材料放到幼儿的面前,幼儿也只会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会一件一件地拿来玩,而不会用这些材料进行探索。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既能抓住幼儿的眼球又能让幼儿主动探索的活动材料,为数学活动提供的材料既要紧扣教育目标,又要丰富多样。例如,幼儿在学习分类时,传统的操作是让幼儿分一些积木,或是操作材料中自带的贴纸,而这些并不能真正锻炼幼儿的分类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将活动室里平时会用到的各种材料都作为分类工具,如画画的材料用完可以让幼儿分类,游戏的材料结束后可以让幼儿收拾放好……并且在分类时教师不要框定幼儿的分类方法,要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久而久之,幼儿们就会找到更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3)操作活动材料要有层次性。每个幼儿的发展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操作材料时不能光考虑份数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幼儿们的个体差异性。例如,我们在进行分类教学时,最普遍的就是给每个幼儿一份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数量的图形让他们分,这可能适合大部分幼儿的发展,但对于一些发展能力较弱的幼儿可能会无从下手,就需要我们提供给他们一些表示图形和颜色的标记来帮助他们进行分类;而对于一些发展能力较强的幼儿,这些简单的分类活动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那就需要教师在提供给这些幼儿的操作活动中加入一些干扰他们的因素,如一些不符合颜色、大小的其他图形,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操作活动的方法和实施是一个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幼儿自由操作和探索,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相关的知识技能,让他们在自己的天空里自由地飞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一代。
参考文献:
[1]陈婷,仲秀英.彰显数学意识:幼儿数学教学的诉求[J].学前教育研究,2007(03).
[2]石爱琴.数学活动中增强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2(07).